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1年5月9日,“2021肝癌防治体系推进项目” 中西部地区启动会在天府之国成都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大咖云集,来自中西部地区肝癌领域专家们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共襄盛举,为肝癌防治体系的建设与推进、肝癌规范化诊治建言献策,共同开启“2021中西部地区肝癌防治体系”的推进工作。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刘连新教授访谈,精彩内容如下。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连新教授表示,近年来国内肝癌领域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提高早期诊断、改良治疗手段、优化药物策略、促进多科诊疗,建立全程管理理念,为推动我国肝癌防治进程、提高我国肝癌诊治水平不断贡献力量。2020年肝癌联盟以学科建设为初心,以构建肝癌诊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为使命,形成了以区域中心医院为龙头、以省级联盟医院为辐射的具有区域性特色的肝癌诊疗体系,并在体系中积极培育中青年骨干。2020年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建立了以省级中心医院为纽带、以医院联盟为抓手,传帮带基层医院的网络体系,体系已纳入40多家区域示范中心,300多家省级医院联盟,1200多家地市级医院。2021年肝癌防治项目将进入保可及、促规范、强合作的阶段,未来希望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在疾病的初期即可得到规范化的治疗,使用到疗效确切的新药,获得更长的生存获益。2021年肝癌防治体系推进项目将聚焦“学科能力提升”和“评估体系建设”两大目标,推动肝癌防治体系全面化发展。
,中国每年肝癌死亡40-万,占癌症死亡第2位。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中国肝癌患者有较高的乙肝感染率、丙肝感染率、酒精性及代谢性肝病,且诊断时70%-80%属中晚期,在中国肝癌的治疗决策中应该有中国特色,参考中国指南规范。2017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特色肝癌方案,2019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进一步更新,分期更细,并且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MDT理念深入人心。华西医院的MDT建设开展已久,并进行了疑难病例科内讨论、影像读片、总结讨论、制定共识等多种工作。通过对患者主动的多维度多学科全程规范化管理,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建立临床科研数据库,为临床研究提供系统的数据支撑。
《中国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多个系列肝癌专家共识的发布,为《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的实施进行了很好补充。而索拉非尼、瑞戈非尼是当前多部指南共识一致推荐的肝癌治疗主要靶向药物。已有数据显示,一线治疗应用索拉非尼单药中位OS已提高到14.7个月;而二线瑞戈非尼的单药也大大优于其他药物选择,可降低死亡风险37%,其疗效也已在世界范围内多项真实世界研究中得到验证。此外,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在肝癌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多项研究中已经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
我国癌症发病率较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和应用首当其冲,合理用药愈发关键。刘连新教授指出,肝癌系统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严格遵循药物循证使用;二、监控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三、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药物可及性。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中更加明确指出,抗肿瘤药物推荐优先选择医保、基药目录等药品,而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是上市时间相对较长,临床用药经验丰富且成功续约医保目录的药物,无疑是符合要求的优选。
我国肝癌诊治水平提升任重道远。2018年中国肝癌防治联盟启动,初步形成全国联防联治、早诊早治的肝癌防治构架。通过两年的摸索论证,并结合丰富的实践,以及基于对肝癌学科发展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2020年肝癌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提出了建立“医教研筛管建”的六大防治体系,以省级中心医院为纽带,以医院联盟防治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区域化合作模式,加强学术科研交流。2021年肝癌防治体系项目进入医保可及、促规范、强合作阶段,肝癌防治体系的继续推进将主要围绕两大目标,即基于早诊早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三大核心推进学科能力提升和建立规范化评估机制,从而加强规范实施,真正做到从上而下,推动肝癌防治体系全面化发展。
本文由刘连新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