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脑卒中15年变化趋势和特点

2022-12-28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重磅推荐:

微信图片_20220315165836.png

作者:王亚楠,吴思缈,刘鸣



摘要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我国脑卒中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导致成年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位病因,疾病负担沉重,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该文就脑卒中的流行病学趋势和疾病特点进行综述,为我国脑卒中防治提供参考数据。近15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均高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我国脑卒中防治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需要积极开展高质量研究并完善和推动规范化诊治。


关键词


脑卒中;流行病学;中国



在过去的近30年中,我国脑卒中患病率明显上升,目前我国脑卒中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发达国家降低趋势相反。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欠佳等问题持续存在,脑卒中导致的疾病负担在我国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相关研究估计,2030年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将比2010年增加约50%。为了应对沉重的脑卒中疾病负担,我国各级政府、医疗单位、科研院校和各类学术组织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脑卒中防治研究。本文对近15年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趋势和疾病特点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旨在为我国脑卒中防治提供参考数据。


1



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现状和趋势


1.1 发病率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数据显示,2005年-2019年15年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由117/10万上升至14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由93/10万下降至45/10万(图1a);尽管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总体而言,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持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图1b)。


1.2 患病率


GBD数据显示2005年-2019年15年间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与美国和日本接近,远高于英国同期水平(图1c);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由1044/10万上升至1256/10万,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时间趋势较为平稳,由2005年的253/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15/10万(图1d)。


image.png


1.3 死亡率


GBD数据显示2005年-2019年全球脑卒中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中国脑卒中死亡率远高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图2a)。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自2005年的71/10万下降到2019年的62/10万;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自111/10万下降到60/10万(图2b)。


1.4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率


DALY是衡量疾病整体负担的综合指标,包含疾病导致死亡损失的健康生命年和导致伤残损失的健康生命年。GBD数据显示全球脑卒中DALY率在2005年-2019年总体呈下降趋势,我国脑卒中DALY率均高于日英美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图2c),其中缺血性脑卒中DALY率自1268/10万下降到1148/10万,出血性脑卒中DALY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自2068/10万下降到1142/10万(图2d)。


1.5 复发率、病死率及致死/致残率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进行的大样本(n=7593)调查显示,2007年-2008年我国18岁及以上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0.9%、13.4%和14.7%;其中轻型卒中患者3个月复发率为10.4%,1年复发率为13.2%。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通过对2004年-2008年纳入的489586名中国社区居民(年龄为35~74岁并且既往无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长达9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在随访期内共45732例新发脑卒中(80%为脑梗死,16%为脑出血,2%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为其他类型脑卒中),在脑卒中患者中,10%的患者在发病28d内死亡;在发病28d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1年复发率为17%,5年复发率为41%,其中脑梗死患者的5年复发率为41%(91%复发脑梗死,7%复发脑出血,2%复发为其他类型脑卒中),脑出血患者的5年复发率为44%(41%复发脑梗死,56%复发脑出血,4%复发为其他类型脑卒中)。


近10年基于住院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我国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内病死率为2.3%~3.2%,3个月病死率为9%~9.6%,致死/致残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为14.4%~15.4%,致死/致残率为33.4%~33.8%;脑出血患者3个月致死/致残率为40.4%~59.5%,1年致死/致残率为38.9%~63.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6462例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了15年动态变化分析,发现2002年-2016年患者3个月病死率从9.6%降至6.4%,3个月死亡或残疾率从42.9%降至33.3%,1年病死率从15.9%降至10.7%,1年死亡或残疾率从35.4%降至26.4%。


image.png


2



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点


2.1 年龄差异


我国脑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发达国家(65 vs. 75岁)。GBD数据显示2005年-2019年中国脑卒中患者中在70岁之前发病的占比维持在60%左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前瞻性纳入2002年-2016年西南地区6462例脑梗死患者,分析发现脑梗死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15年间呈现降低趋势,从2002年的68岁降至2016年的6岁。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将脑卒中高危人群定义为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脑卒中家族史8项脑卒中危险因素中3项及以上者,或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既往脑卒中病史其中1项及以上者,并针对40~60岁人群开展调查。《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9.84%,高危人群中40~64岁个体占比73.88%。


2.2 性别差异


我国脑卒中患者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专项调查(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troke in China,NESS-China)研究的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我国男性脑卒中患者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为122/10万,女性脑卒中患者为108/10万;在60~69岁及70~79岁这2个年龄段,脑卒中粗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而在80岁及以上年龄段,这一指标女性高于男性。《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结果显示2005年-2019年我国居民脑卒中粗死亡率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图3a),可能的原因是男性患者中吸烟和饮酒等血管危险因素比例高于女性。


2.3 地域差异


在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域分布。NESS-China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东北地区(365/10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326/10万)、西北地区(316/10万)、北方地区(275/10万)、东部地区(232/10万)和南部地区(155/10 万),西南地区(154/10万)较低;年死亡率东北地区(159/10万)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154/10万)、西北地区(139/10万)、北方地区(121/10万)、西南地区(104/10万)和东部地区(97/10万),南部地区(65/10万)最低;而脑卒中患病率中部地区(1550/10万)最高,其次为东北地区(1450/10万)、北方地区(1417/10万)、西北地区(1176/10万)、东部地区(1126/10万)、东南地区(691/10万)和南部地区(625/10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北方地区脑卒中年发病率最高(417/10万),中部地区次之(287/10万),南部地区较低(195/10万)。


脑卒中死亡率/发病率比(mortality-toincidence ratio,MIR)是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比值,为反映脑卒中相关医疗资源可及性及质量的指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9年发表的研究首次提出,我国脑卒中相关医疗资源呈现地域分布不均衡,该研究发现脑卒中MIR在东部和南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最低(MIR=0.42,提示相关医疗资源更丰富),西南地区最高(MIR=0.68),这反映出西南地区重症脑梗死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而脑卒中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提示应加大对这一地区的医疗投入和就医的可及性。


2.4 城乡差异


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分布呈现显著的城乡差异。《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在1993年-2013年,我国农村地区脑卒中患病率显著低于城市地区;但自2013年起,农村地区脑卒中患病率迅速增长并反超城市水平,且该差异在2018年更为显著(农村2670/10万 vs. 城市1950/10万)。2010年-2019年,我国城市居民脑卒中粗死亡率总体无明显变化,而农村居民粗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均远高于城市居民同期水平(图3b);2019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第2位死亡病因(占所有死亡病因构成比23%,粗死亡率为159/10万)、城市居民第3位死亡病因(占所有死亡病因构成比21%,粗死亡率为129/10万)。农村地区持续增加的脑卒中负担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高但控制情况不理想有关。


2.5 出院人数及人均医药费用变化趋势


我国2005年-2019年脑卒中出院人数及人均医药费用均呈持续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脑梗死出院人数为4335072人,脑出血出院人数为611709人,相比2005年15年间分别增长了57倍和18倍(图4a),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人民群众对于脑卒中防治意识的提升导致的就诊率增加;2019年我国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为9809元和20106元,相比2005年分别增长1.5倍和0.6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费用特异性诊疗技术(如溶栓、取栓和外科手术等)的开展和普及(图4b)。


image.png


3



结语


近15年来,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沉重,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均高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并且我国脑卒中存在以下特点:①发病年龄年轻化;②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③西南地区MIR最高;④农村地区患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⑤经济负担持续上升。尽管我国脑卒中防治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积极开展高质量研究并完善和推动规范化诊治。

来源:华西医学 2021年6月 第36卷 第6期

点击进入:

微信图片_20221129131621.jpg


文章推荐


二甲双胍、碘过敏……CT、CTA等检查前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


日本卒中学会卒中治疗指南(2021)


压力大可致卒中,如何化解?


吐血总结:神经内科43条宝贵经验 !


徐运: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及评估丨CSA&TISC2022


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 180 mmHg,紧急降至多少才安全?


舌的运动异常,临床如何诊断?


发现脑血管狭窄,怎么进一步筛查?


罕见病诊疗指南——肝豆状核变性丨神经系统罕见病


ISC 2022|续写新篇章 —— “替奈普酶”精彩继续……


【附下载】中国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专家共识


弥漫脑膜强化病变的影像诊断思路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一例并指南复习


这些方法可以控制胆固醇水平,降低心梗、脑梗的风险!


神经影像问答:脑干梗死后华勒氏变性(WD)有什么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


对比剂脑病1例并文献复习


【综述】进展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