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感染的防控措施|【浙一经验】实战PICC⑦

2023-08-16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浙一经验:8天实战PICC置管

kv.png

临床上,大量血液病患者需要长期输入化疗药物、血液制品和高浓度液体,很多药物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临床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药物外渗等原因导致的皮肤组织溃烂,堪称血液临床的一大“利器”。


为规范PICC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爱云主任护师团队特别策划“实战PICC”体系化培训,通过8个话题的分享,深入浅出讲解PICC置管相关技术及临床应用经验,期待帮助到大家的临床工作。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
本期话题


本期导读

随着PICC导管在临床广泛应用,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也日益突显。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负担,更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和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前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定义、局部感染的处置、怀疑血流感染时血培养采集要点等多维度的信息。本期将继续分享置管前、中、后的实用防控细节。

【*文末可查看既往专题】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控


置管前防控细节


01
 导管选择

对患者置管部位和全身状况进行评估。选择能够满足病情和诊疗需要的管腔最少,管径最小的导管。严格掌握置管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02
 穿刺部位选择

建议选择导管-静脉比例等于或小于45%的静脉位置,如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肱静脉,避免有损伤或创伤部位以及受损血管。

03
 皮肤消毒

穿刺及维护时应选择合格的皮肤消毒剂,推荐选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年龄<2个月的婴儿慎用)、有效碘浓度不低于0.5%的碘伏或2%碘酊溶液和75%乙醇。


消毒范围大于敷料面积,消毒后须充分待干,PICC 置管时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20 cm,确保置管部位维护使用的消毒产品与导管材料兼容。

04
 静脉选择困难的患者

对于静脉选择困难的患者,推荐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辅助静脉识别和选择。


置管中最大无菌屏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入PICC导管时,必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并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或无菌隔离衣、铺覆盖患者全身的大无菌单。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置管操作辅助人员应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手卫生


置管后日常评估与维护管理


01
 导管的日常评估

导管的日常评估:至少每日评估导管功能:导管是否通畅,有无破损、脱出、移位等;


评估患者有无全身感染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案输液方式等;


每日监测臂围;怀疑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时,建议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拔管;


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02
 导管的维护与管理

导管的维护与管理: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至少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至少1次/周,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每次更换敷料时需要观察导管出口处,如果发生穿刺点处皮肤红肿、无明显来源的发热或其他局部或血流感染征象,需将敷料移除,彻底检查导管出口处。

03

尽量减少三通等附加装置的使用,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如端口内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输液 1 天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输血时,应在完成每个单位输血或每隔 4 小时更换给药装置和过滤器;单独输注静脉内脂肪剂(IVFE)时,应每隔 12 小时更换输液装置。做好封管,预防导管堵塞。

04

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 2 天内尽快拔除导管,病情需要时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

05

长期置管患者多次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封管,但不宜在血管导管局部使用抗菌软膏或乳剂。

06

应当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一句话总结

加强手卫生,做好大屏障,防控全方位,力求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零容忍!


 下期话题预告

PICC拔管流程与并发症处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image.png


- 本期完 -


↓↓↓点击海报,进入专题

海报1 拷贝.png

↑↑↑点击海报,进入专题


团队介绍.png



精选话题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北大血研所经验

看这篇就够了!他克莫司用药的 4 项注意事项及 6 条个体化用药经验

CML疾病危险度及其他预后评估因素

各种TKI药物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镰状细胞贫血的诊断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



更多推荐

铁剂应用的五问五答

中国之声|姜尔烈教授团队:对于早期达MRD阴性患者,自体移植不劣于异基因移植

一文掌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要点

应对TKI不良反应的12条实用策略

白细胞、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这例的诊断应该是……?

太全了!一文详解血小板减少

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前,需要搞清楚的3个核心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

TKI的减量与停药


订阅血液频道1-1.3.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