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互联网+医疗健康”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和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就这一新兴领域带来的好处和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新闻处刘哲峰处长主持本场新闻发布会。
站在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风口,我国医疗健康事业以及从业人员的业务会发生哪些变化?一句话概括,患者就医体验提高了,医疗服务更加以人为本了。
好处1:看病少跑腿,不出家门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焦雅辉介绍,第一个好处就是,利用“互联网诊疗”手段,北上广等大城市以外的患者,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包括农村的患者,可以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看上大医生、大专家,这就是大家说的“远程医疗”。
图1 中日医院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
孙阳院长说,远程医疗是专科联盟的发展最有效的一个手段,而专科联盟是在医联体建设中,最好、最有效、发展最快的模式。
中日医院陆陆续续的在各个专科建立了医联体包括呼吸科、疼痛科,还有中西医结合的肿瘤,以及肛肠、毛发、上颈椎等等专病医联体,目前已经有2000余家医院加入了,覆盖了20多个省。
来自湖南湘潭市中心医院的蒋明彦医生说,他们医院加入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专科医联体之后,收获非常大。线上的培训,包括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共同组织的一些现场查房的观摩,组织全科医生进行实时的学习和总结,对于提高我们的能力,更加规范为病人诊治,帮助特别大。
蒋医生还说,医联体在互联网上经常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很多疑难病例,我们在基层,平常根本没有办法看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把握一些很前沿先进的研究进展和诊治技术。
好大夫在线董事长王航说,互联网最大的作用是连接,互联网医院与线下基地医院一起提供远程会诊服务,便利了当地患者的看病就医,有助于实现分级诊疗。
好处2: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患者看病更方便
在中国,慢病构成了人口死亡率的87%,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疾病和糖尿病代谢疾病等。在慢病的防控上,互联网医疗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图2 LH的调研:慢病管理是健康管理项目中用户最想获得的服务
“对一些长期稳定的慢性病签约患者,如果需要调药或者是基层没有相应的药物,家庭医生可以在线给他开具一些处方,并且通过第三方配送方式直接把药物配送到家里,使患者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焦亚辉说。
好处3:患者就医更加便利
很多的医院(比如中日友好医院)开发了自己的手机APP,有了自己医院的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挂号预约等等便捷服务。
作为西南地区首家互联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背靠实体医院进行业务的开展,已获得几个行业第一:率先打通微信医保支付;全国单位面积服务患者最高的医院;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医院管理全流程线上处理。
上线以来微信关注量已达85余万,挂号82万人次,缴费57万人次,累积交易金额2.16亿元,微信交易量占总门诊量的65%以上,平均节省患者就医时间超过2.5小时。
预约挂号前VS预约挂号后
借助微信智慧医疗,广州妇儿中心人工挂号窗口排长队,将永远成为历史。每个患者平均节约就诊时间约50分钟。市妇儿中心在其公众服务窗中建立患者服务客户端,实现“移动智能医疗”,市妇儿中心也成为全国首家移动互联网医院。
还有一些改变比如人工智能的应用,这些改变也正在或者即将要发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
那么,互联网+医疗健康将带来哪些新问题?我们如何应对?
问题1:“互联网+医疗”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实惠和方便,那么互联网医院到底长什么样子?对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吗?
焦雅辉说,互联网医院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传统观点”当中的医院或者是医疗机构的概念,就像中日友好医院要有大楼、病房、手术室,要有医药护技等专业人员,要有后勤、行政管理人员,得有一系列的设备才叫医院。
而互联网医院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在互联网医院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医生,没有其他更多的人员,还有一部分互联网医院聘了一部分药师来进行处方的审核,所以这个“互联网医院”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医院的概念。
我们正在会同法律、医院管理以及信息的专家,希望尽快出台互联网医院的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对“互联网医院”进行界定,明确互联网医院登记注册流程等。
问题2:互联网+医疗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边界如何?
对此,国新办在4月16日吹风会上就给出了明确规定。《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也就是说,医疗机构可以依托实体医院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这相当于拓展了医院业务范围和服务半径 。
在互联网上进行初诊是绝对禁止的,互联网诊疗的范围将主要包括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业界公认的远程医疗服务,比如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在线复诊等,医生在掌握了病人基本病历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在线为复诊患者开具处方。
对于开设互联网诊疗服务后各方的责任认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进一步表示,互联网医院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设立的,责任的主体还是医疗机构本身。
问题3:国家在“互联网+”医疗在医疗质量和数据信息安全的监管方面有什么举措?
焦雅辉说,这个是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最关注的问题,国家出台了重要的保障政策。
对于获得发展互联网医院许可的医疗机构,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生的身份能够得到有效核实。现在全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医师电子注册信息库,可以查询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的信息。对医生的身份进行数字化的认证,还将要进行医生在线诊疗数字的身份认证,保证网上全程要留痕、可追溯。
对于进入到医疗健康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求必须落地到医院。一旦发生了医疗不良医疗事件或者损害事件以后,除了主体医疗机构要承担责任以外,我们还要加大互联网企业举办的互联网医院的主体责任。
事实上,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探索早就开始了,“互联网医疗已经走过了十一年的历程,我们自身的发展历程也代表着行业一步步走过来的一些关键点。”好大夫创立人之一王航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一文中说,“互联网在这些年来为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改变,主要是这样几步:第一,打破信息壁垒;第二,流程再造,比如购物下订单的流程,跟互联网结合之后,就产生了现在的淘宝,而京东用集中仓储改变了物流,这样就形成了新型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第三步是智能化。在医疗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这个领域,现在走到了哪个阶段呢?互联网医疗现在已经走到了第二个阶段——流程再造。”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广和具体措施的实施,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提供在线“互联网+医疗”服务将越来越普及,了解线上诊疗模式和规范,已成为医生和药师需要掌握的一门技能。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杨力实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