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检查过程和操作方法
置管
1.置管流程:
(1)检查受检者鼻孔,选择通气较好的一侧进行置管。受检者取坐位,平静呼吸并保持上半身挺直,头部摆正,用表面麻醉剂麻醉受检侧鼻孔的鼻黏膜。
(2)将导管轻柔地送入受检者鼻腔内,当导管触及咽后壁时嘱咐受检者低头、屈颈,使下颌贴近胸壁,随后继续进管。当导管接近咽喉部时,嘱咐患者吞咽以借助吞咽的力量使导管通过食管上括约肌(UES)。
(3)继续进管,将pH电极置于距食管下括约肌(LES)上缘口侧5 cm处。电极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3种。
①食管测压法:通过食管测压检查确定LES高压带,此处距鼻孔的长度即为LES的位置,该位置近口侧5 cm即为放置pH电极的准确位置。该方法能准确定位LES,因此首要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在反流监测前先进行食管测压以准确定位LES。
②pH梯度法:检查时利用胃和食管内pH值的显著差异来确定pH电极的放置位置。先将导管插入至55~60 cm处,胃内pH值为1~2;随后往外牵拉导管,当pH值从1~2升至4~5,表明电极离开胃腔进入食管,记录此时导管距离鼻孔的长度即为LES位置;最后再往外牵拉5 cm即为pH电极的放置位置。该方法操作便捷,但受到受检者身高、LES长度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服用抑酸剂的影响,因此pH梯度法对LES定位不够准确,与测压法相比,误差约为±3 cm。
③X线透视法:在无造影剂辅助条件下,取pH电极金属线与胃底穹隆线交点处为胃食管连接处,该点以上5 cm处即为X线透视法确定的电极放置位置。该方法较少单独使用,多作为食管测压法和pH梯度法的辅助手段。
2.注意事项:
当LES定位困难,如存在食管裂孔疝时,应尽量采用食管测压法对LES进行定位,如不具备食管测压的条件,可考虑使用经鼻内镜测量LES至鼻孔的距离,也可采用X线透视法进行辅助定位。
固定
确定pH电极的放置位置后,将受检者面部的分泌物擦拭干净,用胶布将导管固定于面颊部,再将导管绕耳后经颈部固定并下行连接记录仪,最后将记录仪置入专用背包中,嘱受检者佩戴(图1)。
图1 导管固定和仪器佩戴示意图
记录
由于置管后异物刺激咽喉部容易导致唾液分泌增加,影响后续反流监测的结果,建议在置管后30 min再开始监测。在开始监测前,应向受检者细致解释记录仪上按钮的意义,嘱咐并训练其在监测过程中正确按压信号按钮记录日志。记录内容包括进食起止时间(三餐),睡眠(卧位)和起床的时间,症状(如烧心、反酸、胸痛、嗳气、咳嗽等)的发作时间和服用药物的时间。必要时可在记录仪按钮上张贴文字标签提醒受检者。对于无法配合按压信号按钮的受检者,应给予纸质版日志卡,嘱咐其精确记录症状的发作时间,以及饮食和体位改变的起止时间(精确至秒)。检查期间,禁食酸性或碱性食物(如泡菜、西红柿等)和刺激性食物,禁饮酸性饮料、果汁和刺激性饮品(如咖啡、酒精等),可保持日常活动和进餐,但不得洗澡,以免损坏记录仪。
拔管
监测时间<24 h的反流监测数据代表性较差,因此,食管动态反流的监测时长应尽量达到24 h。导管式食管动态反流监测的时间一般为24 h,可视情况延长监测时间,最短不能<16 h,其中日间监测时间不可<10 h。受检患者记录完成后回医院拔管,将记录仪中的数据上传至计算机,通过专门的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若受检者使用纸质版日志卡,则需手动添加发生的事件。
内容节选自《食管动态反流监测临床操作指南(成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