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4月7日至10日,值此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成立75周年之际,IDF2025世界糖尿病大会在泰国曼谷盛大举行。本次大会以“塑造糖尿病的未来”(Shape the future of diabetes)为主题,汇聚全球多学科顶尖学者,围绕糖尿病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会议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受邀作专题报告,并携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亮相国际舞台,引发广泛关注。
强化血压控制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衰风险
在4月10日的会议中,宁光院士以《高血压在糖尿病患者心衰发生中的作用》(Hypertension and its role in HF appearance in diabetes)为题,系统阐述了糖尿病与心衰的关联机制及血压管理策略。他指出,心衰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而糖尿病与高血压因共享多重风险因素而密切相关。
尽管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已推荐针对不同心衰阶段的分阶段筛查与诊断方案,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收缩压控制目标仍存在争议。
为填补这一空白,宁光院士团队牵头开展了一项全国性、多中心、结局评估者盲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12821例收缩压升高且心血管风险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至强化治疗组(收缩压目标<120 mmHg)或标准治疗组(收缩压目标<140 mmHg),随访长达5年。
宁光院士与Shambo Samrat Samajdar教授合影
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心衰治疗或住院、心血管死亡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1.65 vs. 2.09例/100人年,风险比0.79,95%置信区间0.69-0.90,P<0.001)。该研究为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代谢性疾病管理的创新范式
宁光院士进一步介绍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的实践探索。自2016年试点以来,MMC已在全国建立1452家中心,管理约250万糖尿病患者。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7%)从22.7%提升至53.2%,显著改善了代谢性疾病的防控效果。
宁光院士与比利时Luc Van Gaal教授合影
共绘亚太糖尿病防控新蓝图
参观访问
会议期间,宁光院士率团访问泰国玛希隆大学Ramathibodi医学院,与院长Prof. Rrtit Ungkanont就代谢性疾病研究、人才培养及社区健康管理展开深入交流。双方探讨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数字健康协作网络的潜力,旨在推动亚太地区糖尿病诊疗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双方一致认为,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多学科协作是应对糖尿病等全球性健康挑战的关键。
结语
宁光院士的报告与交流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学者在糖尿病与心衰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全球代谢性疾病管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与会专家指出:“BPROAD研究填补了强化血压控制目标在亚洲人群中的证据空白,而MMC模式则为资源不均地区的慢性病管理树立了典范。”
◀
END
▶
来源:代谢网专业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