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3-09-05作者:liuy资讯
原创

临床科室-陶然-11.jpg

医联体建设案例征集-浅谈医联体建设暨“三位一体”义诊模式(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医联中心)2023.5_01.png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近年来,国家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出台了多项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研究型医院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抓手,是衡量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新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额已成为衡量医院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医疗机构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助于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搭建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北京积水潭医院技术转移办公室成立于2018年,负责医院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全周期事务工作,具有保护医院知识产权、管理科研项目和合同、孵化科技成果、推动医工企合作等一系列综合职能。在技术转移办公室的推动下,近几年,我院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为全院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12-1.png

图1 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积极探索试点任务

完成北京市首例赋予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案例


我院积极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并推广。在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协调推动下,我院制定了医院赋权改革政策《北京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及配套文件,对院内科技成果进行盘点和筛选,并顺利完成北京首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案例。

该成果名称为“移动智能动作监测骨科康复指导仪”,是我院矫形骨科团队多年研发的创新成果。其创新出以“智慧硬件+互联网+大数据+专业骨科医生平台+医疗服务”为核心的骨科康复指导仪,能够实时解决关节康复的“即时性、连续性、科学性”等问题,推进康复智能化,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经项目团队提出赋权申请,技术转移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及第三方法律机构从成果知识产权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尽调,组织专家会进行论证。此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在赋权前专利权人为北京积水潭医院,主要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运动度智能感知的康复指导,临床意义明确,价值评估较高。项目团队积极参加创新大赛、路演活动推进项目转化。承接对象为北京新动作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双方就此项目签署合作意向书。项目符合科技成果赋权的要求,参照目前院内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中的分配比例经各方协商,拟定赋权合同,合同约定医院赋予完成人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明确收益按照70%归科技成果完成人,30%归于医院分配。经院长办公会和党委会审批、院内公示后,签订赋权协议。转化金额为100万,医院部分的转化经费以现金形式到账,成果完成团队采取技术作价入股的方式入股北京新动作科技有限公司,占股50%。

12-2.png

图2 医院完成北京市首个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案例  

践行医工企联合研发

完成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


充分发挥医工企联合研发优势,积极创新医疗机构成果转化模式,通过医工企联合转化的“三元素-三循环”机制,实现“医工研发循环、工企调控循环、医企互促循环”。“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十余年,践行“医工企”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采取“技术转让”和“与企业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模式,既能够体现医院及医生团队的贡献,又利于后续研发。这种模式使得重大科技成果得以转化落地,总转化额达到1.023亿元。在2023积水潭骨科新进展论坛上,有三项重要科技成果签署转化协议,分别为“围肘关节系列技术成果转化”、“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和“关节手术机器人产品技术成果转化”。

12-3.png

图3 医院完成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

12-4.png

图4 医院围肘关节系列技术成果转化签约仪式

北京积水潭医院技术转移办公室成立于2019年,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推陈出新,搭平台、建制度,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打下根基、深耕土壤。建立以医疗需求为导向的医工企合作研发模式,可最大程度发挥医疗资源的溢出效应,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活力,并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提升医疗机构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完成多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探索医疗机构成果转化路径,对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介绍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相继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59年成立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2002年成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医院拥有骨科、手外科、烧伤科、运动医学科、急诊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连续13年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一名。2016年,获批骨科机器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十四五”期间先后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入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第一批项目储备库,2022年获批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12-5.png

图5 医院外景图

团队风采

技术转移办公室注重成果转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着力培育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转移团队。目前已组建15人的技术转移专家、兼职人员队伍,涵盖临床研发、生物医学工程、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领域、多学科人才,覆盖临床需求、医工对接、中期孵化和转移转化各个环节。其中13人取得技术经纪人资格证,1人取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能够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专业化全流程服务。

12-6.png

图6 团队合影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