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急腹症 | 消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急性左上腹痛四类病因

2019-05-3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左上腹急腹症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吴东 韩显林 朱峰


与右上腹不同,左上腹的解剖结构相对简单,没有肝脏、胆道及十二指肠等容易发生急性病变的脏器,因此该部位的急腹症相对较少。

事实上,尽管左上腹并非急腹症的好发部位,但该部位病变临床表现自有其特点。消化科或全科医生若对其不熟悉,或认识不系统、不全面,也完全有可能发生误诊和漏诊,造成不良后果。本文旨在简单梳理急性左上腹痛的各类病因,阐述其症状学和体征特点,以加深临床对该部位病变的认识。

QQ截图20190531154022.jpg

从解剖结构来看,左上腹的器官可分为实质脏器和空腔脏器两大类。其中实质脏器包括脾脏、胰腺尾部和左肾;空腔器官则有胃底、空肠和结肠脾区。由于左肾属于腹膜后器官,一旦发生病变(例如肿瘤、结石、感染等)容易造成腰背痛,而腹痛相对较少。另外,不应忘记腹主动脉的上半部分走行于腰椎的左前方,腹主动脉病变(例如动脉瘤)也可引起左上腹痛。偶尔腹腔外器官(胸膜、脊柱)也可有左上腹痛表现。以下将按照器官顺序分别加以介绍。


实质脏器病变

  • 脾脏病变

容易引起左上腹痛的脾脏病变包括:脾肿大、脾破裂和脾栓塞。多数慢性脾肿大的患者无腹部症状,但某些系统性疾病(例如淋巴瘤)若在短时间内引起脾脏急剧增大,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左上腹胀痛、不适,甚至造成自发性脾破裂。脾破裂是外科急诊的常见病,左上腹痛是其特征性表现。关于该病有以下两点值得注意

  1. 脾破裂最常继发于外伤,但并非所有脾脏破裂均在外力作用的即刻发生,二者有时可间隔数天甚至数周。原因在于多数情况下脾脏虽受损伤,但脾包膜尚完整,仅在包膜下形成血肿,并不发生严重的腹腔内出血。该血肿可逐渐吸收,但若再次受外力作用(有时甚至很轻微),一旦造成脾脏包膜撕裂,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因此,在急诊遇到外伤后诉左上腹痛的患者,即使一般状况稳定,超声未发现明显异常,也不可轻易排除脾破裂。一定程度的留观和随访是必要的!

  2. 正常大小的脾脏若无外力因素,一般不容易破裂,但对于脾脏严重肿大的患者,有时轻微外力也可造成破裂。因此对这类患者需叮嘱其注意保护左上腹,勿受外力撞击。脾栓塞的栓子大多来源于心脏,例如心房颤动造成左房血栓脱落,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菌栓等;偶尔也可来自主动脉,例如胆固醇栓塞。脾栓塞的患者往往腹痛发生急骤,且疼痛较剧烈,深吸气时加重。造成脾周渗出的病例偶尔还可在左上腹部闻及摩擦音。

  • 胰腺炎

胰腺炎是急性左上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有时腹痛甚至完全局限于左上腹,而无中上腹痛。但反之,我们却不能说左上腹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腹痛部位,因为就发生率而言,中上腹痛才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症状。

胰腺炎所致腹痛常向后背放射,伴有恶心、呕吐,但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这也是与肠梗阻的鉴别点之一,后者呕吐后肠内容物减少,压力减轻,腹痛常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胰尾炎症若造成巨大假性囊肿,也可造成左上腹胀痛。

胰腺病变还可引起脾动脉瘤,体型较瘦的患者有时可在左上腹扪及搏动性包块,脾脏也可有一定程度的肿大。脾动脉瘤患者平素常无症状,但动脉瘤一旦破裂,可造成严重的腹腔内出血和休克,临床表现类似脾破裂。出血刺激左上腹腹膜可引起疼痛,但往往在短时间内弥散至全腹。X线透视左上腹可见"蛋壳样钙化",增强CT或血管造影有助于确诊。

  • 肾周脓肿

肾周脓肿并非都继发于急性肾盂肾炎,其他部位细菌感染播散而来也不在少数。同样是肾周脓肿,左侧比右侧的危险性要大很多,主要原因在于左右两侧解剖结构的差异。右肾的位置低于左肾,其上方是巨大的肝脏右叶,完全占据了右上腹的空间,因此感染不易向上扩散;而左肾上方是活动性的胃底和体积较小的脾脏,左侧肾周感染一旦发生则很难局限,容易沿腹膜后腔隙播散,甚至上行突破膈肌造成左侧脓胸。

肾周脓肿的患者常有不规则发热,用力深压左上腹常有压痛,且深呼吸时腹痛加重。左肾区可有叩痛。超声或CT检查有助于确立诊断。在抗生素时代该病已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仍属临床急症,早期诊断并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助于控制病情,部分病例可能需要减压引流。


空腔器官病变

一般而言,良性胃溃疡很少发生于胃底。一旦胃镜检查在胃底发现溃疡病变(尤其是年轻患者),应高度怀疑胃癌等恶性肿瘤。该部位穿孔也较为罕见,但临床确实见过消化性溃疡发生于近段胃体并造成穿孔,可出现左上腹的腹膜炎体征。

由于食管裂孔位于T10胸椎左侧,部分贲门病变也可能造成左上腹痛。例如食管裂孔疝(尤其是旁疝或混合疝)的患者可有左上腹隐痛不适,该症状随体位变化可有加重或减轻。裂孔疝患者若突发剧烈左上腹痛伴呕吐、吞咽困难和/或呕血,应警惕疝囊急性嵌顿。笔者还见过一例白塞病(Behcet disease)累及食管的患者,食管下段和贲门有多发深溃疡。患者左上腹痛十分顽固,直至治疗后溃疡愈合,腹痛方才缓解。

大部分空肠均位于左上腹,空肠病变理论上也可引起左上腹痛。以往受限于诊断技术,小肠疾病的诊断难度较大。事实上,小肠疾病并非原来想象的那样少见,随着影像和内镜技术的进步,对小肠疾病的认识正不断深入。随着国人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一些原本西方国家高发的小肠疾病我国也不少见,甚至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克罗恩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累及空肠的克罗恩病若发生肠瘘,即可刺激腹膜引起左上腹痛。空肠憩室的患者若发生憩室炎,也可有类似症状。无论是克罗恩病还是憩室炎,若发生慢性穿孔,逐渐包裹而形成脓肿,患者可有左上腹压痛、反跳痛等体征,甚至在局部能触及炎性包块。由于炎症造成小肠粘连,这类患者不全肠梗阻也很常见。若穿孔发生较为迅速,肠内容物可漏出并积聚于腹盆腔,引起下腹痛。有时肠内容物沿右侧结肠旁沟下行,造成右侧腹膜炎体征更加明显,甚至造成麦氏点压痛。由于起病时腹痛位于上腹部,后来局限于右下腹,临床表现酷似阑尾炎,不但容易误诊,还会干扰外科医师对手术切口的选择。

脾曲结肠癌若造成肠腔狭窄和梗阻,患者常有明显腹痛。由于脾曲结肠与侧腹壁接触,腹痛症状常比较局限。患者往往还有腹胀、腹部绞痛、排气和排便减少等结肠梗阻的表现。腹平片可显示右半结肠扩张,钡剂灌肠、CT和内镜检查有助于确诊。除肿瘤外,结肠脾曲巨大憩室发生炎症也可引起局部腹痛。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多见于老年人,有吸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体积较大的腹主动脉瘤有时可直接在腹部扪及,较易发现;而较小的腹主动脉瘤可无症状,或虽有腹痛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著名外科专家Zachary Cope教授就曾描述过一例顽固性左上腹痛的患者,经多家医院的消化科、神经科、骨科及放射科医师会诊,其中不乏来自霍普金斯医院的资深医师,却始终不能明确腹痛病因。后来患者突然死亡,尸检证实为腹主动脉的一个小动脉瘤破入小肠。尽管引起左上腹痛的腹主动脉瘤并不多见,但一旦有症状出现,常常是致命性大出血的先兆,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对于可疑患者应尽快安排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腹腔外病变

  • 肺炎或胸膜炎

左下肺肺炎或左侧胸膜炎造成腹痛并不鲜见,这类患者多有高热、寒战,而左上腹压痛并不显著,通常也不会出现腹膜刺激征。若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或听诊发现左下肺啰音、胸膜摩擦音等有利于诊断。

  • 脊柱源性腹痛

与肺炎或胸膜炎相比,脊柱源性腹痛诊断难度更大。脊柱源性腹痛病因包括脊椎骨折、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结核等多种脊柱疾病。此类腹痛其实并不少见,但多数患者在骨科诊治,确诊后腹部症状被看作原发病的伴随表现而未得到重视,其他专业的医生大多缺少相关经验。消化科、普通外科或全科医师若对此缺乏认识,容易在诊疗过程中"走弯路",腹痛严重的病例甚至进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为加深对脊柱源性腹痛的理解,让我们先复习一下解剖知识:内脏神经分布于腹腔脏器及腹膜脏层,来源于T6~L1脊髓节段的脊神经分布于腹壁及腹膜的壁层。腹腔内感觉神经进入脊髓前先形成腹腔、肠系膜上、肠系膜下和腹下4个神经丛,然后进入相应脊髓节段,与脊神经节段发出的脊神经发生联系。

因此,任何能够刺激或者压迫T6~L1之间脊神经后根的病变,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腹痛。这些神经根的病变既可产生躯体性疼痛,可以造成内脏性疼痛。前者多表现为腹壁疼痛和皮肤痛觉敏感;后者则腹痛大多较为弥散,难以确切定位,但若单侧神经根受压明显,疼痛也可相对偏于一侧。

不同患者之间内脏性腹痛性质和程度差异较大,可以是持续性、间歇性或阵发性,可以是隐痛或剧痛,部分还有恶心、呕吐、腹胀及便秘等消化道伴随症状。

脊柱源性腹痛看似诊断不易,但其实也有线索可循,最重要的诊断提示包括:① 腹部症状与体征不平行,而脊柱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阳性率高;② 腹痛多伴有腰背痛,且与体位相关;③ 腹部检查有时虽有阳性发现,但难以解释腹痛症状,或按此治疗后腹痛仍不缓解。

简单的脊柱体格检查(棘突压痛,叩击痛)有助于排除大部分脊柱源性腹痛,全科医师在门诊即可完成。脊柱平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则有利于确诊。脊柱源性腹痛一旦确诊,治疗选择往往比较明确,效果也较好。


综上所述,左上腹虽然不是急腹症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但也涵盖了多个脏器的各类病变,不同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各有其特点。

脾破裂、脾动脉瘤和腹主动脉若引起腹痛,往往是大出血的先兆,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左上腹痛伴发热需考虑炎性病变,例如急性胰腺炎、肠瘘和肾盂脓肿等。脊柱源性腹痛常有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并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仪器,非常适合全科医疗实践的特点。

因此,从解剖结构入手熟悉左上腹痛的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我们提高急腹症的诊断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