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是目前医学领域公认能有效提高恶性肿瘤诊疗效率的精准诊疗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推行MDT的医院,如今MDT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融入医院肿瘤诊疗的各个层面,强有力地支撑医院的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建设。在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15位多学科诊疗团队首席专家对话,见证来自肿瘤防治“国家队”和“领跑者”的使命与担当。
10年,500例到3000例,
对先进理念与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
从2015年3月至2025年3月,历经10年建设和发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的手术量已从不足500例手术增至3000余例。学科带头人王鲁教授表示,在上海这样一个医疗资源密集的城市,肝脏外科能够持续扩大患者服务覆盖面,充分依托了医院的多学科平台优势,也离不开院领导层的战略支持与相关科室的紧密协作和科室团队的共同努力。
回顾过往,王鲁教授认为,如何持续提升学科品牌影响力并提供优质服务,始终是各层级医生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其核心要素在于两点:
首要在于核心技术储备。作为外科医生,手术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要让患者选择我们的医疗服务,必须展现技术层面的独特优势——别人做不了的手术我们能做,常规手术我们做得更精准,例如传统开腹手术向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升级,提高手术规范性的同时加速患者康复。”王鲁教授表示,这种技术追求需要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不断锤炼精进。
其次在于诊疗理念创新。现代肝胆肿瘤治疗已进入系统治疗时代,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出现,要求外科医生必须深化对全程治疗理念的理解。在微创手术与系统治疗的协同应用方面,需建立完整认知体系,实践以外科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模式。这种先进理念必须渗透至日常临床工作,通过持续优化治疗流程,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总之,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提升学科品牌影响力的核心要素。这两者都需要在职业生涯中持续追求,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为患者创造更大价值。
多学科协作优势,
转移性肝癌治疗发展方兴未艾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肿瘤专科医院,其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使得肝脏外科在转移性肝癌治疗领域形成了显著特色,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王鲁教授认为,目前转移性肝癌研究的发展方兴未艾,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背后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新型药物研发取得突破:包括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在内的有效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第二,精准医疗理念的实践:通过个体化的精准检测,为患者提供具体的个性化药物治疗指导和参考,实现精准诊疗。第三,外科手术技术的革新:微创化手术技术和加速康复理念的应用,使得手术创伤大幅减小,患者恢复速度显著提升。
目前,以外科切除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大幅改善了转移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王鲁教授介绍道,作为最受关注的转移性肝癌类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经过长期发展,目前已形成共识:若能通过外科切除使患者达到无疾病状态,将显著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除此之外,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也能通过外科切除延长生存期,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且非结直肠癌来源的转移性肝癌患者,既往被视为手术禁忌,但目前已逐渐认识到,对选择性病例实施外科切除结合系统药物治疗,也能改善患者预后。
据统计,依托医院的多瘤种诊疗平台,2024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单中心完成600余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手术量位居国际前列。依托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甲状腺癌等学科的发展,团队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甲状腺癌肝转移、间质瘤肝转移等相对少见病例中,也积累了丰富治疗经验并取得良好疗效。王鲁教授进一步将团队诊疗特色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调多学科协作模式。随着诊疗手段的多样化,如今患者就诊的目的已并非单纯寻求手术治疗,而是通过综合医疗手段实现更有质量的长期生存。因此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力求为每位患者制定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提升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其次,技术创新领先。在肝胆外科领域,团队所开展的以腹腔镜或机器人肝切除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比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最后,转移性肝癌外科治疗形成专科特色,加速康复理念深入实践。王鲁教授表示,虽然科室只有60余张床位,但去年的手术量已达近3200例,这意味着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仅5天。在大范围肝切除、联合脏器切除、复发肝癌切除等大手术不占少数的情况下,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团队加速康复理念在提升医疗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
王鲁教授表示,作为肿瘤外科医生,尤其是肝胆肿瘤外科医生,其职业要求具有高度综合性,需要兼具精湛的手术技术、临床研究能力、跨学科知识整合和基础科研素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医生的职业使命。随着患者对就医体验要求的提高,必须在各个环节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为资深前辈和学科带头人,王鲁教授对年轻医生的成长寄予厚望:只有青年医生快速成长,才能实现学科持续发展,进而为构建研究型医院建设提供核心支撑。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青年医生需在以下领域持续努力:在临床与基础研究层面,必须持续吸收最新学术成果,及时更新理论知识体系;在实践层面,需要通过历练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手术操作经验,持续提升临床技能水平,不仅要掌握手术技术,更要追求手术质量。在人才培养平台方面,王鲁教授也在全力为青年医生创造发展机会,在科研立项、临床研究、手术实践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助力其快速成长。
十年精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肿瘤多学科团队在王鲁教授的引领下,不仅以技术创新与加速康复理念重塑肝脏肿瘤治疗格局,更以多学科协作之力开辟转移性肝癌精准诊疗新路径。从微创手术革新到系统治疗整合,从罕见病例攻坚到复合型人才培养,团队以“患者获益”为核心,将临床实践、科研探索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铸就了抗癌之盾的坚实厚度。未来,随着青年医生快速成长与研究型医院平台的持续赋能,团队必将为更多肝脏肿瘤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肝脏肿瘤多学科团队首席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加速康复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肝胆肿瘤综合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腹腔镜肝脏外科学会(ILLS)创始会员,在几十家国际及国内学术团体担任重要学术兼职。
擅长各种肝胆等良恶性肿瘤的外科诊治,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及机器人肝切除等微创外科治疗。近5年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几十项临床研究,主编《转移性肝癌外科诊疗专家共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368.231。曾先后获全国“优博”、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国际消化外科学会Grassi奖、复旦大学“优秀医生”、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上海领军人才)等。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第一完成人完成的项目《创新加速康复外科体系在肝胆肿瘤外科中的建立和应用》获得上海市抗癌科技一等奖,主编的专著《转移性肝癌外科治疗》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
审阅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王鲁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