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基础到临床,胆红素相关指标详细解读!

2021-03-1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红素代谢过程:

a.体内胆红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的分解,此时的胆红素称为非结合胆红素。

b.非结合胆红素进入肝脏后,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形成结合胆红素。
c.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强,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也可以从肝细胞排入胆汁。
d.结合胆红素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被还原为胆素原。
e.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
这部分胆素原称为粪胆素原)排出体外,在细菌及空气作用下,粪胆素原被氧化成为棕黄色的粪胆素。少量胆素原由尿排出,即为尿胆素原,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为尿胆素,尿胆素是尿的主要色素来源。


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210316174739.jpg


二、胆红素相关临床指标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10316174742.jpg


三、根据实验室检查鉴别黄疸


溶血性黄疸: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和排能力。另外,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得结合胆红素也有升高,结合胆红素从胆道排至肠道也增加,导致尿胆原增加,胆原随之增加,粪色变深,肠道内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也增加,由于缺氧及毒素的作用,肝脏处理增多的尿胆原的能力降低,导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且从肾脏中排出,所以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尿胆红素。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严重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部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部分仍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另一部分由于肿胀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压迫毛细胆管及胆小管,或因胆栓的阻塞使胆汁排泄受阻而反流入血循环中,因此,血中结合胆红素也有增加。

梗阻性黄疸:


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导致小胆管和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大量入血,因肠肝循环被阻断,尿胆原及粪胆原减少或缺如。


微信图片_20210316174746.jpg



不同类型黄疸胆红素相关指标的变化


重点!

溶血性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为主,梗阻性黄疸以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为主!而肝细胞型黄疸和梗阻性黄疸较为相似,仍需借助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予以明确诊断,将3种黄疸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要点罗列如下:


微信图片_20210316174748.jpg



文章首发自医学之声(该公众号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的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