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湘江智慧:金震东教授谈中国消化内镜学的创新与传承 | CCDE2024

2024-11-0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2024年11月1—3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年会在长沙胜利召开。本次会议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主题,正是对我国消化内镜领域发展态势和未来方向的深刻反映。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深秋对橘子洲头景色的生动描写中所表达的对未来的雄心壮志,我们今天在消化内镜领域也要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届年会上,《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特别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金震东教授,就年会的主题意义、EUS技术进展以及加强我国消化内镜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采访视频


video


采访内容


1.请您简要介绍 2024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年会的主题有何特殊意义?


今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年会的主题定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从当前形势来看,这一主题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紧密相扣。我有以下几方面理解。


我国消化内镜领域经过30余年的发展,无论是消化内镜医师团队的建设、内镜技术的广泛普及,还是前沿技术的持续领先,尤其是民族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曾几何时,我们连一个小小的活检钳都需要依赖进口,而现在,我们的内镜及其配件已实现国产化。因此,本届年会确定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主题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自信是关键。作为从事内镜医学的中国医生,我们应当树立坚定的自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信的民族,这种自信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础。尽管目前我国内镜医生的数量尚存在较大缺口,但我们的内镜医生群体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大的。这种规模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转化为优势的力量。当我们每一位内镜医生都充满自信时,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提升医疗水平,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其次,要强调自强的重要性。自强的核心在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在哪个级别的医院,即使县级医院,医生们都应当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不断提高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此外,守正创新是国家的要求。我认为这里的“守正”意味着传承我们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的优良传统,其中最关键的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内镜发展较好,便可以去帮扶西部等相对较弱省份的兄弟单位,通过培训和帮带等方式,共同进步。这也是中华医学会的宗旨之一,我们要把这个 “正” 守好。


在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的背景下,我国消化内镜医学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创新不仅是国家层面的要求,也是我们消化内镜领域不断进步的动力。事实上,中国内镜医生的创新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一点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上得到了体现。无论是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还是在中华系列杂志上,我们都能见到来自不同规模医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涵盖了大型医院的前沿探索,也包括了小型医院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使得我们的内镜医学不断进步。


2.在本届大会上,您以《消化EUS:从世界看中国》为题做报告。请您谈一谈我国在EUS 技术领域有哪些突破和亮点?


EUS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不仅应用于消化系统,还涉及泌尿、呼吸等多个领域。所以我的报告主题定为“消化EUS”,重点聚焦于中国超声内镜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消化EUS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我主要通过文献检索,与国际研究进行对比。


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超声内镜的现状,这部分数据来自《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消化内科分册(2023年)》。我国超声内镜的发展呈现出几个特点,其中,88.08%的超声内镜检查由三级医院完成,这表明二级医院的普及程度还不够;按省份来看,湖南、黑龙江、北京、上海等地医院完成 EUS 相对较多。


第二部分是纵向比较。数据显示,中国的超声内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我提供了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显示,在2012—2024年,全球诊断性超声内镜论文发表量中,美国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2022—2024年前10个月,中国依然稳居第三,即便在疫情期间,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也没有减少。


第三部分是治疗性EUS的分析。治疗性EUS是中国未来将重点发展的领域。目前,中国在许多治疗性项目上排名靠前。例如,我国大力推广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项目,其论文发表量已位居第三。然而,也有一些项目,如胰管引流,排名较为靠后。


总的来说,过去的10年,我国的EUS相关诊断和治疗技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某些领域,中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EUS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国产内镜功能及配件的选代升级,EUS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3.今年 8 月,“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pseudocyst and walled-off necrosis from a Chinese 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expert panel”在《内镜超声》(Endosc Ultrasound)杂志发表。作为《共识指南》的通讯作者,请您介绍这部共识的产生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胰腺炎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无论是急性胰腺炎还是慢性胰腺炎,都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胰腺假性囊肿等。对于这些病症,以往常见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引流。


早在2002年,我就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李兆申院士的指导下成功开展了全国首例超声内镜下引流手术,这一创新性手术被记录在我担任主编的《消化超声内镜学》一书的封面上。


经过20年的发展,这项技术已在中国得到普及。然而,目前我们面临一个问题:不同科室的医生可能会根据专业背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外科医生倾向于手术引流,超声内镜医生可能选择超声内镜引流,而介入科医生可能选择经腹穿刺。


鉴于此,李兆申院士提出建立一套规范以指导临床实践。基于这一需求,从2020年初至2022年,我们组织了由外科、消化内镜和介入科医生组成的专家小组,经过两年的准备,在2022年5月发布了《中国胰腺假性囊肿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22年)》。这一指南的推出,对外科、介入科和消化内镜科的临床实践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随后,该指南的英文版“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pseudocyst and walled-off necrosis from a Chinese 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expert panel”被Endosc Ultrasound杂志收录,并在今年8月正式向全世界发布。


这部指南的发布,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被国际学术界所认可,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对胰腺假性囊肿和包裹性坏死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与交流。


4.请您介绍这份共识对于临床实践将有哪些影响?


首先,指南提供了关于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时机的明确指导,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以胰腺假性囊肿为例,关于引流时机的选择,二十多年前,我们一遇到囊肿就立即进行引流。而现在,我们认为应当在囊肿产生症状,如压迫周围组织时,才进行引流。关于引流时机,对于与慢性胰腺炎(CP)相关的囊肿,如果位于胰头,应尽早引流;若位于胰体,则可以适当推迟。这些实践经验都是通过临床观察得出的,因此,指南的制定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其次,指南促进了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应用。在过去,我们主要依赖塑料支架进行引流,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有了双腔固定金属支架(LAMS)等先进工具。LAMS的大口径设计允许快速引流,为内镜下清除坏死组织提供了可能,减少了对外科手术的依赖。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这些新技术、新器材的引入,正如指南所推荐,极大提高了假性囊肿和胰周积液的治疗效果。


可以说,指南对临床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还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关于这些指南实际效果的数据,以进一步验证其价值。


5.您认为如何加强我国消化内镜学科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认为,加强我国消化内镜学科建设并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大力培养研究型医生。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老一辈医生中有的擅长操作但不善于表达,有的则不太擅长进行研究。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对年轻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成为研究型的消化医生。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内镜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研究能力。例如,针对我们之前提到的假性囊肿,年轻医生应当通过开展对照研究、多中心研究来探究其治疗效果,无论结果是证实有效还是无效,这都是研究的重要部分。


因此,未来中国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培养年轻医生,特别是那些既具备研究能力又精通内镜操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我国消化内镜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这一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 佟艳华采写,感谢金震东教授审阅


猜你想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