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 颜庭梦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卒中与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已有部分研究证实控制血压和血糖可降低卒中及痴呆的风险:荟萃分析提示降压治疗(平均血压154/83 mmHg)可降低未来4年发生痴呆或认知障碍的风险[1];血压每降低5 mmHg,未来4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下降10%[2]。但目前大部分研究缺乏长期随访数据,无法回答血压血糖对卒中和痴呆事件的长期影响。
UKPDS研究是一项开放、前瞻性、部分析因设计的多中心随机研究,在英国对5000多名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和血压治疗,旨在探索血糖及血压控制在不同的目标值是否可以预防或减少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该队列于1998年的研究表明经过10年的强化降糖治疗(FPG<6 mmol/L),相较于传统降糖治疗(FPG<15 mmol/L),可降低微血管的并发症[3]。在今年的ESOC会议上,该团队公布了44年的随访结果,通过更长期的纵向数据,探讨血压血糖水平与卒中和痴呆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群:1977-1991年间,英国新诊断为II型糖尿病的25~65岁患者。
排除标准:酮尿 >3 mmol/L;血清肌酐 >175 μmol/L;具有冠心病病史,恶性高血压的患者。
干预/对照组:
降压治疗:强化组血压控制在<150/85 mmHg;非强化组血压 <180/105 mmHg。
降糖治疗:强化组血糖控制在<6 mmol/L (对于超重患者使用二甲双胍降糖;非超重患者使用磺酰脲类或胰岛素);非强化组血糖<15 mmol/L。
研究终点:
随访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类型的痴呆与卒中事件。
研究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强化降压组 758人;非强化降压组 390人;强化降糖组2729人;非强化降糖组 1138人。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强化降压治疗,还是更严格的血糖控制,经过44年的随访后,卒中和痴呆事件的发生率都无显著差异。强化降压 vs 非强化降压组,卒中事件HR 0.79 (95% CI: 0.58-1.06), p=0.11;痴呆发生风险HR 1.15 (95%CI: 0.82-1.61), p=0.41。使用二甲双胍强化降糖vs 非强化降糖组,卒中事件HR 0.88 (95% CI: 0.58-1.32), p=0.53;痴呆发生风险 HR 0.79 (95%CI: 0.53-1.18), p=0.25;磺酰脲类/胰岛素强化降糖 vs 非强化降糖组,卒中事件HR 0.93 (95% CI: 0.76-1.13), p=0.45;新发痴呆风险 HR 0.86 (95%CI: 0.71-1.04), p=0.11。
当然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采用电子病历系统作为随访事件的结局,可能低估了痴呆与卒中的发生率、也存在误诊的可能,但UKPDS队列与Framingham队列的事件发生率相似,主要反映大样本人群整体的发病特点。
原创文章,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