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9月11日~18日,第18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在美丽的海滨之城大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对国内外房颤研究的基础、临床研究进展及创新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助力我国房颤整体治疗与研究水平的提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上,脉络学说指导下的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及通络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在房颤等心律失常防治中的应用再次成为研讨的热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围绕2019年生命科学领域内唯一一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进行了全面解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浦介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唐闽教授等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临床试验和研究成果,对络病理论及通络药物参松养心胶囊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汇报并分享。内容全面且深入,以下为整理的精粹内容,以飨读者。
吴以岭院士: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脉络学说指导,参松养心为解决心律失常领域治疗难题提供新选择
在院士报告环节,吴以岭院士指出,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加重因素。“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围绕这一中心从理论、机制及临床三个层面开展深入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在理论方面,项目首次提出并构建了脉络学说以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在机制方面,项目系统阐明了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核心机制。在临床方面,项目开展了数项符合国际标准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四大临床难题,应用通络中药进行治疗,都取得确切的效果。
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在减少室性早搏的同时可改善心功能,为这一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治疗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室早),可减少室早的发生,同时提高心室率,填补了“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空白。
黄从新教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参松养心胶囊为破解心衰伴室性早搏世界治疗难题提供中国治疗方案
黄从新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西药治疗后复发率高且预后不佳。可喜的是,由其团队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治疗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早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可有效显著降低24 h室早次数,并提高24 h室早下降率,同时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患者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机制研究表明,这些作用可能与其能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抑制缺血心肌电重构等相关。黄从新教授表示,上述系列研究成果为破解药物治疗心血管病难题开辟了新的道路。
曹克将教授: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参松养心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证据等级提升为Ⅱa类A级推荐
曹克将教授介绍,在《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中,对于未合并或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症状性室早患者,参松养心胶囊的推荐等级提升为Ⅱa类A级推荐。这一推荐的升级是基于参松养心在这一领域开展的三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以及以这些研究作为子项目的“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诸多最新研究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传统“抗律”,参松养心以“ 调律”为主,可“快慢兼治”。参松养心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早的循证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参松养心不仅有效降低24 h室早次数,且不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风险,甚至还有效地提高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实现“快慢兼治、整合调节”。曹教授希望参松养心胶囊未来可进行更多真实世界研究,为我国心律失常防治领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浦介麟教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参松养心胶囊填补窦缓伴室性早搏药物治疗空白
浦介麟教授介绍,参松养心胶囊在心律失常领域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其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地位,这其中不仅有室早等快速型心律失常,还有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
对参松养心干预窦缓的作用机制,浦教授介绍,研究表明,参松养心可通过调控离子通道、信号通路和钙稳态有关的差异RNA实现心率调控:①在离子通道中调控HCN4基因的表达使心率提高;②在信号通路中调控GATA4和TBX5基因的表达使心脏传导功能改善;调控GUCY1B3和PRKG1基因的表达使血管平滑肌舒张;调控TBX20基因的表达使心率提高;③加强钙离子释放和重吸收,抑制钙超载,加速钙平衡适应心率提高需要。
杨新春教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参松养心胶囊有效治疗房颤,在预防和早期干预中的应用值得期待
参松养心胶囊是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其通过“络虚通补”新治法,实现温清通补、整合调节的作用。
机制研究显示,参松养心可抑制心肌细胞自律性,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和心脏传导功能,同时可调节心脏自主神经。杨新春教授特别提到,肺肌袖细胞的电活动在房颤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经导管电学隔离肺静脉或消融肺静脉内的局灶可根治阵发性房颤。
可喜的是,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参松养心具有多个离子通道阻滞作用,使得肺静脉肌袖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适当延长,抑制触发。与此同时,纳入34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循证研究显示,参松养心在减少房颤发作及持续时间方面与普罗帕酮疗效接近,且安全性显著更优。
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杨教授对参松养心胶囊是否可以影响心肌纤维化,改善心房肌重构,从而实现对房颤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寄予厚望。他同时期待着参松养心在其他心房心肌病方面的治疗能发挥作用,并探索出一条新的防治道路。
唐闽教授:个性管理,中国方案——参松养心多途径“调律”,有效维持阵发性房颤患者窦律
唐闽教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相关的研究进展,强调房颤心室率的控制是房颤患者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症状明显的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心室率控制。控制心室率应基于个体化原则,从低剂量开始并逐步调整至最佳剂量。
唐教授特别指出经多项基础研究证实参松养心治疗阵发性房颤可通过调节心脏多离子通道、神经重构和窦房结功能等多途径实现“调律”,并改善心功能。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阵发性房颤,参松养心胶囊维持窦律的效果与普罗帕酮相当,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本文发表于2020年9月24日《中国医学论坛报》C4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