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恩美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助力乳腺癌抗HER2治疗再攀新高峰!

2023-02-15作者:tianhf资讯

导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增人数达 226 万,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乳腺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均处于世界首位,其发病率亦连续多年高居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现代乳腺癌的治疗模式综合了手术、系统治疗和放疗等多种治疗方式。其中,根据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因素制定的个体化新辅助化疗方案使乳腺癌的疗效逐渐提高,使更多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此外,近年来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异军突起,作为将细胞毒性分子/药物通过连接子(Linker)连接到靶向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而构成的复合体,兼具小分子与抗体药物的双重优势,为HER-2 表达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令人欣喜的前景。今年1月1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公告将抗HER2生物制剂恩美曲妥珠单抗(赫赛莱®),又叫T-DM1,作为中国首个乳腺癌ADC药物纳入医保,拉开我国乳腺癌治疗ADC时代的帷幕。随着乳腺癌治疗理念的逐渐更新,新辅助治疗方案的日新月异,用于辅助治疗的化疗、靶向、内分泌及免疫药物层出不穷,种种变化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浮现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帮助临床乳腺专科医生深入了解乳腺癌最新进展,使广大乳腺癌患者获益,中国医学论坛报发起《新医保,新未“莱”》系列专家访谈,邀请业内顶级专家共同发声,畅谈我国乳腺癌发展、描绘患者生命新蓝图。本期我们邀请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范照青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马力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郭宝良教授,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学习交流。



图片1.png



范照青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乳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理事、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学组主任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 副理事长


我们离安全有效保乳还有多“远”


论坛报新辅助治疗可以实现降期保乳,国内乳腺癌患者的保乳率相对较低,哪些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适合接受保乳手术,需要考量哪些因素?对“no ink on tumor” (切缘染色处没有肿瘤细胞)原则的看法?

范照青教授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乳房对于女性,不仅是身体器官,更是女性的象征和尊严。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保乳率相对偏低,前者可达到60%~70%,我国在20%左右。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筛查机制、乳房体积、人种差异和患者观念等等。对于肿瘤与乳房体积比偏大、保乳意愿高的、有条件的患者,可先通过新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治疗实现降期,从而提供保乳手术机会或提高保乳成功率。

新辅助治疗后,需要对手术标本的肿瘤安全切缘进行病理学检查,而切缘阴性标准是“no ink on tumor”1mm还是2mm的问题始终存在一定争议。近年来的研究数据提示,2mm和>2mm的切缘距离相比,无局部复发生存、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都没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保乳术后复发与新辅助治疗期间肿瘤退缩模式有关。相较于弥散退缩的肿瘤,呈现局灶性退缩的肿瘤复发率更低。


精准医学指导,non-pCR辅助治疗未来可期


论坛报新辅助治疗还可以提示药物敏感性,从而为术后辅助治疗决策提供参考,对于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患者,应采取怎样的辅助治疗方案?

范照青教授近年来对于新辅助化疗后,按治疗反应分类进行术后辅助治疗设计,取得了巨大进展,改善了non-pCR患者的预后,体现了新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这种改善体现在各种分子亚型的乳腺癌中。

比如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高pCR主要来源于靶向治疗,而增加靶向药物可以进一步提高这部分患者的pCR。那么对于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患者,结合了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的ADC药物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ADC代表药物T-DM1的经典研究KATHERINE试验表明,对于新辅助治疗后non-pCR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用T-DM1进行强化辅助治疗,比使用曲妥珠单抗获得了3年iDFS为11.3%的绝对获益,这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而言是巨大的进步。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而言,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在CREAT-X试验中,新辅助化疗后non-pCR的患者口服卡培他滨6~8周期,DFS有明显获益。因此,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续的强化治疗中,卡培他滨仍然是non-pCR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按照Keynote522试验,对于术前使用过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术后继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也是可选策略。而OlympiA试验告诉我们,对于BRCA1/2基因突变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non-pCR的患者可以使用奥拉帕利改善IDFS。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淋巴结阳性的激素受体(E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如果新辅助化疗后未达pCR,强化治疗可以推荐阿贝西利,monarchE试验证实能够提升患者IDFS和DRFS

 

总的来说,对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而言,如果以新辅助治疗为起始治疗方案,那么对于治疗后non-pCR的患者,后续的强化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方案的选择上,需要权衡分子分型特点、药物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患者意愿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个体化的方案。



图片2.png



马力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 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病区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副秘书长

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病专委会河北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ADC精准高效抗HER2双刃出鞘


论坛报ADC作为新型的治疗药物,受到了肿瘤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乳腺癌领域,ADC药物更是推动了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变革,请您简要介绍HER2阳性乳腺癌ADC药物近年来的研究历程。

马力教授抗HER2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可以称得上是乳腺癌药物治疗领域最具意义的进展之一。考虑到HER2表达抑制、原发性耐药机制等因素,在临床实践中,通常将化疗药物与抗HER2药物联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抗肿瘤活性。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之下,结合抗体的靶向性与化疗药物的强效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应运而生,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高效杀伤。

作为ADC的代表药物之一,早在2013年,恩美曲妥珠单抗就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经过在亚洲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试验,2020 年 1 月,恩美曲妥珠单抗在中国上市用于接受了紫杉烷类联合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后仍残存侵袭性病灶的 HER2 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 ADC 药物,开启了中国乳腺癌ADC治疗的新时代。2021年6月,恩美曲妥珠单抗又获批用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适应症。今年1月,恩美曲妥珠单抗顺利纳入医保,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经济性和可及性,为更多的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恩美曲妥珠单抗结构优化带来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保障


论坛报 恩美曲妥珠单抗由曲妥珠单抗与抗微管药物偶联而成,作为首个获批治疗乳腺癌的ADC药物,在结构设计和作用机制方面有着独到之处,请您简要介绍恩美曲妥珠单抗的作用机制与其疗效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马力教授恩美曲妥珠单抗是由曲妥珠单抗、细胞毒药物DM1(美坦辛衍生物)通过非还原性硫醚连接子偶联而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不仅保留了曲妥珠单抗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还可以通过肿瘤细胞内吞,将DM1精准带入到肿瘤细胞内,高效杀伤肿瘤细胞,从而有效逆转一线抗HER2治疗耐药。

其关键Ⅲ期EMILIA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恩美曲妥珠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均较既往标准二线方案有显著延长(mPFS:9.6个月vs 6.4个月,HR=0.65,P<0.001;mOS:30.9个月vs 25.1个月,HR=0.68,P<0.001),且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更低。

Katherine研究中,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恩美曲妥珠单抗强化辅助治疗对比曲妥珠单抗显著降低50%的复发风险,有效提升3年无浸润性肿瘤复发生存率(iDFS)绝对差值为11.3%。可见,相较传统靶向治疗,恩美曲妥珠单抗还能在此基础上增加10%以上的绝对获益,成绩亮眼。

安全性方面,恩美曲妥珠单抗较其他ADC药物发生间质性肺炎、腹泻等不良事件的风险更低,管理难度不高。临床实践中,需注意血小板降低等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恩美曲妥珠单抗引起的血小板的减少多为1级或2级,血小板降低呈周期性,出血风险低,大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并继续治疗。


图片3.png



郭宝良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黑龙江省医学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委


腋窝淋巴结精准评估,助力早期乳腺癌治疗决策


论坛报:新辅助治疗可以实现降期保腋窝,从而改善局部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如何做到术前对腋窝淋巴结进行充分准确评估?

郭宝良教授:腋窝的外科处理在早期乳腺癌中应用SLNB取代ALND已达成共识,早期SLNB阴性可以避免腋清扫,随后Z0011等研究显示SLNB1-2枚阳性在有附加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腋清扫,而豁免前哨免除腋窝手术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新辅助治疗两大优点之一是改善局部治疗方式,降期保乳保腋是主要目标。因此新辅助治疗前对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进行准确的评估,在新辅助治疗实施的过程中监测肿块和腋窝淋巴结的变化至关重要。对于初始cN0的患者在新辅助前后均可以进行SLNB,而部分初始cN1患者能够通过新辅助治疗转化为cN0,满足一定附加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行SLNB活检,若为阴性可豁免ALND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初始的评估非常重要。

临床上腋窝淋巴结的评估包括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包括超声、钼靶摄片、核磁共振成像、胸部CT、pet-ct等。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超声检查,而利用pet-ct评估淋巴结则是较为前沿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ASCO指南与中国指南有所不同,对于早期乳腺癌ASCO指南对于早期乳腺癌只要临床触诊阴性就可以,希望有更多的患者通过SLNB获益,而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外科学组、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则强调触诊和超声评估相结合,主要基于既往研究提示超声对淋巴结的评估准确率超过80%,希望更精准的评估为诊治提供完整信息。实际上对于超声可疑的淋巴结可行穿刺活检,明确腋窝淋巴结的状态,不但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新辅助,还有助于评估新辅后阳性淋巴结手术时病理诊断,因此对于计划新辅助治疗后降阶梯保腋的患者,应对阳性淋巴结放置金属标记夹进行标识。


精准医学背景下,新辅助治疗后non-pCR患者何去何从?


论坛报:对于新辅术后病理评估ypN+和/或MP1-3的患者,针对不同分型的患者,应如何制定术后的辅助治疗策略?

郭宝良教授: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分类治疗个体化决策时代,新辅助治疗更则是分类治疗经典体现。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制定新辅助治疗策略,化疗或化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个体化实施。对于不同分子亚型接受新辅助治疗后non-pCR患者,采用非交叉耐药的药物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行辅助强化,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因此新辅助治疗也获得绝大多数专家的认可,在临床实践中对有适应症患者的优先推荐。接下来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后续治疗手段和大家分享。

①HER2阳性型患者: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抗HER2靶向药物出现改变这个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的治疗手段,在全程治疗中均能给患者带来获益证据充分。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优先推荐曲妥珠单抗和怕托珠单抗联合化疗是HER2+乳腺癌新辅的标准治疗方案。基于2019年KATHERINE研究结果,足疗程新辅助治疗后non-pCR患者T-DM1成为当前的标准治疗。数据提示无论新辅助是否应用双靶治疗,后续辅助治疗应用T-DM1患者均能生存获益,3年iDFS 达到88.3%,对照组为77%,绝对获益11.3%,复发和死亡风险降低50%。该研究结果改变了HER2+乳腺癌的临床实践,TDM1的强化治疗获得国内外指南包括NCCN、ESMO、St.gallen专家共识以及CSCO、CACA指南的优先推荐,目前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批用于her2+早期新辅助治疗后non-pCR患者的药物,已替代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双靶方案成为non-pCR患者治疗优选。当残留肿瘤负荷较小如MP4时,部分专家认为也可选择继续辅助HP双靶治疗,但相信随着医保的纳入可能这个局面会有所改变更加倾向于选择TDM1进行后续治疗。其他药物的后续强化治疗如小分子TKI,奈拉替尼在Exte-net研究显示获益,特别是在HR+/HER2+的患者中获益,其应用方式有着显著差别,应在H或HP应用后序贯使用。除此之外尚无其他后续强化药物获益证据,当然也期待新型药物的出现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