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腹泻“真凶”——帽状息肉病

2024-07-0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有话说.png

上期回顾

《比利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管理共识2023》解读



陆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病史摘要


主诉

腹痛、腹泻7月余。


现病史

患者男性,24岁,数月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疼痛以脐为甚,大便每日2-3次,成形,伴有黏液和脓血。


至当地医院中药调理(具体不详),症状未明显好转。

202212月至浦东医院就诊。肠镜示:回肠末端有多枚黏膜隆起病变,大小不一,表面充血糜烂,质脆,边界清,所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可见多枚大小不一息肉,呈铺路石样,表面溃疡形成;诊断:克罗恩病?病理结果显示:

回肠末端黏膜慢性炎;升结肠黏膜慢性炎,其中一块为炎性肉芽组织,未见明确克罗恩病病理改变。美沙拉嗪、补铁、补充白蛋白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仍有每日3-4次水样便。


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科。


既往史

平素健康良好,否认慢性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5 ℃ ,脉搏 64 /min,呼吸 13 / min,脉氧 98% ,血压123/65 mmHg,腹部平坦,无腹部压痛,无腹部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


实验室检查

Hb 89 g/L↓, CRP 45 mg/L ↑ESR 20 mm/L↑ 肝功能:ALB 27 g/L↓,肿瘤指标阴性。


粪便常规:白细胞18个/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个/高倍镜视野,大便培养阴性。


辅助检查

结肠镜示:直肠、乙状结肠散在大小不等的息肉样病灶,部分带,表面覆盖黏液性物质(图A),冲洗后可见表面有糜烂。

活检病理示:隐窝延长和蛇形改变,黏膜增生,伴有轻度纤维肌肉闭塞症,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纤维脓性渗出物(图B)。

肠道CTE提示:左半结肠多发附壁息肉(图C)。

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A:结肠镜见直肠、乙状结肠多发大小不等的指状隆起病灶,表面覆盖黏液性物质;B:隐窝延长和蛇形改变,黏膜增生,伴有轻度纤维肌肉闭塞症,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纤维脓性渗出物,因此称为“cap”(HE染色 400X);C:肠道CTE见降结肠、乙状结肠多发附壁息肉;D:一年后肠镜复查帽状息肉消退;


PART.01

诊疗分析


综合患者症状、内镜及病理等结果,经多学科讨论,最后诊断帽状息肉病可能大,考虑到该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相关


2周标准四联(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铋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后,患者腹泻好转。


停药2个月后复查13C呼气试验阴性,1年后复查结肠镜示帽状息肉消退(图D),患者无不适症状,贫血完全纠正,复查呼气试验阴性。


PART.02

诊断难点


腹泻、黏液便及内镜下表现多发性息肉样病灶,对帽状息肉病诊断均无特异性,需仔细观察息肉表面有无黏液覆盖,同时冲洗后观察息肉顶部有无发红、糜烂


诊断帽状息肉病须注意与炎症性肠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相鉴别,特别要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避免误诊为单纯息肉样病变。


帽状息肉在冲洗前取活检相对容易发现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冲洗后再取活检就很难找到息肉被肉芽组织样的“帽”覆盖。


讨论


帽状息肉病1985William等提出的一种罕见的结直肠良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与黏膜脱垂、结肠动力异常、H. pylori、黏膜下血管畸形等因素相关。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有腹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者可因慢性腹泻引起低蛋白血症、多浆膜腔积液。该病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可见多发无蒂息肉样病灶,表面覆脓性分泌物,有溃疡形成。典型病理特征为肠黏膜腺体延长扭曲,以及息肉顶端覆盖纤维蛋白渗出物和肉芽组织构成的“帽状结构。具有独特的内镜表现。肉眼表现为半带蒂型、无蒂糜烂性息肉,呈红色,伴有黏液样分泌物,息肉间有正常黏膜,黏膜间观察到多个白色斑点。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目前尚未见帽状息肉恶变的报道。病理表现为隐窝延长,黏膜增生,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纤维脓性渗出物肉芽组织,形似帽子,故称帽状息肉病


帽状息肉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与H. pylori的关系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热点。日本学者2016年在H. pylori治疗指南中将帽状息肉病列为可能与H. pylori相关的疾病。虽然在帽状息肉病灶黏膜中未检出H. pylori,但根除H. pylori治疗H. pylori阳性的帽状息肉病患者的疗效已被很多学者报道。本例帽状息肉病患者H. pylori阳性,在经过四联方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息肉治愈,随访1仍未复发。然而,H. pylori阴性的帽状息肉病,抗H. pylori治疗无效,最佳治疗方案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有报道通过应用英夫利西单抗EMRESD、外科手术的方式治疗帽状息肉病。但以上方法是否可避免帽状息肉的复发,还有待于更长时间的研究随访。帽状息肉病也可能源于肠道菌群的失调微生物群靶向治疗可能对这种疾病有用。曾有报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粪便菌群移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但粪便菌群移植能否治疗难治性的帽状息肉病,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帽状息肉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多因腹痛,黏液性、血性腹泻就诊。 结肠帽状息肉病诊断困难,主要依靠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特征诊断,应注意与溃疡性结肠炎、黏膜脱垂综合征等疾病鉴别。治疗方法包括甲硝唑H. pylori根除治疗、激素、英夫利西单抗及手术切除等。


专家介绍


1b65fbc89f5400e06af6428902cee84.png



  • 欢迎在留言区提出您对于Hp感染诊疗的疑问,本次活动期间积极互动的老师,将有机会获得惊喜礼物!


下期预告

幽门螺杆菌:“格杀勿论”还是“手下留情”?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更多内容


KV.jpg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转载须授权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