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是目前医学领域公认能有效提高恶性肿瘤诊疗效率的精准诊疗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推行MDT的医院,如今MDT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融入医院肿瘤诊疗的各个层面,强有力地支撑医院的国家癌症医学中心建设。在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携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15位多学科诊疗团队首席专家对话,见证来自肿瘤防治“国家队”和“领跑者”的使命与担当。
MDT1.0到MDT3.0,
多学科协作优化泌尿肿瘤全程管理
从2005年在国内率先探索泌尿肿瘤多学科诊治模式以来,叶定伟教授作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男生殖肿瘤多学科团队首席专家,已带领团队走过20年探索之路。“对于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传统的医疗模式很难给出较为精准的治疗方案。”从泌尿外科医生的单打独斗到多学科协同作战,叶定伟教授所倡导的MDT模式大大提高了泌尿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并辐射全国、影响国际,形成了泌尿肿瘤MDT的“复肿”经验。叶定伟教授将其概括为MDT1.0到MDT3.0的跨越发展,期待能打造以规范手术为基础,以MDT为特色,临床和科研共强,国内外领先的泌尿系统肿瘤预防、诊治、康复和研究中心。
MDT 1.0为传统多学科会诊模式,由叶定伟教授领衔建立的泌尿肿瘤多学科团队,整合泌尿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专家资源,针对复杂病例开展定期会诊,使团队诊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肾癌领域,团队采用的“精准评估+精准手术+精准多学科”模式,通过术前影像学与病理分析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后结合靶向治疗或放疗,使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30%。
2017年,随着泌尿肿瘤诊疗标准化流程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开展,MDT 2.0应运而生。叶定伟教授牵头建立的全国首个泌尿肿瘤MDT数据库,整合患者影像、病理及基因数据,为临床研究团队提供了全流程支持:涵盖患者资料收集、多学科讨论、方案制定、治疗实施及随访优化多方面。在MDT2.0模式下,局部进展期膀胱癌患者通过MDT讨论后采用“新辅助化疗+保膀胱手术+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既保留器官功能又提升生存率。
近年来,智能化发展与全国协作网络的形成,促成了更加高效快捷的MDT 3.0模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家强不算强,我们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MDT!”以此为目标,叶定伟教授带领团队牵头搭建“中国泌尿肿瘤MDT会诊平台”,利用互联网和AI技术实现远程会诊、实时直播及患者全程管理。平台覆盖国内外知名专家,147个城市、400余家医院,累计服务大于5000人次,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让世界各地的泌尿肿瘤患者都可以通过平台申请会诊,获得与复旦肿瘤同质化的诊疗方案。数据显示,通过社区筛查发现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后,MDT团队启动“绿色通道”快速转诊至医院,采用机器人辅助根治术联合术后性功能重建技术,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100%,且术后尿控率提升至90%。
人工智能助力,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转型
随着泌尿肿瘤领域诊疗技术的革新发展,疾病诊疗策略愈发复杂,人工智能的兴起则为医学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叶定伟教授表示,在以人工智能(AI)为驱动的医疗创新趋势下,如何让中国患者从中受益是团队持续努力的方向,推动AI与个性化诊疗的结合是团队工作的重点之一。
据叶定伟教授介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腾讯共建AI大数据实验室,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精准医疗、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开展临床科研、结构化病历、高危筛查等工作,共同探索医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全面助力提升医院智能化水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临床科研提供更强大的科研平台。
在泌尿肿瘤领域,团队也在利用AI技术提升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以前列腺癌为例,通过AI整合多模态数据(如MRI、PSMA-PET、PSA、PHI指标)开发诊断模型,筛选需要穿刺的患者,提高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在治疗方面,基于患者代谢组学、病情参数等多变量数据建立AI模型,预测个体化治疗方案,判断不同患者的最优治疗顺序,比如化疗和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的顺序等,提升患者疗效。
同时,AI还可以提供复杂病例的手术规划支持。在机器人辅助手术中,AI系统结合影像学与解剖结构数据,为医生提供三维可视化手术方案。针对局部晚期肾癌侵犯血管的患者,AI辅助规划新辅助放疗方案,使肿瘤缩小后手术切除更安全,术后并发症风险可降低40%。值得一提的是,叶定伟教授团队独创性的“复肿技法”结合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为大量前列腺癌患者精准解除病痛、保留了功能、恢复了正常生活。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早期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近100%,控尿功能恢复率97%,性功能恢复率超70%。
除此之外,肿瘤专科AI大数据开发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提取患者特征,也极大地优化了临床试验入组流程。例如,AI系统可快速筛选符合特定分子分型的患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在患者随访方面,基于AI的随访管理系统实时分析患者影像及生物标志物数据也让智慧化随访与复发监测成为可能,实现了复发风险的动态评估。
叶定伟教授表示,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整合多模态成像与AI算法,建立覆盖筛查、诊断、治疗全流程的智能平台,并探索AI在免疫治疗、ADC类药物等新兴疗法中的应用,推动泌尿肿瘤治疗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转型,最终实现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
引领泌尿肿瘤精准医疗创新,
培育“医学-工程-数据”复合型人才
叶定伟教授团队锚定精准临床试验,不仅在泌尿肿瘤国产药物自主研发上取得了突破,还在泌尿肿瘤手术器械领域实现了国产化的飞跃,推动了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的快速转化。据叶教授介绍,团队目前牵头了国内90%以上的前列腺癌新药临床试验,通过科学化、创新化的试验设计和高效的患者入组,加速了新药和医疗器械的上市进程,使其能更快地惠及广大的中国患者。
未来,团队将继续推进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深度整合,实现科技创新和医工协同突破:以多组学技术(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加速新型靶点发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探索基于尿液肿瘤DNA或循环肿瘤DNA(ctDNA)的液体活检技术,提高泌尿肿瘤的早期筛查和微小残留病灶监测的灵敏度;结合AI辅助影像分析(如PSMA靶向成像)进一步优化前列腺癌等疾病的早期诊断路径;通过医疗大数据平台整合临床、基因组、影像等多模态数据,利用AI预测模型优化治疗决策和临床试验设计;结合AI影像导航等虚拟现实技术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推动机器人手术与智能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在新时代学科发展的洪流中,叶定伟教授对青年医生的成长寄予厚望,以单病种体系建立、MDT平台发展、科研转化实践和研究平台赋能四条路径推动人才梯队建设。同时他认为,新一代医生需兼具临床技能与跨学科视野,成长为“医学-工程-数据”复合型人才:既能运用AI、多组学等前沿工具提升诊疗效率,又能通过共情与沟通强化医患信任,最终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与人性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男生殖肿瘤多学科团队首席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
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肿瘤学组副组长、CPCC主任委员
审阅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叶定伟
整理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黄琳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