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目前国内批准儿童适应证:吸入性炭疽(暴露后)儿科患者和患鼠疫的6个月及以上儿童,包括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肺炎和败血症,以及预防鼠疫。
左氧氟沙星也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替代药物,对耐大环内酯类MPP具有确切的疗效。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左氧氟沙星儿童常规剂量
6个月~5岁:8~10 mg/(kg·次),q12h;
5~16岁:8~10 mg/(kg·次),qd,口服或静脉注射;
青少年:500 mg/d,qd,最高剂量750 mg/d,疗程7~14d。
本药注射剂剂量为250 mg或500 mg时,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剂量为750 mg时,滴注时间不少于90分钟,滴注过快或静脉注射可能导致低血压。
左氧氟沙星是外消旋体氧氟沙星的L-异构体(左旋体是氧氟沙星具有抗菌作用的光学活性成分),是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杀菌抗生素,该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修复和重组所需的拓扑异构酶IV和DNA促旋酶(二者为Ⅱ型异构酶)发挥作用,促进DNA断裂。
在氟喹诺酮类药物中,与环丙沙星相比,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青霉素敏感和耐药生物(特别是肺炎链球菌)的活性最大,而对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较低。
左氧氟沙星对其他常见的呼吸道生物有效,特别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左氧氟沙星对结核分枝杆菌也有较高的体外活性,比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更适合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
1. 吸收:左氧氟沙星吸收迅速,在体内分布广泛。左氧氟沙星的生物利用度为99%;因此,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制剂和口服制剂可互换使用。达到血药浓度峰值(Tmax)的时间约为1.5小时。
2. 分布:左氧氟沙星的分布体积一般从74 L到112 L不等(单次500 mg和多次750 mg剂量),显示出在身体组织中的广泛分布。研究结果提示左氧氟沙星广泛分布于皮肤、肌肉、肝脏、肾脏和脾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通常高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左氧氟沙星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4%~38%,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3. 代谢:左氧氟沙星在人体的肝脏代谢很少,在尿液中被排出。
4. 排泄:左氧氟沙星清除主要通过肾脏途径(87%)。左氧氟沙星单次或多次给药后,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t)约为6至8小时。
左氧氟沙星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光敏、恶心、腹泻、头痛、肌腱炎、肌腱断裂、高血糖、癫痫发作、QT间期延长和周围神经病变。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致残和潜在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相关,包括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出现上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会增加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风险,主动脉瘤的风险高于主动脉夹层,左氧氟沙星的总体风险可能高于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也可引起肌肉、关节病变和骨/软骨病变。有QT间期延长病史的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时应谨慎,左氧氟沙星和噻嗪类药物同时服用有延长QTc的风险。服用左氧氟沙星时尽量减少或避免自然光或人造光照射,以减少光毒性的发生。长期使用左氧氟沙星与真菌或细菌重复感染(如假膜性结肠炎)的风险增加有关。左氧氟沙星可引起肝毒性。肝毒性可伴有免疫过敏表现,如发热、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左氧氟沙星与非甾体抗炎药同时服用可引起癫痫发作。同时服用口服降糖药如格列美脲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氢氧化铝、氧化镁、硫酸亚铁和碳酸钙中的阳离子可以螯合并减少左氧氟沙星的吸收,因此,这些药物应在左氧氟沙星之前或之后至少两小时服用。
本文转发自BCH儿童感染
作者:蒲星心、张永湛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