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喹诺酮类药物有诱发痉挛的作用,而NSAID可增强该作用,因此,临床不建议两者合用。当有必要合用时,可选择托氟沙星、司帕沙星等基本上没有中枢兴奋作用或不易受NSAID影响的喹诺酮。
当处方喹诺酮类药时务必提示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病例介绍
病例1:环丙沙星和酮洛芬合用
患者,男,2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医生给予环丙沙星(400 mg/日)和酮洛芬(100 mg/日)治疗。第2次服药后6小时,出现面色不好,对家人呼唤没有反应,急救车往医院运送。入院时,眼球上翻,考虑为“强直性痉挛”,随后意识消失。入院后3小时,对呼唤产生反应,睁眼。次日,意识水平正常。
病例2:依诺沙星和芬布芬合用
患者,女,39岁。妊娠第5周,行宫内刮除术后第4天开始出现发烧、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给予依诺沙星(600 mg/日)和(芬布芬600 mg/日),治疗开始第2天晚饭后出现眩晕和心悸。就寝后出现全身痉挛,对呼唤无反应。急救车运送途中,出现第2次痉挛发作,到达医院后,出现第3次痉挛发作(强直、间歇性)。发作持续3O秒,随后进入半昏迷状态。静注地西泮、肌注苯巴比妥钠,痉挛消失。
病例3:诺氟沙星和芬布芬合用
患者,女,61岁。患有外痔,6月23日接受外痔手术后服用诺氟沙星(300 mg/日和芬布芬(600 mg/日)等口服药,病情平稳。6月25日晚20:40,在家中突然出现全身性强直性阵挛发作。发作持续5分钟后,自然消失,但意识消失没有恢复,用急救车送到医院。入院时,用JCS300维持自主呼吸。因再次发作痉挛,静脉注射地西泮10 mg,进行气管内插管、呼吸机管理,收入ICU,意识很快恢复。
病例4:氧氟沙星和吡罗昔康合用
患者,女,32岁。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l1月l5日下午2点,服用氧氟沙星(200 mg,2次/日)治疗扁桃体炎,吡罗昔康治疗关节炎。下午2点半,出现全身发热感和四肢发麻,下午3点时,全身性强直性阵挛发作。发作持续5分钟后,发作间隔约lO分钟,因反复出现到附近诊所就诊。但发作一直不能消失,用急救车送到医院。入院时,虽然出现全身痉挛,但尚有意识,对呼唤可以作出正确的应答。静脉注射地西泮10 mg,痉挛消失。收入ICU后,再次发作,静脉注射地西泮后,痉挛消失,此后未再发作。
原因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诱发痉挛作用。单独给予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出现痉挛发作的病例大多为有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或大量服用该类药物的患者。
研究表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抑制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这种抑制作用参与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诱发痉挛作用,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可增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但机制目前并不清楚。
另一方面,NSAID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并使用,可使脑内和脑脊液内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浓度上升。
药师提示
避免合并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与NSAID
苯乙酸或丙酸类的NSAID不主张与所有喹诺酮类抗菌药合并使用,有必要合并使用时,应选用那些基本上没有中枢兴奋作用或不容易受NSAID影响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如托氟沙星、司帕沙星等药物。
某些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苯乙酸或丙酸类的NSAID合并使用时出现相互作用病例较多,但与这些以外的NSAID(吲哚乙酸类等)合并使用时,也发现可以增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GABA受体的抑制作用,动物模型也发现有痉挛诱发的出现,合并使用时要十分注意。
要十分清楚患者的病情
喹诺酮类抗菌药大多经肾脏排泄,有肾病的患者,血中药物浓度上升,可能诱发痉挛。对这些患者,有必要减量服药或延长给药间隔。此外,对有痉挛既往史的患者用药时要十分注意。
喹诺酮类抗菌药诱发痉挛时的处置
目前,还没有针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诱发的痉挛的治疗药物。
作为一般处置,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和开辟静脉通道,然后,静脉注射地西泮、巴比妥类等。
给予患者喹诺酮类抗菌药时进行用药指导
①根据基础研究,有报道喹诺酮类抗菌药与阿司匹林、异布洛芬等合用引起痉挛的病例。目前,含有阿司匹林、异布洛芬的非处方药物很多,告知患者,正在服用喹诺酮类抗菌药时,不要合并应用一般的非处方药。
②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痉挛发作时的初期症状,指导其进行处理的方法。告知患者如自我感觉出现眩晕、头痛、手足麻木感、头及手足肌肉的强直、一过性的意识低下等症状时,应停止用药,与主管医生联系。告知患者家属,如患者出现意识消失,全身痉挛时,马上叫救护车送到医院。
来源 基层医界 作者 刘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