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2024年,癫痫研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致痫灶精确定位、癫痫相关疾病诊疗、药物安全性评价、特殊癫痫人群诊疗到癫痫临床试验设计等方面。关注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前沿研究成果,掌握研究的关键领域与趋势,将为推动癫痫治疗方法的创新与优化提供有力支持,为提升癫痫治疗效果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推进人类抗痫事业的进步!在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癫痫亚专业组回顾年度重磅研究数据,对主要研究结果进行盘点。
在局灶性癫痫中,ICA通常是首个临床表现,有时甚至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近期一项研究对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进行立体定位脑电和同步多模态心肺监测发现,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发生发作期中枢性呼吸暂停(ICA),且与内侧颞叶皮质癫痫发作起始相关。颞叶内侧或基底区域(包括杏仁核、海马、梭状回及舌回)中的高伽马活动可能代表ICA的解剖-脑电学基础。因此,识别ICA对于指导SEEG电极植入至关重要,应将这些区域视为潜在的癫痫发作起始部位。此外,延长的ICA在癫痫相关猝死(SUDEP)中的意义值得关注,尤其当其伴随严重低氧血症时,可能作为潜在的SUDEP生物标志物,用于识别SUDEP高风险癫痫患者。因此ICA是SEEG评估及癫痫手术中的一个有价值的症状学标志,有助于指导切除区域。
另一项研究将来自“人类连接组计划”的立体定位脑电数据和纤维束成像数据相结合,探讨癫痫发作传播与白质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阐明癫痫传播机制。通过整合结构信息,研究人员发现癫痫发作的传播很可能由白质纤维束介导。癫痫起始区、传播区域以及未受累区域之间的连接模式表明,癫痫起始区可能是发作传播至全脑的主要驱动力,而非通过中间节点进一步传播。这一结果提示,发作传播可能是由于起始区持续向传播区域传递动作电位所致。对于非癫痫完全缓解的患者,其假定的癫痫起始区与传播区域之间的纤维束连接稀少,提示可能未正确定位起始区。全面理解结构与传播之间的关系,有望为癫痫手术靶点的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此外,通过对原发性运动性癫痫患者进行立体定位脑电图研究,研究人员还发现临床运动性癫痫发作并不与运动皮层的高伽马活动同时发生,这支持了发作性高频活动抑制癫痫发作的假设。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常伴有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癫痫是其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然而,预测哪些患者在CVT后会出现癫痫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人员开发并验证了一个名为DIAS3的临床评分系统,旨在估计个体在CVT发生后发展为癫痫的风险。该评分系统主要考量患者是否有急性期癫痫发作、CT/MRI是否提示广泛静脉窦血栓形成、是否存在与CVT相关的脑出血、静脉性梗死或静脉性白质病变、年龄是否小于37岁、影像学是否提示颞叶区域受累等。研究结果显示,该评分系统的预测风险与实际观察风险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有助于帮助预测个体患者在CVT后的癫痫风险,并可能在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决策、患者咨询以及CVT相关癫痫发生机制的研究方面发挥作用。
癫痫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双向关系早已获得学界关注。近期有队列研究显示,癫痫患者相较于经年龄性别校正的对照组,有2-6倍更高的风险罹患MCI/AD、并且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更快。同时,癫痫发作会诱发tau蛋白和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加剧痴呆的风险。另一方面10%-22%的AD患者经历过无特殊诱因的癫痫发作,22%-54%的AD患者有亚临床的癫痫样放电活动。有研究提出这可能是两种疾病共同的遗传背景导致的,比如伴有PSEN1、PSEN2、APP基因突变的AD患者有48%的风险共患癫痫。在神经病理进展过程中,AD和癫痫也互为“恶性循环”:Aβ沉积→谷氨酸能兴奋毒性增高→神经元自发性放电→亚临床癫痫样放电→tau蛋白生成→神经网络的兴奋-抑制失衡→癫痫发作→进一步Aβ沉积。
在基础研究方面,癫痫模型与AD模型也具有一些重叠特征。常用的癫痫模型包括化学诱导、点燃模型和一些基因突变模型,而AD模型主要是基于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模型,还有一些模型结合了AD 的多种风险因素(包括基因突变、血管因素等)。AD模型对癫痫点燃造模有更低的诱发阈值、模型更易死于癫痫发作且对抗癫痫药物反应更差。在脑电记录方面, AD小鼠快动眼睡眠期放电对其癫痫的发生有预测作用。AD模型Tg2576小鼠与海马注射海人酸和化学诱导匹鲁卡品癫痫模型、都具有相似的高频振荡(HFO)特征。
丙戊酸具有致畸性,故其在育龄期女性中需严格、规范使用。但动物研究数据显示,服用丙戊酸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也有相关研究显示丙戊酸存在表观遗传效应和跨代风险。目前关于这些风险对人类的数据有限,正在计划进一步研究。2024 年,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监管局建议备孕男性也应避免使用丙戊酸,至少在停用丙戊酸3个月后才可考虑备孕。虽然丙戊酸可能会损害男性生育能力,但有证据表明停药后这种影响是可逆的。目前还有一项关于父亲使用丙戊酸是否影响子代的回顾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这项新的用药建议催生了另一项研究:比较停用丙戊酸与继续使用丙戊酸的成年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他们发现,停用丙戊酸亚组中,急诊就诊、住院、跌倒、烧伤、其他伤害和新发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出1%-7%。这些发现为在停用丙戊酸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知情讨论提供了关键证据。
“人类癫痫项目”还比较了服用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患者的抗癫痫药物不良事件。结果显示不同抗癫痫药物的不良事件特征无差异,但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过高,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
在儿科临床试验中,低技术、低成本的干预措施为改善神经心理和癫痫预后提供了机会。癫痫患儿常常伴有心理健康问题,但许多有需要的患儿未能获得循证心理治疗。因此,近期一项发表在Lancet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癫痫儿童心理健康干预”(MICE)的整合心理治疗的临床有效性。结果显示,接受MICE干预的儿童在6个月后,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家长报告的困难评定问卷总困难分数衡量)显著改善,平均得分降低了3.1分,而仅接受强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仅降低了1.5分。此外,MICE干预组在焦虑、抑郁和行为问题等次级结果方面也表现出更大的改善。该研究指出,MICE干预作为一种模块化的心理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癫痫患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将这种干预措施整合到癫痫护理中,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改善这一高风险人群的疾病预后。
约三分之一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疟疾患儿在康复后会出现后遗症。高热和癫痫发作是导致这些后遗症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一项研究比较了积极的退热治疗(使用定时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与常规护理(仅在体温达到38.5°C或以上时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在降低患儿体温和癫痫发作风险方面的效果。结果显示,积极的退热治疗可有效降低CNS疟疾患儿的体温,并减少多次或持续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将这种治疗方法纳入CNS疟疾的标准护理方案,可能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临床试验设计的优化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传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在评估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新型抗癫痫药物(ASM)时,可能存在伦理和方法学上的挑战。具体而言,在这些试验中,患者可能被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并在3至5个月的维持期内接受安慰剂治疗,这可能导致他们面临持续癫痫发作的风险。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设计,即“至随机化前每月癫痫发作次数的时间”(T-PSC)。该实验设计主要关注患者在随机分配前和治疗过程中经历的癫痫发作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减少患者在对照组(通常为安慰剂组)暴露于无效治疗的时间,从而提高伦理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PSC设计的试验能够在减少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时间的同时,保持统计效能和结果的可靠性。
这项研究提出的T-PSC设计为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新型ASM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伦理和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法。
1. Lacuey N, Talavera B, Magana-Tellez O, et al. Ictal central apnea is predictive of mesial temporal seizure onset: an intracranial investigation. Ann Neurol 2024; 95: 998–1008.
2. Shaker H, Li J, Kobayashi M, et al. Is high-frequency activity at seizure onset inhibitory? A 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ic study of motor cortex seizures. Ann Neurol 2024; 95: 1127–37.
3. Azeem A, Abdallah C, von Ellenrieder N, El Kosseifi C, Frauscher B, Gotman J. Explaining slow seizure propagation with white matter tractography. Brain 2024; 147: 3458–70.
4. Lindgren E, Shu L, Simaan N,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clinical score to predict epilepsy afte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JAMA Neurol 2024; published online Oct 21. https://doi.org/10.1001/jamaneurol.2024.3481.
5. Lisgaras CP, Scharfman HE.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 (250-500 Hz) in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two animal models of epilepsy. Epilepsia. 2023;64(1):231-246.
6. UK 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Valproate: reminder of current Pregnancy Prevention Programme requirements; information on new safety measures to be introduced in the coming months. Dec 12, 2022. https://www.gov.uk/drug safety-update/valproatereminder-of-current-pregnancy-prevention-programme-requirementsinformation-on-new-safety-measures-to-be-introduced-in-the-comingmonths (accessed Nov 27, 2024).
7. Mbizvo GK, Bucci T, Lip GYH, Marson A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isks associated with valproate withdrawal in young adults with epilepsy. Brain 2024; 147: 3426–41.
8. Bennett SD, Cross JH, Chowdhury K, et al.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the psychological therapy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Epilepsy in addition to usual care compared with assessment-enhanced usual care alone: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in the UK. Lancet 2024; 403: 1254–66.
9. Birbeck GL, Seydel KB, Mwanza S, et al. Acetaminophen and ibuprofen in pediatr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lar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urol 2024; 81: 857–65.
10. Kerr WT, Kok N, Reddy AS, et al. Demonstration of group-level and individual-level efficacy using time-to-event designs for clinical trials of antiseizure medications. Neurology 2024; 103: e2097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