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ACC特辑】METEORIC-HF研究解读:探寻可安全提高HFrEF患者运动能力的药物,任重而道远!

2022-04-04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ACC

特邀解读专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高桐 薛亚军 张萍


ACC.22

第71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ACC.22)于2022年4月2日至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线下线上举行。


本次会议发布了METEORIC-HF研究结果,Omecamtiv Mecarbil(奥卡姆替夫)并不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运动能力。

 

研究背景


全球大约有2600余万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约一半的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功能降低。


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点,收缩功能下降导致心输出量降低和心室充盈压增加,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ARNI、β受体阻滞剂、MRA和SGLT2i组成的新四联疗法是HFrEF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运动耐力降低是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但目前尚无药物可有效改善运动耐量。


Omecamtiv mecarbil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可提高HFrEF患者的心脏功能并改善预后。


METEORIC-HF研究 (NCT03759392) 旨在验证 Omecamtiv mecarbil能否提高HFrEF患者运动耐力。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共招募了 276 名患者。


他们均已接收最大可耐受剂量的药物治疗。


三分之二的参与者被分配到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Omecamtiv mecarbil治疗,三分之一为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研究人员在研究前和后20周进行了各种测试,以评估参与者的运动能力。


主要终点为pVO2从基线至20周的变化,次要终点包括:运动负荷、通气效率(VE/VCO2斜率)、通过可穿戴加速度计测量日常活动等。最终243人完成了研究。


image001.png

▲研究设计

image003.png

▲研究过程


研究结果


试验的主要终点:通过心肺运动测量的峰值耗氧量(pVO2)变化研究组之间没有差异。


次要终点:根据可穿戴加速计的测量参与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体育活动,服用奥卡姆替夫后没有任何改善,通气效率的变化以及感知功能也没有改善。

image005.png▲基线运动耐力值比较

image007.png

▲基线至20周的Peak VO2变化

image009.png

基线至20周的次要终点变化


研究结论


在规范治疗的慢性 HFrEF 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Omecamtiv mecarbil在20周内没有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总体安全性与安慰剂相当。

 

解读

运动耐力降低是HFrEF患者的主要症状,会限制其日常活动。随着心脏功能变弱,其他器官系统也会随之恶化。


我们知道,运动能力反映了多个器官系统的综合表现,因此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需要心脏功能得到相当大的改善,以弥补肺和其他器官功能的缺陷。


在之前的试验中,发现Omecamtiv mecarbil在减少HFrEF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力衰竭事件的时间方面有显著的益处。


然而,本研究并没有发现该药物在改善运动能力方面的价值。


也许20周的心脏特异性干预不足以逆转和克服心力衰竭的总体影响,因此,探寻出能够安全提高 HFrEF 运动能力的药物任重而道远。

 

拓展阅读


Omecamtiv mecarbil是一种特异性心肌肌球蛋白(cardiac myosin) 激活剂。


心肌肌球蛋白是心肌细胞骨架中的动能蛋白,主要功能是把化学能转换成心脏收缩的机械运动。


Omecamtiv mecarbil通过与心肌肌球蛋白ATP酶催化区结合,可加快肌动蛋白的酶循环并且将酶循环调到适于产生动能的状态。


与传统的细胞内钙离子量增加,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不同, Omecamtiv mecarbil在不改变心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的情况下即可增加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2013年完成的ATOMIC-AHF研究,是Omecamtiv mecarbil治疗对急性心衰(AHF)的2期临床试验研究(NCT01300013),总共纳入了600余位射血分数(EF)<40%的患者,评估静脉注射Omecamtiv mecarbil治疗AHF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安全性和疗效。遗憾的是该研究发现Omecamtiv mecarbil并不能改善呼吸困难(主要终点),但呼吸困难的缓解程度与剂量和浓度相关,研究组认为高剂量Omecamtiv mecarbil有可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2015年COSMIC-HF研究,是评估口服配方Omecamtiv mecarbil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的2期临床试验。此研究纳入来自13个国家87个临床中心,448位EF<40%的患者。该试验发现Omecamtiv mecarbil达到了药代动力学目标值后,显著改善心功能和心室腔的大小(主要观察终点)。
2020年发表的大型3期临床试验GALACTIC-HF研究结果表明,Omecamtiv mecarbil可显著降低EF≤35%的心力衰竭患者首次心力衰竭事件及心血管死亡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对于四联疗法反应不佳的心衰患者,Omecamtiv mecarbil可作为二线或三线备选药物。
2021年AHA年会上公布了GALACTIC-HF试验的二次分析结果,Omecamtiv mecarbil可能降低HFrEF患者发生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卒中的风险,可能的原因是Omecamtiv mecarbil可降低新发房颤或房扑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Lewis, GD et al. 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 2022.

2. Teerlink JR et al.J Am Coll Cardiol. 2016 Mar 29;67(12):1444-1455.

3. Teerlink JR et al. Lancet. 2016 Dec 10;388(10062):2895-2903.

4. Steve Stiles et al. Medscape. November 19, 2021.

5. Teerlink JR et al. AHA Scientific Sessions 2021. November 13, 2021.


团队简介


张萍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20余年,完成导管消融及器械置入治疗手术数千例,特别在猝死高危人群和心衰的器械治疗、优化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晕厥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随访体系。曾获中国心脏起搏杰出贡献奖、21世纪杰出心电学奖,“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人民好医生”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兼信息化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药卫生企业协会慢病管理分会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常委等,《ESC cardiovascular》副主编、《中华心脏与心律杂志》副主编、《PACE》、《Cardiology Discover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编委。


薛亚军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科研重点在冠状动脉微循环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等研究工作。


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信息化学组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心电学组委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病防治联盟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专家委员会第二届青年委员等,同时担任《Cardiology Discovery》、《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人。


高桐

image015.jpg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内科医师,医学博士。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及综合治疗。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参与编译论著3部。


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治疗与康复专委会秘书。



团队系列解读文章
【ACC特辑】POISE-3研究解读: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服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出血!
【ACC特辑】VALOR-HCM研究解读:Mavacamten确可减少梗阻性HCM患者手术需求!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