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几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肿瘤免疫治疗持续成为国际肿瘤会议中被关注的热点,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在胃肠肿瘤领域,特别是胃癌,由于肿瘤异质性强,治疗有效率低,免疫治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事实上,在肿瘤免疫治疗中,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等新型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免疫治疗药物如胸腺法新,值得关注。研究表明,其与化疗、靶向治疗的联合使用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 提高疾病总控制率;
· 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
· 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胃肠抗肿瘤免疫治疗:曙光乍现,充满希望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自有一套体系来监视及清除肿瘤细胞,但当免疫力下降或这些细胞生长超出免疫监视和免疫清除能力时,就会形成肿瘤。因此,研究者之所以对肿瘤免疫治疗寄予厚望,是源自于对自身抗肿瘤免疫机制的信心,即激发和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这也被认为是抗击肿瘤最为理想的方式,在胃肠癌领域尤为如此。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但综合起来主要包括:①通过体外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肿瘤抗原高亲和力T细胞克隆或转染外源性T细胞受体(TCR)或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获得抗肿瘤T细胞;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CTLA4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③通过胸腺法新等特定的药物如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等,激活肿瘤相关抗原呈递细胞;④通过药物特异性阻断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如双氧化酶(IDO)、白细胞介素(IL)-6、IL-10等;⑤通过外源性疫苗提高内源性肿瘤特异性T细胞免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备受关注,尚待突破
尽管近年来,大家对胃肠肿瘤领域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寄予厚望,希望能在这一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非常遗憾,目前的进展很是有限。不过,我们相信随着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向纵深发展,胃肠道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也一定会呈现“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的局面。
在胃癌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仅在三线治疗中获得了成功,基于去年公布的KEYNOTE-059研究和ATTRACTION-02研究结果,perbrolizumab用于晚期胃/胃食管交界处(G/GEJ)癌患者的治疗、nivolumab用于化疗后进展的不可切除的晚期或者复发性胃癌分别得到了美国和日本的批准。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CSO)年会上,虽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研究仍为热点,但同样缺乏能够影响临床实践的研究进展。在肠癌领域也是如此,目前仅有pembrolizumab 和 nivolumab被批准用于错配修复基因缺失或高微卫星不稳定(dMMR/MSI-H)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末线治疗。
因此,胃肠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目前尚需更多的有效药物、探寻对免疫治疗敏感的患者人群及优化的应用方式,如此才能为临床带来获益。
此外,除明星药物外,传统的非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如胸腺法新,这一经典免疫治疗药物与手术、放化疗的联合使用在临床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