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骨质疏松症认知“盲区”后果严重:20%患者死于并发症、50%致残

2021-10-08作者:医事法学法律
非原创 骨质疏松教育体检治疗衔接

【儒亮时评】骨质疏松,其危险、危害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增大、增多,年龄更乃重大风险因素。防范骨质疏松,不掉以轻心,进行骨密度筛查,就是未雨绸缪之策、性价比好之选。遗憾的是,这方面有太多的衔接问题。即便是单位体检,骨密度也多不在其中,这方面的预防更看不出。显然,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让诸如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在我们眼皮底下不断发生、发展。推进融教育、体检和治疗于一体的健康中国建设,更需在衔接上,率先布局,做足功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1-09-2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作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高。据估算,目前中国约有8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9.2%,其中,中老年女性的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

然而,相较于庞大的患病群体,人们对疾病的了解仍有待提高。“年纪大了,腰酸背痛、身高‘缩水’也正常”、“骨质疏松只要多补钙就好”……这样的观点虽常有听到,却是亟待纠正的误区;重要的骨密度筛查对很多人而言更是认知“盲区”,直到发生骨折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中老年人中‘三高’人群越来越多,所幸大家也越来越重视。但与此同时,面对同样高发的骨质疏松,却没能全面地认识到它的危害。

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骨质疏松可能会增加中老年人的骨折风险。”在“骨舞中国,活力人生”全民骨健康运动上,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杨惠林教授表示,“及早筛查、提前干预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骨质疏松科普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国老年人关注骨健康,推动骨密度筛查等干预手段的普及,帮助骨松患者尽早得到治疗。”


应对骨质疏松需防患于未然


骨质疏松防控之所以迫在眉睫,在于其“危害之深”。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20%的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50%的患者残疾,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如此,发生髋部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风险将增加86%。数据背后,不仅是患者本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下滑,也为其家庭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看护和经济负担。

“人一般在30岁之后,骨量就开始走下坡路。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庞大中老年人群健康的‘隐形杀手’。”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李小刚先生谈到,“事实上,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尽早进行筛查、诊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延缓、减轻疾病的发生。希望此次活动能成为普及骨密度检测的一个契机,让高危人群做到及早检测、定期复查,真正‘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国家对骨健康问题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推进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则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由于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早期骨质疏松缺乏足够的临床表现,不易被发觉。不同于高血压和高血糖可以很快检测出来,骨密度检测被认为极有必要。不过,骨密度检测目前并未实现普及,通常,在一线城市较多,但在欠发达地区却不受重视,例如,在二三线城市并不是每家医院都有骨密度检查。而且,骨密度检查的相隔时间比较长,往往一年检测一次,这也使得不少人不知道何时、何地进行检查。

目前,临床诸多专家认为,了解自己的骨量,要像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一样重要。“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人一般在30岁之后,骨量就开始走下坡路,其中,绝经后女性骨量下滑尤为显著,骨松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近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都是骨质疏松患者。建议50岁以上的绝经女性以及60岁-65岁的男性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骨量,尽早进行预防。” 李小刚说道。


科学治疗避免进入防治误区


除了“可防”,骨质疏松亦是“可治”且须及时治疗的疾病,也因此,科学预防和规范化诊疗的普及必不可少。不过,也有很多骨质疏松患者都有过类似的困惑:平时喝牛奶,也参加运动,为什么还会缺钙呢?

“实际上,维生素D才是保持骨健康的关键,它能够增加肌肉力量、预防跌倒,还有利于钙质在人体中的有效吸收和精准作用。此外,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要做到个体化和‘持之以恒’。对于已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建议及早就医,可以服用活性维生素D以减少肝肾羟化负担,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徐又佳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答记者等媒体表示,骨质疏松的治疗还是要药物为主导,分为基础治疗和抗骨松治疗两大类。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就是基础治疗,不管是什么治疗,这两个缺一不可。

“抗骨松治疗的药物也有很多,有作用于破骨细胞的,也有作用于成骨细胞的。对于老年人或肝脏、肾脏羟化酶减弱的患者而言,专业人士主张补充活性维生素D。一是帮助钙吸收;二是增加免疫力。另外,活性维生素D是维持骨健康的关键,也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基础用药,具有强壮骨骼增加钙吸收、骨密度、增加肌肉力量等效用。”徐又佳教授说道。

此前,在谈及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时,上海长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郑骄阳教授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治疗,主要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医生会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剂量;二是,就是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目前主要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两大类药物。

一般认为,在抗骨松药物治疗下,患者也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建议做到以下: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充足补钙,可以通过饮食,也可以适当补充钙片;其次,需要经常晒太阳,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不涂防晒霜、不遮太阳伞,在室外进行日照至少5-10分钟,最好是半个小时左右;再者,要增加肌肉锻炼,肌肉对于骨骼的平衡性和稳定性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注意要防止跌倒;最后,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定期调整用药、定期监测,做好长期的规范治疗和疾病管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