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上期答疑
重度CA-IAI与HA-IAI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是否需要覆盖肠球菌?如该患者考虑病原体为MRSA且该患者肾功能不全应优先考虑选用什么药物?
参考答案:
应该覆盖肠球菌,感染MRSA且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使用利奈唑胺。
点击回顾:
撰稿专家
张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阅读要点
急性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腹泻。本文将从相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治疗原则等角度分享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经验。
一
急性感染性腹泻概述
急性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腹泻。每天排便3次或3次以上,总量超过250 g,持续时间一般在14天以内。粪便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如下。
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沙门菌等。
病毒: 如病毒、B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星状病毒、某些呼吸道病毒等。
寄生虫: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难辨梭菌等。
三
临床诊断
1. 流行病学史:感染性腹泻季节特征和地区特征明显, 夏季多见细菌性感染,秋季多见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性腹泻,冬春季节多见各种病毒性腹泻。
2. 临床表现:腹泻通常定义为每天(24 h)排未成形大便≥3次,或每天排出未成形粪便的总量超过250克。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样便。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可以因大量丢失水、电解质而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根据发病机制分为分泌性腹泻与炎症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
分泌性腹泻: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患者多不伴有发热、腹痛,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见少许红、白细胞。如霍乱、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等。
炎症性腹泻
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粪便多为黏液便或黏液血便,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红、白细胞。如细菌性痢疾、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难辨梭菌性肠炎等。
四
实验室检查
1. “金标准”:粪便细菌培养。
2. 粪便常规:肉眼外观可见黏液和血便,提示炎症。显微镜下检查见红、白细胞提示炎症性腹泻;暗视野下见“鱼群样运动”提示弧菌,并需进行制动试验以甄别霍乱弧菌;如腹泻带血,粪便中不含白细胞,提示可能为出血性大肠杆菌或阿米巴、难辨梭菌感染(后两种病原体可破坏粪便中的白细胞)。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腹泻可用ELISA法检测抗原或RT-PCR检测病毒核酸。如怀疑寄生虫感染可选择粪便涂片找虫卵或卵囊。
3. 血常规:炎症性腹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可增高。合并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时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
4. 尿常规:合并HUS者可见血尿、血红蛋白尿、管型尿。
5. 生化及电解质、血清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
五
治疗
治疗原则
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01
饮食治疗
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一般不需禁食(严重呕吐除外),进食少油腻、易消化、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尽可能增加热量摄入。避免进食罐装果汁等,以免加重腹泻
02
补液治疗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应尽可能鼓励其口服补液盐治疗(有禁忌证的除外)。脱水引起休克者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的原则。
03
止泻治疗
3.1 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蒙脱石散、活性炭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
3.2 益生菌: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诱发因素。证据表明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有益,能有效减少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的发生,能显著降低难辨梭菌感染。益生菌尽可能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使用。
04
抑制肠道分泌
次水杨酸铋,抑制肠道分泌,减轻腹泻患者的腹泻、恶心、腹痛等症状;脑啡肽酶抑制剂,减少肠道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
05
肠动力抑制剂
洛哌丁胺、苯乙哌啶。感染性腹泻不推荐使用。
06
病原治疗
6.1 抗感染药物应用原则:急性水样泻患者,排除霍乱后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轻、中度腹泻一般不用抗菌药物。以下情况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① 发热伴有黏液脓血便的急性腹泻;② 持续的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感染或原虫感染;③ 感染发生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败血症或有假体患者;④ 中、重度的旅行者腹泻患者。
6.2 抗菌药物的选择:先行经验性抗菌治疗,后续根据粪便细菌培养和药敏更改治疗方案。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抗菌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为次选。具体方案为诺氟沙星400 mg,2次/d口服;或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口服,疗程3~5 d;复方磺胺甲噁唑的用法为甲氧苄啶160 mg、磺胺甲基异噁唑800 mg,每日分2次口服。
对于严重感染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腹泻,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并对大环内酯类敏感的患者,可以考虑使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的推荐剂量为250 mg或500 mg,1次/d,连续3~5 d。
难辨梭菌感染的治疗:首先应停止正在使用中的抗菌药物,但对于不能停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最好能改用与CDI相关性相对较小的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红霉素、四环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甲硝唑是轻中型难辨梭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重型或甲硝唑治疗5~7天失败的患者应改为万古霉素治疗。
6.3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制剂治疗急性腹泻在我国应用广泛,如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素)对改善临床症状和缓解病情有一定效果。
总结与反思
感染性腹泻的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哪一类?
明日话题
急性化脓胆管炎的诊治关键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往期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