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期友谊“心”视野与大家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对比剂过敏反应、低血压、消化道损伤和出血、PCI术后心肌损伤、脑卒中、对比剂肾病、支架内血栓等的预防及处理。【更多干货内容,文末可查看系列专题】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李东宝 陈晖
临床表现
脑血管并发症是PCI期间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0.47%。
院内死亡风险大于35%,1年死亡率增加10倍。PCI术后引起的卒中往往发生在操作过程中或操作后24 h以内。
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常常表现为视觉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偏瘫、精神心理状态改变等。
相反,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等。发病时功能障碍可达到最大程度,过程中可出现症状波动,提示缺血性卒中。
症状、体征可能随时间延长而加重,颅内压逐渐升高提示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症状、体征常与病灶、血管分布范围一致。
无症状性脑梗死又称静止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一般认为患者既往无脑梗死病史,临床上无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查体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但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有脑梗死病灶,临床上称为无症状脑梗死。
有研究通过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MRI)发现,PCI术后约有2%~22%的患者出现脑栓塞而表现为无症状脑梗死。
发病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心内膜缺血性坏死,从而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梗死后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室壁瘤等并发症,造成心肌收缩不协调,促使心室内附壁血栓的形成。
附壁血栓大多较脆,易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血管,造成脑部血管阻塞时,则并发脑卒中。
PCI手术操作过程中,尤其经股动脉穿刺时,导丝、导管会对动脉血管(主要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颅外动脉等)施加机械性扩张压力,损伤血管内皮,同时,会触碰可能已存在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斑块破裂。
这些脱落的血栓碎片、钙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血流嵌入脑动脉导致脑栓塞。
作为异物而进入人体血管的导丝、导管尖端也易形成新鲜血栓。
另外,心导管操作过程中的空气栓塞、术中术后低血压导致的脑组织低灌注、动脉解剖变异、导管导丝折断破裂等原因也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诱因主要包括PCI围术期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大量应用;溶栓治疗中大量应用抗凝药和溶栓药;未发现的脑动脉瘤形成和脑动脉发育畸形等因素;严重高血压未控制等。
治疗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来说,治疗时间窗较窄,自出现卒中症状4.5 h内无禁忌证者可行溶栓治疗,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需警惕出血风险;对于出现卒中症状≥4.5 h患者目前采用的是动脉内溶栓,但仍要求时间不超过6 h。
研究表明,起病后间隔越长时间溶栓,临床效果越差。由导管或导丝形成的新鲜血栓所致的脑栓塞者,被视为理想溶栓对象。
但需注意的是,有的栓子成分不适于溶栓治疗,例如钙化斑块或者空气栓塞。
对于不符合溶栓条件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在溶栓、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梗死灶的出血转化,研究显示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约为8.5%~30.0%,有症状者约为1.5%~5.0%。心源性栓塞、大面积脑梗死、年龄>70岁、应用抗栓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和溶栓治疗等均可增加出血转化风险。
对于有症状的出血转化应停用抗栓药物,其治疗与对脑出血的处理相同。对发病时间短的急性脑栓塞患者,可行动脉取栓治疗。
对于PCI术后并发出血性卒中,目前暂无明确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治疗方案。
急性脑出血时,应立即停用抗凝药物,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可应用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引起的颅内出血;对于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可应用维生素K拮抗;对于持续血压升高加重出血的患者,可使用拉贝洛尔、硝酸酯类、依那普利等,均可用于控制血压;可应用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等来降低颅内压。当脑干压迫、脑室阻塞引起脑积水等情况时,可通过外科手术移除出血灶,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图片查看
李虹伟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1952年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目前实施两院(西城院区+通州院区)一科的同质化管理模式。
心血管中心由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三个专业组成,床位总数209张。其中心内科共设有4个病区、3个CCU、2个导管室及多个辅助检查科室,床位总数141张。在李虹伟主任的领导下,近年来心内科蓬勃发展,年门诊量18.4万人次,年住院患者4800余例,年冠心病介入诊疗总数近3000例,器械植入加导管消融介入总数700余例。CCU每年收治千余例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患者,在国内率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365天×24小时开放。成功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相关性脑卒中或偏头痛、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导管消融术;以及针对卒中高风险且出血高风险或抗凝禁忌的房颤患者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
心内科具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250多人。承担国自然、北自然、省部级、215人才培养等多项科研项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