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学的广阔天地里,专家共识与权威指南如同灯塔,指引着临床实践的方向。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壹生APP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专家划重点”专栏。本专栏将紧密跟踪国内外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广大肿瘤临床工作者带来专家共识与权威指南,依托专家观点,提炼核心信息,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共同推动我国肿瘤规范化诊疗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中华医学杂志》2024年9月发布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其中对与肺癌的筛查人群给出了明确建议,现整理要点如下,以飨读者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的早诊早治,从而降低肺癌的相关死亡率。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检查相比,采用低剂量螺旋CT(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欧美多家医学组织的肺癌筛查指南均推荐在高危人群中采用LDCT进行肺癌筛查。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开展或拟开展LDCT肺癌筛查。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肺癌发病危险因素更为复杂,除吸烟外,在二手烟、环境油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女性非吸烟人群发生肺癌的比例远高于西方人群,因此,在肺癌筛查的具体实践中必须考虑到东西方人群的差异。
(一)年龄段(2A类推荐证据)全国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及死亡率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因此,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二)肺癌的危险因素(2A类推荐证据)肺癌筛查的获益随着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而增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目前国内外专家的共识。本指南对于高危人群的选择充分考虑了除年龄外的其他肺癌危险因素,结合中国人群肺癌的发病特点,推荐在符合年龄段的基础上,对含有下列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吸烟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高于不吸烟人群,既往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和死亡风险亦显著升高,同时,吸烟剂量和肺癌发病风险呈线性正相关趋势。起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引发肺癌的相对危险度越大。建议吸烟量≥20包年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戒烟可使肺癌发病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但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即使在戒烟超过15年后,患肺癌的风险仍高于从未吸烟者。吸烟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SCLC)的关系相对更为密切,鳞状细胞癌和SCLC常呈中央型生长,因此,重度吸烟人群若条件允许可进行荧光支气管镜筛查,同时开展戒烟宣传教育。
亚裔人群中非吸烟女性的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人群,推测可能与二手烟暴露和厨房等场所的环境油烟暴露有关。荟萃分析显示,二手烟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DNA损伤或癌变,是中国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石棉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
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对于肺癌基因筛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一级亲属被诊断为肺癌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的肺癌易感位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支气管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其在愈合过程中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发展成肺癌。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使用风险模型进行肺癌高危人群筛选,相较于传统的风险因素筛选有更好的筛查效率。未来,更加完善的肺癌发病风险模型有望成为高危人群筛选的重要手段之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