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进行报名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糖皮质激素具有多种副作用,因为它们的多种作用影响几乎所有的器官。长期使用可导致白内障、青光眼、机会性感染、皮肤变薄、体重增加和脂肪重新分布、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高血压、头痛、精神问题、钠潴留和周围水肿等。其对肝脏也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长期服用和高于生理剂量时。国内报道药物性肝损中,激素类药物引起肝损占14%,位居中草药和抗肿瘤药物之后,排名第三。下文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肝损伤进行分类和整理。
1、糖皮质激素引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展或加重
临床特点:
临床案例:
一名34岁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倍他米松治疗,临床疗效良好,皮疹、疲劳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改善。在6个月的时间里,日剂量逐渐从5毫克下降到1.25毫克。患者无饮酒嗜好。 起初,她的肝脏检查正常,但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ALT和AST轻度升高。然而,经过16个月的治疗,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了5倍以上(ALT 256 U/L, AST 272 U/L),她再次入院接受评估。她的体重增加了11公斤,肝肿大很严重。肝脏活检显示明显的脂肪变性伴炎症,包括中性粒细胞、偶见Mallory小体、轻度中央窦性和门脉纤维化。值得思考的是肝病直接由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还是由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
2、糖皮质激素引起肝糖原增多症
临床特点:
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能引起肝糖原增多症,在肝糖原增多症中,肝细胞表现出均匀的外观,并对肝糖原染色表现明显。
糖原贮积症也可能与肝肿大和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有关,而碱性磷酸酶或胆红素水平几乎或没有变化。
糖原贮积症通常无症状,不会发展为慢性肝损伤、肝硬化或急性肝衰竭。
3、糖皮质激素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恶化
临床特点:
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皮质类固醇可诱导病毒复制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升高。
病毒复制的增加最终会使潜在的肝病恶化。当糖皮质激素停用或降低到生理水平时,肝炎的恶化变得特别明显。
在免疫抑制期间预防性使用抗病毒治疗可以预防乙肝病毒的再活化,但即使这样也不能预防一定程度的肝损伤。
临床案例:
一名69岁男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HBsAg携带者,在连续9个月接受泼尼松龙治疗和静脉注射泼尼松龙治疗后不久,出现黄疸和肝炎。ALT 517 U/L,HBsAg和HBeAg均呈阳性,HBV DNA水平显著升高。尽管开始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和加强医疗管理,他发展成进行性肝功能衰竭,凝血障碍,入院25天后出现肝昏迷,死亡。
4、糖皮质激素加重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程
临床特点:
类固醇皮质激素似乎也会加重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程,尽管没有慢性乙型肝炎那么明显。
皮质类固醇治疗导致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水平升高,最终可能导致潜在肝病恶化。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似乎更为严重,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尤其难以控制。因此,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皮质类固醇。
5、糖皮质激素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反弹加剧
临床特点:
糖皮质激素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对这种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是获益的。当糖皮质激素停止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反弹加剧,而这种肝炎往往是严重的,可能是致命的。
已经有多个报告的案例表明,由于另一种不相关的疾病(如哮喘或过敏反应)而接受短期疗程或脉冲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会重新出现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需要仔细评估这些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最佳疗程。
临床案例:
一名43岁患有Graves病的女性采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5/mg·kg)治疗甲亢眼病。第6次输注后(开始后6周),发现血清ALT (264 U/L)和AST(120 U/L)升高。肝脏活检显示慢性侵袭性肝炎伴有明显的淋巴细胞炎症、交界性肝炎、局灶性和桥接性坏死。由于组织学和临床特点支持重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启用泼尼松治疗,血清转氨酶水平得以迅速改善。
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肝损伤通常表现为潜在肝病的恶化或触发,很少是药物肝毒性的结果,且主要发生在长期服用和高于生理剂量时。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不宜骤停,尤其是伴发肝脏疾病的患者。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长期随访是能使患者获益的。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卓烨烨 临床药师
来源:岭南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