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顾愹教授:1型糖尿病的高危筛查与早期干预

2025-04-16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2025胰岛代谢学术会议精粹速递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以胰岛β细胞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近年来,全球T1DM患者数量激增,中国更成为患者数排名前5的国家。然而,疾病认知不足、诊断延迟、血糖控制不佳及并发症高发等问题,使T1DM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举办的胰岛代谢学术会议上,顾愹教授结合最新指南与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了T1DM的高危筛查策略与早期干预意义。



图片


疾病负担沉重

中国T1DM防控面临多重挑战


01

流行病学数据敲响警钟

全球趋势:2024年全球T1DM患者达915万,预计到2040年患病率增长60%~107%,患者数将达1350万至1740万。成年患者占比大,年龄≥20岁者占新发T1DM人群的65%。中国儿童青少年T1DM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第4位,<15岁人群发病率在过去20年间增加了近4倍,呈现低龄化趋势。

急性并发症高发:52.7%的中国患儿诊断时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5岁以下儿童比例更高达56.9%。DKA不仅增加死亡风险,还与远期血糖控制不良、神经认知缺陷密切相关。

慢性并发症威胁:病程进展中,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02

治疗现状亟待改善

胰岛素治疗的局限性:尽管胰岛素是T1DM的基石治疗,但我国患者HbA1c达标率仅为12.1%,低血糖、注射负担及心理问题成为管理难点。

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现有治疗无法逆转自身免疫进程,亟需早期干预手段延缓疾病进展。


originoo_72052523.jpg


早筛早诊

把握免疫损伤的“黄金窗口期”




T1DM临床分期:从无症状到症状的渐进过程
  • 1期:存在胰岛自身免疫[个体存在≥2种胰岛自身抗体,包括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血糖正常;无临床症状。

  • 2期:存在胰岛自身免疫,糖尿病前期,无临床症状。

  • 3期:存在胰岛自身免疫,符合糖尿病诊断,有糖尿病临床症状。




早期筛查的意义

在1~2期识别高危人群,可延缓β细胞破坏,推迟胰岛素依赖时间,减少高血糖暴露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




筛查策略与高危人群
  • 目标人群:T1DM/LADA患者一级亲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携带HLA易感基因或遗传风险评分(GRS)高危者。

  • 检测手段:推荐联合检测IAA、GADA、IA-2A、ZnT8A,以放射配体法或标准化化学发光法为“金标准”。

2024版《中国T1DM高危人群筛查共识》强调对1~45岁高危人群定期监测,首次抗体阳性者需要3个月内复核确认。


originoo_203352060.jpg


早期干预

从“被动控糖”到“主动防御”





疾病修饰疗法落地中国

Teplizumab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于2022年获FDA批准延缓T1DM进展的免疫调节药物,适用于8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2期患者。





临床数据亮点

Teplizumab治疗组进展至3期的中位时间为59.6个月(安慰剂组24.4个月),发生3期T1DM的风险降低59%。 

Teplizumab疗效持久,不仅治疗1年内进展风险能降低87%,而且长期随访(超过80个月的中位随访期)显示近40%患者未进展至3期(安慰剂组12.5%)。











小结与展望

T1DM的早筛早诊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突破口。随着筛查技术的普及和疾病修饰疗法的应用,未来有望改写T1DM自然病程,助力患者实现“带病高质量生存”。

期待通过对T1DM高危人群开展早期筛查,促使患者及时接受疾病修饰免疫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为患者未来接受新型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以期等待到治愈的机会。

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需要临床医生的关注,更需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注入新动能。




















专家简介


图片
顾愹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免疫内分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Beta细胞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1型糖尿病学组委员

江苏免疫学会自身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主持“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青年科学家 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发表SCI论文30余篇(Diabetes Care、J Autoimmun、Diabetologia、EBioMedcine、JCEM等)

获江苏省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