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跟着协和学⑯|分步骤拆解,手把手教你做好心包穿刺

2022-09-20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其他心血管疾病原创


跟着“国家队”学常见疾病诊疗

协和规培手册
更贴近临床需求,更适合临床一线


本期导读

心包穿刺的指征包括诊断性穿刺和解除急慢性心包填塞。虽然只有血流动力学受损的患者需要紧急穿刺引流,但实际上所有中量以上的心包积液都有临床重要意义,需要仔细鉴别病因。相对于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来说,心包穿刺技术难度较高,更为依赖操作者的经验。本文将分享北京协和医院的心包穿刺操作技巧。

本期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刘颖娴


01
前期准备

查看超声心动图报告,了解心包积液量和分布特征(有无填塞、缩窄、分隔、脏壁层心包厚度等)。


推荐所有患者建立外周静脉通路,以方便突发情况下推注急救药物。


推荐持续心电监护(包括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导联和血压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迷走反射亢进等不良反应。

准备材料

  • 预装的心包穿刺包;或选择6~8 F单腔或多腔中心静脉导管包,其内包括18 G针,标准J型尖端导丝;

  • 换药包、治疗巾至少4块;

  • 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纱布至少2块;

  • 引流袋1个;3通阀2个;

  • 络合碘1瓶;

  • 5ml注射器1~2个;

  • 20 ml注射器1个;

  • 缝线、大敷贴;

  • 帽子、医用外科口罩、灭菌手套等。

体位

推荐患者半坐卧位或坐位,一方面改善因心包填塞出现的呼吸困难症状,另一方面促进积液向重力依赖区汇聚,并使心脏更靠近胸壁。

超声定位穿刺点

机器置于患者右侧床头,接电源开机预热。心包积液引流的最佳路径取决于患者体型和积液的分布位置。

02
穿刺点

多达1/3的非创伤性心包积液为包裹性,在心包腔内非均匀分布。应在穿刺前反复比对几个声窗(肋下,胸骨旁,心尖),以选择最优化的穿刺位置。在皮肤上标记出穿刺点。

肋下切面

周围无重要动脉,气胸风险低,但穿刺路径长,局麻针头无法到达心包腔;常发现肝左叶位于穿刺路径上,如果没有其他穿刺部位,则不得不穿过肝左叶进行穿刺。

胸骨旁

在第5或第6肋上缘紧邻胸骨边缘处心包裸区进行穿刺,无气胸风险,穿刺路径短,一般可垂直进针;但可能碰到胸廓内动脉或肋间动脉(该动脉变异较大),且积液量不多时该处舒张期积液深度可能不超过10mm(大部分非包裹性心包积液位于下后壁)。

心尖

左心室壁较厚,且心尖区冠状动脉较细,此处穿刺可降低心脏并发症风险。但该路径靠近左侧胸膜腔,液气胸风险较高。且积液量不够大时心尖处舒张期积液深度可能不超过10 mm。

03
操作过程

  • 戴无菌手套、口罩和无菌帽。

  • 消毒胸部和上腹(注意监护电极应避开穿刺部位10 cm以上),铺无菌单并固定。

  • 5 ml注射器抽取1%~2%利多卡因溶液在标记点逐层浸润麻醉至心包腔(剑突下穿刺注射器针头可能无法到达心包腔),每次推注麻药前均应回抽确认无气体。心包很敏感,也需要麻醉。

  • 连接穿刺针头和穿刺针,确认其通畅性;检查中心静脉导管主腔和侧腔通畅性,关闭卡槽;准备好导丝(去除保护帽)。

  • 穿刺针始终带少量负压延麻醉点进针。若在剑突下1 cm进针,则一旦进入肋软骨下方即压低穿刺针,使其与胸壁成大约30°角(或根据超声探头定位决定进针角度)。

  • 针尖朝向左锁骨中间缓慢推进。如果未吸出液体,将针退至皮肤,调整为更深、略向后的角度。如果第2次穿刺仍未抽到液体,则退针至皮肤,调整向右侧偏10°,逐渐调整直到穿刺针朝向右颈部(或重新定位根据超声探头定位决定)。

  • 进针深度受患者体型影响。7~9 cm长的穿刺针适于大多数成年人,肥胖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针(长达12 cm)。婴儿和幼儿4 cm长的针足够。

  • 当进针阻力增加,接着有明显的突破感时,提示针尖穿入心包。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胸痛。一旦顺利回抽液体即停止进针,并用左手固定穿刺注射器。助手在进针时应密切监测心电波形,以察觉针尖与心外膜的接触,防止误入心腔。

  • 通过Seldinger法送入导丝,此时易发生迷走亢进或室性心律失常,应注意监测心电波形。退出穿刺针的同时固定导丝。

  • 刀片及扩皮器扩大胸壁通路和心包穿刺口。

  • 将引流管套在留置导丝上送入心包腔,然后退出导丝;推荐留置深度不超过10~13 cm。

  • 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在胸壁上,无菌敷料覆盖,引流管接注射器抽取送检后更换为接引流袋。

04
后续注意事项

我国渗出性心包积液最常见原因为结核,其他原因还包括肿瘤转移、甲减、结缔组织病、放疗相关等。


除送检积液常规、生化外,建议心包积液送检:结核相关(TB-spot、抗酸染色及结核培养)、细菌(需氧+厌氧)培养、乳糜试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


若高度怀疑感染性疾病,还可考虑送检病原NGS检查。注意抗酸及培养阴性不能排除结核,TB-spot的参考价值很强,故还应同时完善外周血TB-spot及PPD皮试。

对于心包填塞患者

快速抽取心包积液50-80ml即可迅速改善症状;排出200~300 ml心包积液后血流动力学通常可改善。积液量较大时紧急引流总量应<500 ml,以避免心包减压综合征。

每日引流

连续引流的导管堵塞率很高,不宜使用;间歇引流能维持引流管通畅。每4-6小时打开卡槽放液200-300ml,直至连续2日无心包积液引出可拔管。


不建议留置心包引流管超过1周,以免出现感染并发症。


床旁留置心包引流(中心静脉导管)不需要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并发症

心肌刺伤或割裂、血管损伤(冠状动脉、肋间血管、胸廓内血管或腹内血管)、气胸、张力性心包积气、空气栓塞,以及心律失常(室性和室上性)。心肌和冠状动脉刺伤最初可能无症状,而是表现为迟发心包积血、针吸或导管抽吸效果不好。


穿刺针穿过腹膜腔可能会刺穿腹内器官,肝脏最常受累,但引起大出血的风险较低。


心包减压后血管迷走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可达25%。


敲黑板 划重点

心包积液病因复杂,心包穿刺引流有助于诊断病因,解除填塞。心包填塞伴血流动力学衰竭是急诊心包穿刺的绝对指征。


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操作。超声精准定位。推进心包穿刺针和送入导丝时警惕心律失常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


三大穿刺点各有利弊,根据超声定位积液分布特点和患者体型灵活选择。


推荐间歇引流以避免引流管堵塞。


急性心包减压综合征:可能引起急性左心室或右心室功能不全,甚至出现反常血流动力学恶化和/或肺水肿。对于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应避免快速心包减压,单次引流量不宜超过500 ml。出现心包减压综合征时应积极补液并加用强心升压治疗。


明日预告

明日话题聚焦:右心导管检查术经验分享。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追上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

明!天!见!



点击进入专题,查看既往内容


协和规培手册 banner 点击学习.jpg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版权所有


拓展阅读

✎ 4年误诊6次,青年教师胸口痛终于觅得真相,莫名心绞痛真不是“错觉”

✎ 近15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48%,老龄化是主因!最新研究

✎ 哪些原因可能引发高血压急症?

✎ 新版房颤诊疗建议发布!系列解读①:新版建议更新要点梳理

✎ 新版共识解读①|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胸痛诊断中价值,共识的 3 条核心推荐

✎ 最新指南!何时该用PCSK9抑制剂和依折麦布?我国团队牵头发布国际指南(附下载)

✎【1分钟快知识】老年心衰患者,血压低该怎么处理?

✎ 这类高血压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威胁肾脏!

✎ 这几种高血压,很危险!


✎ 室颤怎么用胺碘酮?7 点注意事项

✎ 心脏骤停抢救!值得时时复习的刚需知识

✎ 避坑指南!2个“不合理用药”实例,理清心绞痛诊疗误区


✎ 值班必备⑤|学完就能用,预激综合征不再是噩梦

✎ 支架还是药物球囊?谁更胜一筹

✎左室室壁瘤!要命的急性心梗并发症


✎ 2021冠心病抗栓治疗新进展:我国首部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共识发布

✎ 值班必备③|尖端扭转型室速处理要先分类:获得性还是先天性病因?

✎ 心血管常用药忌口清单,一张表格全说清了,赶紧收藏!


心血管引导.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