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我国实施新一轮医改政策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超声检查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影像学检查之一,但目前超声医学专业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超声医学科的发展。运用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可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可及性,促进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使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战略方针。
在实施决策及分工方面,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项目的统筹规划、总体组织、协调和管理,总体部署和监督指导,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督促远程超声诊疗工作的顺利实施。会诊专家及质控管理组负责制定学习计划并进行线上培训,负责远程会诊及医联体交流协调工作,定期对会诊工作进行总结和质量控制,完善会诊流程及制度。设备及信息组负责远程会诊设备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软硬件设施,保证远程连接的稳定、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综合管理组负责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合作前的基线调查、合作中的效果反馈、合作后的结果评价等工作,同时监督各项工作制度的严格落实,保证会诊工作的良性有效运转。
在实施计划及流程方面,第一,基层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搭建。由于基层医院超声诊断业务及能力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在远程系统建立之前需充分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如医院及超声科级别、人员职称构成、服务能力、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情况及远程会诊需求等各方面的基本信息。安排专人对接,实现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后,正式启动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平台搭建,从仪器设备安装、会诊系统调试各个环节逐步完成。
图1 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远程诊疗平台
第二,制定相关会诊流程及质控管理制度。由于会诊中心与各辐射医院采图及诊断标准不统一、会诊流程不明确、质控制度尚缺乏,所以需先完善相关会诊流程及质控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采图及诊断标准,以及新技术、新业务拓展培训(如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为后续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成立远程超声会诊管理团队,制定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平台的建设等。
图2 远程诊疗中心相关管理制度及培训
第三,定期线上开展业务培训、实操演练、质控会议。构建超声技术提升体系: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定期学习超声指南、专家共识等理论知识;同时可借助远程超声机器人进行实操教学,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等,提升基层医生理论及实操能力。网络质控管理:依据国家最新质控指标对会诊数据进行严格质控。按月抽查超声报告,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指导;积极进行临床追踪,统计超声诊断的临床符合率,积极总结诊断经验;梳理质量管理标准,提升质控水平。
图3 远程诊疗中心相关培训
第四,实时在线远程超声会诊。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接受超声技术培训,成绩合格后才可上岗操作,负责科室内超声检查工作。操作过程中遇到疑难病例无法确诊时,向会诊中心发出远程超声会诊请求,会诊医师立即实施远程会诊,包括单纯诊断会诊及操作+诊断会诊,指导做出相应诊断,及时识别危急值并进行救治,同时落实诊断、治疗、随访、预后四步措施;最后出具超声诊断报告,根据每个患者自身情况不同,提出适当的诊疗建议。
图4 远程超声会诊及远程机器人检查
第五,优化提升远程超声诊疗中心的服务及管理能力。会诊中心的建设一直在路上,向下不仅要带领基层医院共同进步和发展,向上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质控管理经验。与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长效联通机制,不定时参与北京协和医院的质控管理交流大会,随着质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定期总结,引进先进质控管理经验,为本会诊中心的诊断水平及质量控制能力提供了强力保障,为基层医院的疑难病例诊断提供坚实后盾。
图5 学习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在实施进度方面,医院于2021年创建了华润健康(医疗)远程超声诊疗中心及基层医疗机构远程超声诊疗中心,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继教会议等业务交流方式,与红安县搭建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红安华润希望小镇,与罗田县中医院建立“医教结合、医防融合”等工作机制,开展远程培训及诊疗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规范,目前已连接十余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人工智能及5G网络云连接实现远程超声会诊、培训及质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和同质化管理,远程会诊工作稳步进行。
远程会诊革新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迄今为止,共远程会诊各基层单位腹部、浅表、心脏、妇科等多部位超声近千次,其中疑难病例100余例,危重症患者抢救65例,远程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质控培训30余次,组织业务拓展远程培训共40余次,主办与远程相关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6 次,规范化培训相关专业医生 2000余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及诊断水平,为合作医院增加患者量500-3000人次/年,增加创效15-100万/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远程超声诊疗实施以来,促进了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了专家会诊地域限制,将传统面对面诊断的工作模式革新为线上线下联合诊疗,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及创新性。基层医院医师的操作及诊断水平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管理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其超声诊断符合率和工作效率,改善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让患者初次就诊就可得到较精准超声诊断,节约了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实现了巨大的价值成效。
图6 举办继教项目及培训基层医生
远程超声诊疗中心作为集团内及区域内首家远程超声诊疗中心,得到了国家和湖北省超声专业质控中心大力支持,和各合作单位定期进行质控研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质控中心建设,强化区域质控协同,提高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质控常态化,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远程超声诊疗中心。但远程超声诊疗中心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合作意向不够强烈:由于本远程诊疗中心成立时间较短,推广力度有限,基层医疗机构对远程诊疗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合作意向不够强烈,并且远程合作牵涉较广,需要各单位各级领导的接纳批准、流程繁琐、接洽周期长。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远程诊疗规模,充分发挥其先进带动作用,通过不同途径扩大宣传力度,提高远程超声诊疗中心影响力。
其次,远程诊疗制度仍需完善:远程诊疗的质控永远在路上,随着合作单位的增加和会诊记录的增多,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把关,目前已初步建立一定的远程会诊制度,仍需从人员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运行结果评价制度及管理效果评价制度等不同方面着手,建立一套完备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可派代表外出学习,学习相应的远程诊疗先进经验及管理办法,结合本诊疗中心实际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最后,远程中心团队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科技前沿发展,结合自身业务实际,重点关注学科发展痛点及难点。运用人工智能及5G互联网等新科技,创建了湖北省首家远程超声诊疗中心,得到了湖北省超声专业质控中心大力支持,定期进行质控研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学科均衡化发展,为学科建设及医疗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有效助力武汉市级、县级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诊疗能力提升,让基层医疗更好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医院介绍
华润武钢总医院是首批国家认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卒中中心,曾被卫健委授予“爱婴”医院、湖北省及武汉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十佳文明医院等。2013年正式加入华润健康(医疗),隶属于华润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在华润集团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华润健康央企责任担当的驱动下,医院以“一切为了大众健康”为使命,突出公立和公益属性。
图7 华润武钢总医院
团队介绍
超声医学科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研究生培养点,是超声专业国家质控中心哨点单位、湖北省质控中心专家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常委单位等,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本中心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湖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具有良好的科研团队及学术氛围。
图8 华润武钢总医院超声医学科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