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专家述评:枕区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的临床意义

2023-11-14作者:论坛报沐雨资讯
非原创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36afac7dc884805862e3c2adc23b892.jpg

作者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电生理室 殷全喜


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intermittent rhythmic delta activity,IRDA)可以出现在不同脑区,根据脑区分布,可分为额区IRDA、枕区IRDA及颞区IRDA,然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1945年,Cobb在失神癫痫患儿中描述了枕区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occipital IRDA,OIRDA)。Aird和Gastaut在1959年报道了4种后头部慢波,其中第4种是与失神发作相关的后头部慢节律,频率约为3Hz,只在儿童中看到,表现为以枕区为著的对称和同步正弦样高波幅慢波暴发,睁眼抑制,过度换气增强。

OIRDA通常在儿童中出现,而成年人的IR-DA主要见于额区,即额区IRDA(frontal IRDA,FIRDA)。OIRDA和FIRDA是不同位置的同一病理生理过程,OIRDA和FIRDA相比是年龄成熟不足所致,过度换气诱导儿童OIRDA和成人出现FIRDA,反映了成熟变化的过程。OIRDA在成人中罕有发生,Cerrahoglu Sirin等报道了3例。

OIRDA传统上被认为是脑干上部或后颅窝位置深部中线病变,是一种相对非特异性的神经系统病变。随着研究进展,这一经典概念受到质疑,因为这种脑电图(EEG)模式已在各种病理条件下被发现,而在深部中线病变中往往不存在。

1

OIRDA的EEG特点

分布在枕区,或以枕区为著扩展到顶区,或以枕区为著扩展到顶区和颞后区,EEG特点为两侧对称同步出现或一侧优势或单侧出现,广泛性、间歇性(阵发性)、正弦波样及形态规则的节律性2.5 Hz-4Hz,亦有少数报道为2 Hz-4Hz,波幅多在100~300μV,甚至更高,短至长程出现的δ活动睁眼时可被阻滞或衰减,过度换气可诱发出现或增强;思睡可使其增强;睁闭眼反应:可在闭眼后即刻出现。6例典型OIRDA患者的EEG举例见图1。

图片

2

OIRDA产生的机制

OIRDA产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枕叶发作可归因于亚临床丘脑皮质机制,从而解释了完整枕叶闭眼或间歇性光刺激引起的节律性棘慢波综合。闭眼会导致丘脑-枕区皮质回路的高兴奋性,这可能解释了在眼睑肌阵挛失神综合征(Jeavon综合征)中所见的闭眼敏感性,也可能解释了闭眼OIRDA在部分患者中出现的现象。闭眼诱发的OIRDA的机制有学者认为这种节律可能起源于皮层下区域。

有学者通过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EG-fMRI)研究OIRDA产生的机制,通过监测血氧水平依赖性(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强度的变化,分析在IRDA出现之前、期间和之后的脑功能的变化。BOLD信号的下降反映了局部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和血流的减少。结果发现,IRDA出现时额区、颞区、枕区及丘脑等区域的BOLD信号下降,说明局部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和血流的减少。过度换气通过血管收缩降低局部脑血流(rCBF)的40%-60%。在健康人群中,脑耗氧量不会因过度换气而改变。rCBF的减少和氧代谢的改变可通过氧提取的增加来解决。氧气提取的增加可能是过度换气期间BOLD信号下降的原因这可能也适用于癫痫样放电,可能与IRDA具有相同的神经元机制。有研究表明,在过度换气开始后30s,BOLD信号下降,而EEG中IRDA直到过度换气的最后1min才显著增加。过度换气后BOLD信号恢复到基线的速度比EEG变化要慢得多。一般而言,过度换气导致白质和灰质平均BOLD信号强度降低,BOLD信号强度的变化可能揭示了在IRDA之前、期间及之后的脑功能的变化,这种模式可能是OIRDA产生的基础

Youngblood等利用EEG-fMRI对失神癫痫发作患者进行了研究,发作期EEG可见BOLD信号明显下降。发作结束后BOLD信号下降持续20s以上,然后恢复正常。癫痫发作期间,放电可能会导致神经元代谢和fMRI信号的整体下降。癫痫发作终止后持续超过20s的fMRI下降可能与神经元代谢恢复有关。Berman等的研究发现在短暂性意识障碍儿童典型失神发作时的3Hz-4Hz棘慢节律放电过程中,丘脑、额叶皮层、初级视觉、听觉、躯体感觉及运动皮层的BOLD信号增加,而外侧和内侧顶叶皮层、扣带回及基底神经节的功能BOLD信号减少。这进一步说明丘脑和皮层脑区的联系可能是OIRDA产生的机制

3

OIRDA的临床意义

OIRDA通常在儿童中出现,而在成年人主要见于额区OIRDA和FIRDA是不同位置的同一病理生理过程,过度换气诱导的IRDA,儿童主要分布在枕区,而成人则出现在额区,这种改变反映了IRDA变化的过程。OIRDA在成人中罕有发生,Cerraholu等报道了3例。

3.1 OIRDA与癫痫

有研究认为OIRDA可能是一种癫痫发作间期模式,常与原发性全面性癫痫有关,如全身强直阵挛、失神癫痫以及部分性癫痫,与癫痫的高度相关性使OIRDA更类似于区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temporal IRDA,TIRDA),而不是FIRDAMarkand认为枕区主导性节律性δ活动是儿童失神癫痫最常见的特征。Seneviratne等的研究表明,OIRDA是一种儿童EEG异常,与癫痫有关,尤其是在全面性癫痫中最常见。Gullapalli等的研究结果表明,OIRDA与癫痫发作是相关的,几乎所有的OIRDA患者都有癫痫发作,在8例没有癫痫发作的患者中,癫痫发作可能存在,因为8例中的6例有阵发性症状。失神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比匹配的对照组更容易发生OIRDA,因此,这种联系不仅仅是参考EEG检查的患者癫痫发作常见的结果。部分性癫痫发作在OIRDA患者中较少出现,与对照组相比,部分性癫痫发作患病率很低,可能表明OIRDA与部分性癫痫发作关联较少。Camposa等的研究表明,OIRDA可能是一种癫痫样模式,在OIRDA患儿中,81%的患儿有癫痫活动,出现OIRDA的患儿的癫痫发作更频繁,失神患儿的OIRDA的频率为2.9 Hz。Watemberg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失神患者OIRDA的频率通常为3Hz-4Hz,而部分性癫痫则多为2.5Hz-3Hz。Seneviratne等报道在54例OIRDA患儿中,癫痫患者中的83%诊断为全面性癫痫,尽管没有提供综合征分类。Watemberg等的研究发现患有部分性癫痫的病例出现OIRDA的比例较高。此外,当OIRDA与失神癫痫有关时,它的频率偏高,该结果支持OIRDA是一种与癫痫相关的EEG模式的概念。OIRDA是否可能是典型失神癫痫发作前的特征,还是与非典型失神癫痫相关目前尚不清楚

虽然IRDA在许多临床诊断中是非特异性的,但TIRDA或OIRDA的致痫性已得到很好的证实。特发性或遗传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or genet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的其他EEG特征包括OIRDA、光阵发性反应、固定敏感性、闭眼敏感性、多棘波及多棘慢波放电等。

Seneviratne等报道OIRDA在所有检查EEG的人群中非常少(2%),而在未经治疗的儿童失神癫痫中则为32%,认为儿童OIRDA的出现与未经治疗的儿童失神癫痫有关。Dlugos等研究的440例失神癫痫患者中有93例(21.14%)的EEG出现OIRDA。Guilhoto等的研究表明,OIRDA和棘慢综合波这两种异常可能是相关的,观察中的1例患者在OIRDA暴发后就出现了1次失神发作。OIRDA应该作为一种癫痫样模式进行考虑和研究,在典型失神癫痫患者中,OIRDA应被视为一种癫痫型EEG模式。有研究显示OIRDA的存在或与广泛性棘慢波综合有共同性,可以预示是失神癫痫预后良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需要进一步随访,分析预后情况。

Guilhoto等的研究中使用丙戊酸单一疗法,14例OIRDA患者中有13例(92.86%)的抽搐得到控制,10例(71.43%)患者的OIRDA节律同时消失。其中9例在治疗平均11个月(0-31个月)后OIRDA与棘慢综合波同时消失,1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OIRDA与棘慢综合波同时消失。1例患者癫痫发作未得到控制,棘慢综合波和OIRDA仍然持续存在。因此,OIRDA应该作为一种癫痫样模式进行考虑和研究。Camposa等报道了1例出现OIRDA的女性患儿,经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临床得到改善,癫痫样放电及OIRDA均消失。Seneviratne等的研究认为,失神癫痫比部分性癫痫更有可能出现癫痫样放电与节律性δ相混合。

OIRDA常与棘波混合出现“缺口的外观” (notched appearance)、“缺口的形态”(notched morphology)或“隐匿的棘波”(occult spikes)是指在δ活动的上升支或下降支上出现的波幅较低的棘波。Sadleir等的研究发现,在出现OIRDA的儿童失神癫痫患儿中,40%有“缺口的外观”。Labarbera等报道3例有“缺口的形态”的OIR-DA患者。Gullapalli等报道超过30%的患者 (23/69)都有“隐匿的棘波”与OIRDA混合。而8例没有癫痫的OIRDA患者中只有1例有“隐匿的棘波”。Watemberg等对癫痫患者进行的EEG研究发现,在部分性癫痫病例中,OIRDA没有与癫痫样放电相混合,也与癫痫发作的时间无关。相反,4例失神癫痫患者的7次记录中,有5次出现“隐匿的棘波”与OIRDA混合。Cesaroni等报道的1例闭眼诱发OIRDA的病例中,出现了OIRDA与棘波混合的图像。

3.2 OIRDA与非癫痫性疾病

有学者报道OIRDA可以出现在非癫痫患者中,例如头痛2例、发育迟缓1例、发作性暴力行为2例;脑瘫、精神发育迟滞1例,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大麻致弥漫性脑病1例,肾衰竭1例;空蝶鞍症1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2例;青少年亨廷顿氏病1例;脑MRI和脑脊液检查证实的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脑病1例,该患儿EEG的背景活动基本正常,但在闭眼时引起了OIRDA。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OIRDA也未再出现。

Gullapalli等的研究比较了69例癫痫患者和8例非癫痫患者OIRDA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非癫痫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2岁,而癫痫患者的平均年龄则为7.6岁。另外,在性别、随访时间、EEG频率及癫痫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例非癫痫诊断的OIRDA患者中6例有阵发性症状,这增加了他们最终被诊断为癫痫发作的可能性。

4

结语

OIRDA是主要分布在枕区的100~300μV的2.5 Hz~4 Hz的间歇性、节律性、两侧对称同步或一侧优势的EEG活动癫痫患者与非癫痫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无差异OIRDA主要见于癫痫尤其是失神癫痫,在其他脑病中很少出现近半数患者出现痫样放电,其中,与OIRDA相混合的棘波占痫样放电近1/3。失神发作患者OIRDA的频率通常为3Hz-4Hz,而部分性癫痫则多为2.5 Hz~3 Hz。其主要出现在儿童中,成年人罕见OIRDA的存在似乎表明是预后良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OIRDA应视为典型失神癫痫的EEG模式,是一种儿童异常EEG图像


来源: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10月第31卷第5期

精品专题推荐

d97468435fc827d54b326cb6e0f2b24.jp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点击进入

方.jpg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906151452.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点击进入

24134018b379adae33ad946d162765b.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713105729.png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20429110229.png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点击进入

微信截图_20230906151452.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点击进入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点击进入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翔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点击进入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点击进入



相关推荐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症状加重的识别和处理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评估和治疗原则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帕金森病的规范性诊断与系统性评估丨帕金森病高质量诊疗2


帕金森病分型和精准治疗丨帕金森病高质量诊疗3


神经内科必会50个知识点!


各种脑干梗死综合征临床解剖及影像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22


神经系统经典知识点最全总结|图解


从病例中学习脑出血的定位诊断


肌电图常用参数和临床意义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神经科常用心理评估量表简介丨17天神经心理疾病诊治突破⑰


【同济神经重症临床干货③】神经重症患者,影像检查注意事项


《CT读片指南》颅脑疾病荐读④:脑干出血、脑出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