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是目前医学领域公认能有效提高恶性肿瘤诊疗效率的精准诊疗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推行MDT的医院,如今MDT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融入医院肿瘤诊疗的各个层面,强有力地支撑医院的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建设。在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15位多学科诊疗团队首席专家对话,见证来自肿瘤防治“国家队”和“领跑者”的使命与担当。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多学科诊疗团队首席专家胡超苏教授带领团队,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核心,推动鼻咽癌治疗不断迈向新高度。自2005年医院正式成立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以来,胡超苏教授及其团队便致力于整合放疗、内科、外科、影像及病理等多学科力量,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
“鼻咽癌虽然在肿瘤整体占比中并不大,但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众多”,胡超苏教授说。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年接诊的鼻咽癌患者超过一千例就可见一斑。经过多年的努力,复肿鼻咽癌多学科团队在鼻咽癌的治疗规模和疗效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经团队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提升至84%以上,这一成果在国内外均备受认可。
胡超苏认为,鼻咽癌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首先是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传统的X线片到CT,再到核磁共振,医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肿瘤的侵犯范围,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肿瘤的侵犯范围,这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胡超苏教授说。
其次是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如今调强放射治疗等新技术逐渐普及,计算机技术的融入使治疗更加精细,剂量控制更加精准,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效果。“调强放射治疗的引入,让我们的治疗更加精准,剂量分布更加合理,这对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胡超苏教授补充道。
胡超苏教授强调,技术、设备的进步是外部硬件,多学科综合治疗则是提升鼻咽癌疗效的内在关键。尽管鼻咽癌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但团队通过多学科讨论,综合内科治疗、影像、病理及外科等多学科意见,为每位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患者,放化疗综合治疗是主要手段,而免疫治疗的出现也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胡超苏教授说,“我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讨论免疫治疗的介入时机,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胡超苏教授带领团队在鼻咽癌治疗领域不断探索,特别是在质子和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应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重离子治疗以其独特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中展现出更高的生存率和更低的毒副反应。
“重离子治疗在复发鼻咽癌中展现了显著的优势,我们团队在这一领域积累了十年的经验。”胡超苏教授说。对于初诊患者,团队也积极探索光子与重离子联合治疗模式,希望进一步提升疗效并减轻患者的副作用。质子和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引入,标志着鼻咽癌放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新兴技术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治疗设备方面,胡超苏教授团队也与时俱进,不断引入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如TOMO刀放疗以及磁共振引导的放疗系统,确保治疗的精准性和适应性。“磁共振引导的放疗系统让我们能够实时监测治疗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确保每次治疗的准确性,患者不会受到额外剂量,最大可能地保护正常组织。”胡超苏教授说。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次数,缩短了治疗周期。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鼻咽癌放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胡超苏教授团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治疗精准性。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了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和速度。”胡超苏教授说。过去,勾画一个靶区可能需要2到3个小时,而现在通过自动勾画系统,大部分工作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医生只需进行最后的修改。“这不仅提高了效率,还确保了勾画的准确性。”胡超苏教授补充道。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自动验证和更换治疗计划,团队能够确保每次治疗的准确性,同时大幅缩短了治疗时间。“过去需要数小时完成的工作,现在最快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胡超苏教授说,“这不仅保证了治疗质量,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使得团队能够预测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我们可以预测哪些患者可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哪些患者可能需要加强治疗。”胡超苏教授说。这种预测能力,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
胡超苏教授始终认为,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患者,更是通过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团队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工作,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整个鼻咽癌治疗领域的进步。
“研究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我们团队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胡超苏教授说。团队开展了多项创新性研究,例如探索化疗与放疗的最佳组合方式以及根据EB病毒DNA情况调整治疗强度,团队在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中,通过剂量预测模型,成功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研究不仅能为治疗提供前沿的指导,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获益”。胡超苏教授表示。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团队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学科发展方面,胡超苏教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鼻咽癌治疗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齐心协力,从放疗到化疗,从影像到病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胡超苏教授说。通过跨学科合作,团队不仅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科研领域不断突破。
胡超苏教授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为更多鼻咽癌患者带来希望和新生。”胡超苏教授说。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胡超苏教授及其团队期待在鼻咽癌治疗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全世界鼻咽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鼻咽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主任,鼻咽癌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鼻咽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五届 人民名医 卓越建树
上海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审阅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胡超苏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胡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