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壹生平台【资讯-肿瘤频道】致力于为各位肿瘤领域医生提供专业、权威、全面的科学抗癌知识,现正式推出“肿瘤学习周”特别策划:
周一:【规范化诊疗】指南解读、诊治要点
周二:【芸芸“肿”生】罕见病例、临床症状
周三:【简明扼“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
周四:【以理“辅”人】辅检判读、诊断标准
周五:【临床热点】免疫靶向、基因检测
周六:【行业动态】领域前沿、更多精彩
周日:【癌症防治】肿瘤患教、癌症预防
精彩内容每日更新,希望能为您的临床工作带来更多帮助,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李进
临床工作中,肿瘤标志物检测一直都是我们常用的辅助检查,那么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您能够为患者讲解清楚吗?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常见肿瘤标志物以及影响结果的因素。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本身所产生的或者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与正常组织和细胞所表达的物质和抗原有区别的,并且相互不发生交叉反应的肿瘤特异性物质或抗原。
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灵敏度高,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具有器官特异性,用以肿瘤定位;
有可靠易操作的检测手段;
水平高低与病情程度、肿瘤大小、分期有关,可帮助判断预后。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目前临床上常见的100多种肿瘤标志物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是可以完全达到上述要求的。多数情况下,不同肿瘤甚至其他疾病都可能会分泌相同的肿瘤标志物,一个肿瘤标志物很可能对应到多个肿瘤甚至多个其他疾病上去。
诸如我们检查肝癌时用得最多的甲胎蛋白就不是一个单一指向的指标。甲胎蛋白异常升高既可能是肝癌也可能是卵巢或是睾丸的生殖细胞肿瘤导致的,还可能是怀孕、肝炎、肝硬化等问题导致的。再比如癌胚抗原异常升高,更可以对应到大肠癌、也可能是胃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卵巢癌等十数种癌上。这些“不理想”的因素,导致单独检验一种肿瘤标志物很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现象,令人虚惊一场。
前面说了关于肿瘤标志物检测出现偏差的可能性,那为什么它依旧是我们监测癌症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现有的各类癌症检查手段都并非“完美”,例如影像学检查很难看出1毫米以下的肿瘤,也很难区分良恶性;内镜检查以及穿刺活检虽然准确性较高但耗时较长,而且或多或少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体验。外加不论哪种检查方式,都有一定的偏差概率,无法保证百分百的准确,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通常建议多种检查方式联合测定以提高检出率。
而在这多种多样的检查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由于操作简便、患者体验较好而且价格也相对较低也成了大部分人癌症筛查的必选项目。虽然在癌症早筛方便,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敏感性一般,但对于已经确诊的、体内肿瘤标志物水平较高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波动就非常有观察价值。
手术、放疗或化疗后,相应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若能迅速降低至正常并维持在此范围内,表示预后良好;若浓度下降缓慢或不能降至正常往往提示治疗无效、预后不良;如果标志物水平下降后又持续升高,则强烈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此在预后及监测疗效方面,肿瘤标志物水平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有可能。影响肿瘤标志物准确性的因素非常多,而且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也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拿最常见的治疗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来举例。
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CEA<5 μg/L。CEA增高主要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恶性肿瘤。
常见影响因素:部分非肿瘤疾病如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或肺部疾病还有吸烟者、怀孕等原因。
当血清甲胎蛋白>400 μg/L持续4周,或200~400 μg/L持续8周时就要引起注意。它主要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以及监测治疗效果。
常见影响因素: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等肝脏疾病以及怀孕。
糖类抗原125正常范围一般是0~35 U/mL。它是一种可以预测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存在于上卵巢上皮癌、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病人的血清中。其在卵巢上皮癌检测中的阳性率可以达到70%。
常见影响因素:一些良性妇科病(盆腔炎或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和妊娠早期。
糖类抗原19-9的正常值上限一般要求小于37 U/mL。它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比较密切。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以辅助医生对胰腺癌或胆囊癌等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并且对监测病情变化和预测复发有很大帮助。
常见影响因素: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或胆汁淤积性胆管炎等。
除此之外,吸烟酗酒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及服用某些药物、 进食补品或是感染、月经等原因都会致使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升高。
当肿瘤标志物出现异常时,并不一定完全等于肿瘤或肿瘤复发。
对于健康人群或是已经对肿瘤进行根治的人群,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是肿瘤或复发,通常只能说明患某种癌的风险增高,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情况。
如果只是肿瘤标志物单项轻度升高的情况,鉴于影响因素较多,可以先行观察随访。例如,当肝炎患者AFP高达每升1500 μg,结合增强核磁共振后并没有发现肿瘤时,就先定期随访,观察随着患者肝功能的逐渐恢复,甲胎蛋白能否降低到正常水平。
但如果肿瘤标志物指标超出正常值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又或有多项肿瘤标志物超标,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建议立即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排除肿瘤风险。
至于还在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人群,肿瘤标志物的高低变化对于疗效判断、预后评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等情况辅助诊断的效用更为明显。但肿瘤标志物单次的小幅波动没有太大临床意义,我们更需关注一段时间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趋势。若肿瘤标志物指标持续升高就要考虑耐药的可能。而对于这部分患者,单纯以肿瘤标志物来监测病情是非常不稳妥的,一定要加上其他检查手段来共同判断病情的治疗效果。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