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癫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多样,病程长,可对儿童发育、生活、学习及成年婚育就业带来影响。儿童癫痫质控管理是准确、规范诊治儿童癫痫的保障。
癫痫诊断主要根据患儿病史或发作视频,相关辅助检查为寻找病因、确定发作分类提供依据。癫痫诊断质控指标包括:病史完整性、体格检查规范化、辅助检查的合理性。
病史资料
病史资料应包括:现病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既往史、家族史、疾病的社会心理影响。
首次发作年龄
发作前状态或促发因素
发作最初时的症状/体征
发作时表现
发作演变过程
发作持续时间
发作后表现
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脑电图及相关辅助检查情况
抗癫痫发作药物使用情况
发作间期状态
发病后精神运动发育情况
早产、难产、缺氧窒息、产伤、颅内出血等
既往史
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重点应放在神经系统,包括: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局灶性体征(偏瘫/偏盲等)、各种反射及病理征等。注意头颅形状和大小、外貌、皮肤异常色素斑及排查器官畸形。
辅助检查
① 血液检查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遗传代谢病筛查,毒物筛查,血药浓度检测。
②心电图
对于首次疑似癫痫发作或新诊断的癫痫患儿,建议12导联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易误诊为癫痫的某些心源性发作(如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发作),及某些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传导阻滞等),并避免因使用某些抗癫痫发作药物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③脑电图(EEG)评估
EEG是诊断癫痫发作、确定发作类型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为癫痫患儿的常规检查。
a.脑电图参数选择
根据患儿情况合理选择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及视频脑电图检查。EEG检查采用国际10-20电极系统作为标准电极位置,记录参数灵敏度可选用10 uV/mm或20 uV/mm,带宽0.5 Hz~70Hz,数字化脑电图仪时间分辨率,显示器屏幕为4∶3时每屏显示10 s,如为16∶9的宽屏显示器每屏可显示15 s。常规EEG记录时间不少于30 min,应尽可能记录到足够的睁眼和闭眼时间,对于有合作能力且无禁忌证的儿童,推荐在记录开始时进行过度换气试验,记录结束前进行间断闪光刺激(IPS)试验。数字化脑电图记录时采用耳电极为参考。阅图时每一份脑电图分析至少应使用参考导联和纵向双极导联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使用更多样的导联方式。
b.脑电图报告规范
包括患儿基本信息、脑电图描述和脑电图诊断三个部分。患儿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脑电图号、临床治疗信息。脑电图记录描述包括背景活动、诱发试验、睡眠期、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发作事件、其他特殊异常脑电图。脑电图诊断是基于患儿年龄和脑电图特征得出的结论。
④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发现脑部结构性异常,为癫痫提供病因诊断有很高的价值,为癫痫患儿的常规检查。
a.检查设备选择
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敏感性高,对考虑诊断癫痫的患儿应常规进行头颅1.5T MRI检查,除非诊断考虑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或自限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对于耐药性癫痫患儿,建议3T MRI检查。MRI检查推荐T1WI、T2WI、FLAIR序列。头颅CT检查在显示钙化或出血性病变时较MRI有优势。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功能磁共振(fMRI)、磁共振波谱(MR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不作为癫痫患儿的常规检查。
b.神经影像随访复查
如有以下情况,应进行MRI复查:
原始扫描不理想;
患儿癫痫发作有新特征;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或自限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患儿经一线治疗无效;
考虑手术治疗者。
⑤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提供有关治疗方案、相关医疗问题和预后的信息,还可为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遗传咨询,应告知患儿家长检测目的及结果的可能性,获得知情同意。
a.基因检测指征
癫痫病因不能通过病史、体格检查、有针对性的代谢检查或神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尤其是以下患儿:(1)癫痫起病年龄在2岁以下;(2)病史及体格检查提示具有特定遗传性病因者(如Dravet综合征等);(3)具有其他临床特征者,如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孤独症谱系障碍、先天性畸形或结构异常、无法解释的认知倒退。
b.基因检测项目选择
目前用于临床诊断的基因检测策略主要包括:候选基因检测、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gene panel)、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如果患儿存在明确的与单基因变异相关的临床表型,可采取候选基因检测;如果无法对患儿做出明确临床病因诊断,可采取gene panel或WES;CMA技术能高效地检测出癫痫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
⑥抗体检测
疑似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新发癫痫患儿,建议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
癫痫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患儿病史,符合以下任一项即可诊断:
(1)两次或两次以上无诱因或反射性发作,间隔时间大于24小时;
(2)一次无诱因或反射性发作,且10年内再发风险超过60%;
(3)符合癫痫综合征。
儿童癫痫应由具有癫痫专业知识的儿科医生进行诊断。
癫痫诊断步骤
癫痫诊断可分为五个步骤:
(1)确定发作性事件是否为癫痫发作;
(2)确定癫痫发作类型;
(3)确定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类型;
(4)确定病因:①结构性,②遗传性,③感染性,④代谢性,⑤免疫性,⑥病因不明;
(5)确定功能残障和共患病。
关于癫痫综合征,根据发作类型进一步细分为全面性、局灶性、全面性和局灶性,并将发育性和(或)癫痫性脑病(developmental and/or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DEE)或伴进行性神经功能退化的综合征单独分类。具有与特定病因相关且表型独特的癫痫应作出病因特异性癫痫综合征的诊断,包括单基因癫痫(如KCNQ2-DEE、CDKL5-DEE、PCDH19簇集性癫痫)和结构性癫痫(如伴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癫痫、伴下丘脑错构瘤的痴笑性癫痫)
癫痫的鉴别诊断
非癫痫性发作包括心因性发作、晕厥、各种发作性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症状、睡眠障碍和感染、代谢中毒等引起的发作性症状,既包括病理性也包括生理性原因。
癫痫治疗目前仍以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ASM)为主,药物难治性癫痫可通过生酮饮食、手术等方式治疗。
癫痫的药物治疗
① 抗癫痫发作药物使用时机
一旦癫痫诊断明确,即应规则使用ASM治疗。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在首次发作后开始治疗:
发作严重或癫痫持续状态;
病史及体格检查确定神经功能缺陷;
EEG显示明确的频繁癫痫样活动;
神经影像检查显示结构异常;
家长不可接受再发风险,强烈治疗意愿。
② 抗癫痫发作药物使用原则
a.科学合理选药:
应参考国内外权威专业机构,如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英国国家临床优化治疗研究院(NICE)发布的指南选药。与患儿家长或照护者制定个体化的ASM治疗策略,应尽可能依据癫痫综合征类型选择ASM。如果癫痫综合征诊断不明确,应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ASM。药物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性别、年龄、是否需要治疗、药物的风险和益处、癫痫综合征、发作类型、可能与服用的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共患病、家庭经济情况等。
b.首选单药治疗: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目标剂量,取得满意疗效后长期维持服药;首次单药治疗无效,应改换另一单药治疗。
c.合理联合用药:
若两个单药先后治疗均无效,应考虑联合用药。尽可能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2~3种药物联用。
d.随访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尤其用药早期(前3个月)监测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电解质,必要时行血药浓度监测;治疗过程中需至少每12个月一次定期监测与随访。
e.ASM疗程:
在无发作至少2~3年后,进行个体化评估,以确定停用药物。
③药物不良反应管理
ASM不良反应可分为4类:
a.急性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初期,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反应为主,与起始剂量及加量速度相关,一般随用药时间延长逐渐耐受;
b.特异体质性反应,如过敏性皮疹、不可逆性肝坏死、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c.慢性不良反应,如认知与行为障碍、体重变化、青春期性激素影响、骨质及钙磷代谢异常等;
d.胚胎致畸作用,育龄女性服用增加胎儿畸形风险。临床医生应熟悉并告知各类可能不良反应,同时开展必要的监测,并予相应处理。
④特殊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如果2岁以下患儿怀疑癫痫性痉挛,应尽早向三级癫痫中心或专科医院寻求指导或转诊,以尽早评估和治疗。对于非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的癫痫性痉挛,可采用ACTH静脉注射或口服泼尼松龙作为一线治疗,除非患儿存在类固醇激素相关副作用的高风险。氨己烯酸可作为类固醇激素相关副作用高危儿童癫痫性痉挛发作的一线治疗。氨己烯酸为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痉挛发作的一线治疗。
⑤药物治疗质控指标
主要包括:药物选择及治疗方案合理性、剂量使用正确性、药物治疗副作用的规范监测。
癫痫的饮食治疗
① 饮食治疗指征及禁忌证
凡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诊断标准,不能或暂时不愿实施切除性手术治疗,且不存在禁忌证者,均适用生酮饮食治疗。
生酮饮食可作为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症及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的首选治疗,直至成年甚至终身治疗。
脂肪酸转运和氧化障碍为禁忌证。
② 饮食治疗疗程
对于耐药性癫痫患儿,应尝试生酮饮食至少3个月,以评估疗效,一般在无发作2年后考虑停止生酮饮食。
③ 饮食治疗管理
包括启动前准备、启动方案与管理、启动后精细调节、安全性监护、疗效评估、饮食终止。
启动前应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排除禁忌证,包括: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微量元素、血清氨基酸及肉碱分析、尿常规及尿有机酸筛查、血药浓度、骨密度、肝胆及肾脏超声、心脏超声。启动期每天监测血糖、血酮至少两次,1周后查血糖、血酮至少每个月2次以上,尿酮至少每周2次以上。
生酮饮食治疗1、3、6、9、12个月后应规律复诊。每次复诊要评价饮食疗效与营养指导,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准确测量体重和身高、进行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与处置各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酸中毒、结石、低蛋白血症、血脂异常,其他发生率较低的不良反应包括高尿酸血症、胰腺炎、心肌病等。
④生酮饮食治疗质控指标
主要包括:适应证选择、治疗时机选择、疗效的判断、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医疗干预和药物调整。
癫痫的外科治疗
① 癫痫外科治疗适应证
切除性癫痫手术的适应证主要为药物治疗失败且可确定致痫部位的难治性癫痫、有明确病灶的癫痫,同时还需判定切除手术后是否可能产生永久性功能损害,及这种功能损害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姑息性手术主要用于一些特殊的癫痫性脑病和其它不能行切除性手术的患儿。
不论是切除性手术还是姑息性手术,术前均应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评估手术可能给患儿带来的获益及风险。
② 癫痫外科治疗质控指标
主要包括:手术适应证的正确选择、基于多学科(神经内外科、儿科、神经影像、神经心理、神经康复等)的综合术前评估、手术方式的合理性。
癫痫病程长,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定期随访。对于发作控制者,建议至少每6个月随访1次。对于难治性癫痫及一些特殊癫痫综合征,应增加随访次数,并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
随访内容包括患儿一般情况、相关症状及体征、癫痫发作情况、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共患病等,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
癫痫随访质控指标
癫痫随访的质控指标包括:疗效分析、不良反应监测、共患病评估及正确干预。
(1)疗效分析包括癫痫发作控制情况、脑电图异常恢复情况;
(2)不良反应监测包括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测,及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生殖系统等不良反应的管理;
(3)共患病评估及干预包括癫痫患儿的心理问题、学习障碍、抽动障碍、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偏头痛、睡眠障碍等,神经发育共患病(如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必要时心理行为干预。
【癫痫进阶⑥】
规范神经重症单元内的癫痫管理:脑电图监测的必要性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周建新
本文将概述重症单元EEG用于癫痫监测和诊断的进展,并强调在资源受限的重症单元建立EEG监测常规的必要性。
原创内容,转载须授权
1.活动页面签到3天,可获得半年数字报
2.活动页面签到7天,可获得1年数字报
3.活动页面签到12天,可获得优秀学员学习证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