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Nature重磅!确定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体的第一步

2020-06-0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呼吸感染

0.jpg

引起我们感冒并不都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是主要元凶之一。RSV是一种RNA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它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传播。

大部分成人感染RSV后,临床症状跟一般流感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差不多,会出现流鼻涕咳嗽等
目前,全球尚无针对RSV的有效药物或疫苗。而且,由RSV引起的肺炎也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迫切了解该病毒的感染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北京时间6月4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微生物学家David Marchant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RSV是如何侵入我们的细胞并引起感染的。

1.jpg

RSV不仅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传播,也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当人接触到这些受污染的东西时,很容易被传染。在温带地区只在春、秋和冬季爆发,而在热带、亚热带和寒带地区RSV可以全年流行。

该研究团队发现,RSV通过类似“按门铃”的行为,让其受体把门打开,从而“引狼入室”。

2.jpg

Marchant说:“呼吸道合胞病毒每年在全世界杀死15万到20万人,主要是儿童和婴儿。”他也是加拿大病毒发病机制研究主席和阿尔伯塔大学李嘉诚病毒研究所的成员。
他说:“这一发现确定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如果我们能阻止病毒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我们就可能阻止感染的发生。
由于全球尚无治疗RSV有效药物,因此,为各国的卫生保健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绝大多数儿童在出生后的两年内都会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早产儿幼龄儿童免疫缺陷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群体中,感染的症状更加严重。在这些高危人群中,“普通感冒”会演变为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细支气管炎以及其他严重的呼吸问题,在少数病例中可能具有致命性。据了解,它也是世界上婴儿住院的主要原因,也是仅次于疟疾的婴儿死亡第二大原因。

RSV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进入细胞并感染其前,会在细胞表面停留数小时,而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则是在几分钟内侵入细胞。

3.jpg

图片来源:Nature

2011年,Marchant领导的一个团队发现,细胞内一种名为核仁素(nucleolin,NCL)的受体在促使RSV进入细胞中发挥了作用。RSV将自身与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然而,那时候他们还没能弄清楚这一过程的信号传导机制。

在这项新研究中,Marchant的团队发现,RSV是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R)蛋白激酶C zeta(PKCζ)结合利用两者来产生信号,或者称“门铃”,将核仁素召唤到病毒所在的细胞表面。一旦核仁素到达“指定”位置(门口),这位来势汹汹的不速之客RSV就会与之结合,进入并感染细胞。

4.jpg

微信图片_20200604153727.jpg

图片来源:Nature

Marchant说:“从本质上讲,RSV已经进化到可以利用细胞内正常、健康的功能。这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病毒是先进化为与IGF1R结合的,还是先与核仁素结合的?我想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此进行更多的探索。”

5.jpg

图片来源Nature

Marchant希望这一发现能在未来带来新的治疗方法,但他指出,开发一种可行的RSV治疗方法仍需要数年时间。
他说:“我们在实验室中研究了许多不同的候选治疗方案,以帮助将这些药物推向临床,比如在这个过程中阻断核仁素下游的其他受体。但我们还不知道抑制这些信号是否会产生副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

论文链接: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