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柳叶刀:在中国,超1/3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BMI健康值标准或需改写!

2021-07-21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体重增加是公认的糖尿病危险因素。但中国人的体质指数(BMI)达到多少时需要进行体重干预,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


1993年,世卫组织将肥胖定义为BMI超过30。然而,随后的证据表明,亚洲人在较低BMI的情况下比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2013年,英国医学机构曾将中国人的BMI预警值降低到27.5,以提醒中国人更早地关注体重和筛查糖尿病。


今年的欧洲肥胖症大会上,一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的BMI在26.9的时候,患糖尿病风险就与BMI为30的白人相同了。而且这个现象在去除社会经济地位和吸烟状况的干扰后依然存在。


2021-07-19_134225.jpg



非白人人群的BMI临界点较低是否是由于身体组分、生化特征、生活方式、遗传等差异造成的,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亚洲人群需要更早地干预体重变化。


可惜的是,当前相关的主流指南并没有明确的种族区分,这种做法忽视了东西方差异,也忽视了经济等其他因素的干扰。“一刀切”的做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我们迫切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来指导临床实践。


针对这一问题,由多国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近日在《柳叶刀》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亚人群,其健康的BMI上限应低于当前规定的正常值上限!

 

2021-07-19_134259.jpg


这项研究覆盖了57个中低收入国家,共685616名25岁以上的成年人。对这些人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并根据BMI值分类为:体重不足(<18.5 kg/m2),正常(18.5~22.9kg/m2),正常高值(23.0~24.9kg/m2),超重(25.0~29.9kg/m2),肥胖(≥30kg/m2)。


这其中共纳入中国人8001名,平均年龄52.5岁,平均BMI值是23.5kg/m2,糖尿病患者占8.5%。总体而言,超重占27.2%,肥胖占21.0%,而糖尿病患者中两者的比例更高,分别为31.6%和41.4%。不论男女,糖尿病患病率都随着BMI的增高而直线上升。


2021-07-19_134331.jpg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没有达到超重,BMI处于正常高值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都明显高于正常人。这种现象在东亚最为明显,其中正常高值的东亚男性风险是常人的1.90倍,东亚女性是常人的1.53倍。


在超重人群里,东亚人依然是最易患糖尿病的其中男性的风险增高至常人的2.84倍,女性为2.18倍。而在肥胖者中,东亚人群同样傲视全球,男性风险高达3.93倍,女性也高达3.18倍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个现象与财富和教育等因素无关,东亚人是名副其实的“易糖体质”。


更重要的是,当东亚男性的BMI临界值处在23.8kg/m2附近时,其筛查糖尿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大约60%,东亚女性与此相似。


而我国目前将BMI正常值上限定为23.9kg/m2,这意味着,以这个标准来执行的话,有4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前还无法意识到需要减肥,被误认为体重“完全正常”。


2021-07-19_134400.jpg


就算以国内现行的宽松标准来看,中国人的体重状况也很不乐观。据统计,2018年我国的人均BMI水平是24.4kg/m2,已经属于超重范围,肥胖率也接近10%。2010年至2018年间,平均每年人均BMI就增加近0.1kg/m2


我国近年来人均BMI的增长呈现出放缓趋势,但农村女性依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到2018年已经超过了城市女性。与此相对应,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的平均BMI上升幅度大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


2021-07-19_134429.jpg



我国居民的体重分布也有明显的地域区分。北方人的平均BMI比南方人高出2个单位以上。同样,华北和华南的肥胖患病率差异也超过3倍。与之相一致的是,我国北方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例如,内蒙古高达19.9%,而贵州仅为6.2%。


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时期的超重可能会导致未来患代谢病的风险增加。目前我国有超过1/3的人口处于糖尿病前期,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1-07-19_134457.jpg



而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体重状况十分不乐观。6岁以下的儿童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到6.8%和3.6%;6~17岁的学龄期群体里,这一比例增高至11.1%和7.9%。并且这一趋势仍在恶化,这些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儿童将是未来我国糖尿病的“主力军”。


为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和强身健体,2016年,中国启动了“健康中国2030”计划,其中要求学龄儿童每天达到至少1小时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但目前的达标率仅有1/3。


2021-07-19_134621.jpg


由此可见,全民减重已经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体重的维持不应只以低于正常上限为满足,BMI最好要在23.0kg/m2以内,这也是世卫组织提倡的健康目标。另外,在现行的中国标准里增加“糖尿病预警值”也值得一试。


来源:梅斯医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