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婴幼儿期心理行为发育之“运动发育”

2022-06-19作者:壹声资讯
儿科疾病非原创

婴幼儿阶段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涉及运动、心理行为(包括认知、语言和言语、注意、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绪的发展。今天主要讲运动发育。


导读  0~3岁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快速发育的外在成熟表现是运动、语言、认知、情感等里程碑性快速发展。因基因背景、生后环境的差异,儿童心理、行为的“发育年龄”可与“生理年龄”不一致,即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儿童早期智能发展和促进首先需正确评估发育水平,进行个体化的预见性指导。


运动发育(motor development)是身体肌肉控制身体动作、姿势和运动的能力,甚至眼的活动(如瞬眼);包括大运动技能(gross motor skills)和精细运动技能(fine motor skills),描述全身所有活动、控制头的能力。大运动技能使儿童能够在周围环境进行日常活动、运动与游戏,如走进出房间、跑、爬树、扔球、拍球等;近代心理学理论研究定义精细运动技能为个体主要凭借手及手指等部位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即手腕、手和指、足和趾较小的动作活动,如拇示指拾物、伸手够物、抓握物品、涂画、叠放积木、翻书、写字等,特别精细动作需眼、手与大运动协调,如刻、绣。婴儿通过精细运动获得经验。


肌肉发育与运动技能发育:生后第一年婴儿动作发育迅速与肌张力发育,以及新生儿反射的消退有关,如随新生儿屈肌肌张力占优势逐渐发展为屈肌和伸肌相平衡,婴儿可逐渐竖颈、坐稳,即保护性和平衡性反应的发展使婴儿逐渐获得直立和移动躯体的能力;不随意动作及无条件反射引入(如踏步反射),或无条件反射的退出(如不对称的紧张性颈反射、握持反射)婴儿学走、翻身、主动抓握物。婴儿动作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系统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水平,早期运动技能的发育是其他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故运动发育是婴幼儿能力发展中较早出现的行为,可作为行为发育的评估指标。


运动的发展规律:运动发育与脑的形态、功能发育部位、神经纤维髓鞘化的时间与程度有关。婴儿抬头、翻身、爬行、走等运动发育与自上而下、由近至远的脊髓髓鞘化有关。


(1)整体到分化动作:最初的动作发育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逐渐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上部到下部动作:早期运动发展是从身体上部始(抬头),其次是躯干动作(翻身、坐),最后是下肢的动作(站、走),沿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发育成熟。

(3)大肌肉到小肌肉动作:躯干大肌肉动作首先发展,如双臂和足部动作,手部小肌肉灵巧动作发育需要准确的视觉。

(4)中央部分到边缘部分动作:最早获得的是中央部分动作(头、躯干),然后是近中央部分(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是边缘部分动作发育(手的精细动作)。

(5)无意到有意动作:婴儿动作发展与其心理发展规律吻合,即从无意向有意发展,越来越多受意识支配。

精细运动(小肌肉)发育是手指和手的小肌肉用于抓取物体、握住、切割、绘画、扣扣子或写字等活动。婴儿早期的手部动作是反射性动作。3~4月龄的婴儿仍不能抓住物体,因为婴儿会太早或太晚条件反射地合上手,无法控制自己的动作。9月龄左右婴儿眼手协调性发育,婴儿始有拾起物体的能力。


精细运动发展具有过程性,与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自上而下的髓鞘化进程关系密切,从上臂粗大活动逐渐向下发展至手部的精细运动功能。


精细运动技能发育需要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配合,如精细运动发育需视觉参与,眼-手协调。我国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教授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涂鸦期(1~2岁)   幼儿对图画感兴趣,可以区分各种形状,视力达到0.5,能区分垂直线与水平线,这一阶段的绘画主要出现波形、乱丝和圆形。

2.象征期(2~3岁)   所画形象分为普遍性、类别性和个别性三个象征阶段。

3.定型期(3~7岁)   儿童视深度充分发育,时间空间知觉发展,6岁儿童能认清物体整体,开始有描绘动作,画面有一定组织性。

4.写实期(>7岁)    儿童能明确认识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实现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基本能反映客观事实。


大运动发育与脊柱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的逐渐形成,以及相关肌群的发育密切相关。婴儿从卧位到直立体位、用四肢围绕肢体中线运动。大运动发展过程中需要肌肉群协调、原始反射消退,以及反射平衡建立。


1.伸肌和屈肌张力相互协调  婴儿肌张力发展经历新生儿期的屈肌张力占优势,进而逐渐发展为伸肌和屈肌张力相互平衡。如出生至6月龄婴儿的身体从新生儿期的屈曲状逐渐能够伸出手足,将手足放入自己口中探索。


2.原始反射消退  拥抱反射、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等原始反射的消退和整合,有助于婴儿动作灵活和精确。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使头旋转时使手臂伸展、眼睛随手动,帮助延伸婴儿的聚焦距离,从近距离延伸到手臂的长度。当手触及物品,婴儿可感知物品与自己的距离,即手的运动、视觉、触觉开始组合,出现手眼协调。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消退使婴儿头、眼睛、手臂活动自由,婴儿可将双手放到身体的中位线,视觉可不依赖环境或运动影响,使视网膜视觉图像更稳定。


3.保护性反射与平衡反射发展  婴儿坐立、行走运动需建立身体的平衡和保护性反射,帮助躯体和四肢根据环境自动变化体位,即保持身体平衡。如支撑9月龄婴儿的腹部及胸部并突然向下移动时,婴儿可出现双手、双脚会往外延伸似降落样的动作,即降落伞反射(parachute reflection);或轻推坐着的婴儿时,婴儿身体向一侧倾斜时可出现伸手扶物动作以保持身体平衡。


专家点评

正常运动发育有个体差异。大运动发育进程除与神经系统成熟(如肌张力协调和发展)有关外,尚与儿童气质等其他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对运动发育进行评估和指导时,不宜仅就运动发育里程碑的时间点孤立评价,应全面了解婴儿运动发育的进程。如神经系统检查提示儿童已有独自行走能力,但因个性胆怯也常不敢独自行走;而个性活跃或喜欢探索的儿童,一旦站稳后就积极尝试独立行走。


来源:人卫儿科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