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技术是一种新的呼吸治疗技术,从2014年开始在国内初步应用,短短几年间,发展得非常迅速,因其便捷性、有效性和广泛适应性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但是,这是一种新的呼吸支持技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作为一种新的呼吸支持方式,如果临床应用得当,HFNC技术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缓解患者病情,但如果任意拓展临床适应证,或应用的时间不合适,则有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正确地应用HFNC技术,有必要进行规范。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和中国呼吸医师分会危重症医学工作委员会联合起草和制定《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简称《HFNC共识》),目前已经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年第2期正式发表。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临床医务人员正确选择HFNC临床适应证,明确其临床价值和局限性,规范应用,《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特别邀请15位大咖进行《HFNC共识》系列视频访谈解读。
视频访谈专家:陈荣昌、梁宗安、解立新、詹庆元、夏金根、孙兵、周庆涛、董宇超、刘嘉琳、潘频华、宋立强、李琦、徐思成、罗红、王导新。
点击我,观看更多关于《HFNC共识》精彩视频访谈内容。
《HFNC共识》发布仪式
Q:请您谈谈HFNC在有创通气序贯撤机的应用地位?
董宇超教授:各位同道大家好,我们都知道,有创机械通气是我们抢救重患者的终极武器之一,但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中,很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安全脱机。在HFNC出现之前,我们想过很多办法,包括标准的通气试验,王辰院士及其团队也探索出了无创通气序贯治疗方法,确实使很多患者得到了很好的处置,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顺利脱机。自HFNC开始应用于管理脱机患者,确实在数量相当的患者中间收到了很好的疗效,但也有很多患者的结局并没有改变。
目前来看,与传统氧疗相比,HFNC对于有创通气脱机后再插管的低风险患者(APACHE评分相对较好、前期脱机比较成功、也没有肥胖等危险因素)应该有明确的优势,可以降低这类患者的再插管率,也可以降低脱机后的呼吸衰竭发生率。也就是说,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在术后、脱机后、拔管后用HFNC的优势是明显大于传统氧疗的,目前的数据也比较可靠。但同时,目前的研究也发现,HFNC在患者住ICU的时间、感染发生率、整体住院时间、死亡率方面与传统氧疗没有大的差异。但总体来讲,HFNC已经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了。所以,目前,我们还是推荐用HFNC来支持脱机患者。
有研究显示,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APACHE评分较高、肥胖、有慢阻肺病史,或有脱机失败经历等危险因素),HFNC与传统氧疗的再插管率相比没有太大差异。但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选用HFNC作为呼吸支持手段的患者,其术后呼吸衰竭、缺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就研究本身来看,因为患者病情较重,入组患者未真正达到设计要求,研究提前结束,因而,数据也只能作为参考。总体而言,脱机拔管后,病情较重的患者用HFNC支持并不比传统氧疗好。
目前,关于HFNC和无创通气的效果方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但不管怎么说,HFNC的舒适度、分泌物的粘稠度及局部压疮等都有先天优势。因而,除非患者有特殊情况,一般来讲,脱机后,我们可以尝试用HFNC替代无创通气。
我觉得,与传统氧疗和无创通气比,HFNC在改善呼吸症状、呼吸道粘液粘稠度以及舒适度等方面都是有优势的。所以,从我们临床医生的职业要求和患者的主观感受来讲,都还是比较主张用HFNC,因为它确实,对主观方面的改善是很明显的。这也是我们中心或者相当多专家的意见。但因为没有太多客观数据的支持,需要大家再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总结。
有一个特殊的病种需要跟大家交流,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经口或经鼻插管的患者,这类患者大都做了气管切开。在脱机成功后,这类患者很多还需要佩戴气管套管过渡一段时间,对于这样的患者,HFNC有天然优势,可以提供最好的温化和湿化环境。
对于气管切开的脱机后患者,为了保证下呼吸道的温度和湿度(理想状态下分别为37°和100%),我们之前尝试过很多方法,包括局部反复雾化、生理盐水滴入等,但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带来不良影响。有了HFNC装置后,我们可以完美地解决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局部湿化问题,使患者明确获益。但比较遗憾的是,目前仅有的少量低质量研究显示,神经重症患者(大都有气管切开)脱机后应用HFNC会有明确获益。所以,我们在共识的撰写过程中并没有采用这样的研究结果。
这正好也提示我们,有兴趣的中心和专家可以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如氧合改变、氧疗对患者气道局部的影响、氧疗时间和临床转归关系等方面的。有机会的话,相应的专家也可以自行组织开展相关研究,拿出更多的中国数据。好,谢谢大家!
Q:请您谈谈HNFC在外科术后撤机的应用地位?
刘嘉琳教授:外科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往往会经历全麻,应用镇静、镇痛和肌松类药物,或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伤口疼痛等原因造成术后脱机拔管24-48小时内易出现膈肌张力下降、活动度减低,造成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肺不张,或气道保护能力下降,进而造成低氧血症的出现。因此,对于这类外科术后常见的呼吸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给予鼻导管吸氧,但我们知道,鼻导管吸氧往往不能供给高浓度的氧气,也无法进行气体的加温加湿,更无法提供压力支持。而另外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无创正压通气,尽管能提供正压支持,但因其副作用和繁琐的操作过程,在临床上也较少用。
HFNC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不足,在外科术后患者中,尤其脱机拔管后,HFNC有两个生理效应是非常有利于这类人群的。首先,HFNC能提供高流量气体,产生低水平PEEP,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其次,HFNC有加温加湿作用,可以加强气道的保护能力,预防这类术后患者出现HVAP。
有临床研究发现,在腹部术后脱机拔管中应用HFNC可以减少这类患者氧疗的时间,但再次插管率和升级呼吸支持的需求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在心脏术后脱机拔管中应用HFNC可以降低患者对升级呼吸支持的需求;在胸外术后脱机拔管中应用HFNC可以减少住院天数。所以,基于HFNC在外科术后患者中的疗效,以及舒适性和易操作性,它在外科术后脱机拔管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在这个人群当中,到底哪些患者适用于High-flow或者如何实施HFNC,还需要进一步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本文由《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刘玉、邢英整理报道,刘嘉琳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