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过去的一年,心力衰竭(心衰)临床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心衰的进步大约以5年为一个周期,体现在国内外心衰指南,尤其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和欧洲的指南更新上。进步源于临床研究,尤其是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果,这些研究往往是以美欧学者为主来设计、实施和完成的;还源于新药的出现,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和经验丰富的美欧国际大药企和研究机构,仍是新药研究的执牛耳者。美欧心衰指南大体上5年更新一次。此次更新的代表是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衰指南和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AHA)/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衰学会(HFSA)的心衰管理指南。
此次周期性美欧心衰指南的全面更新,充分反映了过去5年心衰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新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以及此前已开始应用的另一种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RCT研究的结果。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滞”——实际上是孕育和蓄积,终于出现了爆发,具有深远影响的新药闪亮登场,新理念喷薄而出,圆了心衰学者和医师们的梦,给了患者改善预后的新希望。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新方案中包括传统的“金三角”,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激素拮抗剂(MRA)和SGLT-2i。
新方案有两个特点。一是增加了原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SGLT-2i,从而使传统的“金三角”转变为4种药物的联合方案。二是在RAS阻滞剂中,优先推荐ARNI用于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Ⅱ级和Ⅲ级的HFrEF患者,即便已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且可耐受的患者,仍建议用ARNI替代之。但在心功能Ⅰ级或Ⅳ级患者中,ARNI/ACEI/ARB可同样使用,不存在哪种药物优先的问题(PARADISE研究、LIFE研究)。
这样,传统的“金三角”就转变为新的“金三角”,后者的特征是RAS阻滞剂中以ARNI为优先选择。
GDMT指的是“遵循指南的医学治疗”,此处的医学治疗包括心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其中药物的GDMT治疗,也就是中国学者和文章中习称的“标准”或“基本”的治疗,适用于所有HFrEF患者。主要应用上述的4类药物,均为Ⅰa推荐。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所有可耐受的患者,不论心功能级别。
MRA适用于无禁忌证的心功能Ⅱ~Ⅴ级患者。
SGLT-2i适用于所有慢性心衰患者,不论有/无2型糖尿病。
利尿剂用于伴液体潴留所有患者。
即优化药物的剂量。在HFrEF患者中应递增GDMT药物剂量达到目标剂量和最大耐受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每1~2周递增和优化GDMT是恰当和有益的,要努力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关于最大耐受剂量,需要加以说明。这个名词随处可见,被捧为金科玉律,其来源于临床试验中,纳入前要求药物达到预设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实际上大多数试验中能达到目标剂量的比例并不高(1/3至1/2),剩下的就是“最大”耐受剂量。
事后分析和荟萃分析发现,疗效和剂量确有一定的相关性,剂量较大时,疗效更好。但也发现较低剂量仍旧有益。大样本RCT存在高度选择性,使之用于真实世界的心衰人群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如药物有影响病情稳定的不良反应,这些患者往往耐受性较差,递增剂量缓慢,难以达到目标剂量,甚至最大耐受剂量也较低。为了要达到“最大”,反而可能增加患者的风险。这种状况在“金三角”药物尤其RAS阻滞剂(包括ARNI)和β受体阻滞剂中尤为突出。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最大耐受剂量”在同一患者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状态下,是不同的。随病情改善,耐受剂量可上升。但是心功能Ⅲ级的重症尤其Ⅳ级患者,往往难以或不可能达到试验中要求的最大耐受剂量,因为这些RCT,纳入的几乎均为Ⅱ级或Ⅲ级患者。
因此,从实用和安全出发,不妨将最大耐受剂量改为“可耐受剂量”为妥,既为以后递增留下空间,又不鼓励增加剂量“过于”积极,以策安全。
2010年前,“金三角”的疗效已被充分证实,并推荐用于慢性HFrEF患者,小剂量起始和逐渐递增剂量之基本用法,也是清楚的。只是在应用的次序上欠缺共识。考虑到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降低血压、诱发高血钾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损害肾功能等,且具有一定的共性,可能造成叠加效应。因此,一般建议采用“序贯”方法,即酌情先用其中一种,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后,再加用另一种药。
对于良好耐受的患者,也可以两种同时起始。这种犹豫,除了这些药物上述的不良反应常见且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还源于缺乏广泛人群应用的实践和经验。2015年左右,美欧心衰指南大体上有了共识,要优先应用RAS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即中国学者所称的“黄金搭档”。这两种药均有降压作用,但后者对电解质(主要为高血钾)和肾功能影响较小,联合较为安全。在这两种药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后,检查血钾和肾功能,如无明显异常,再考虑应用MRA,形成三联。
然而,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学者倡导了“金三角”方案,其特征是MRA(在中国仅有螺内酯)与黄金搭挡同时启动,即上述3种药同时小剂量起始,再酌情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或耐受剂量。中国学者的建议,来自长期实践的积累,螺内酯在上世纪60年代即作为保钾利尿剂用于心衰,在一般剂量(如20 mg/d)下是安全有效的,且可以矫正袢利尿剂的排钾作用;还来自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的证据,提示慢性心衰患者由于RAS激活,往往体内醛固酮水平增加,后者具有促进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负面作用,从而驱动心衰的持续进展。
螺内酯可拮抗醛固酮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抗心肌纤维化和抗重构效应,此种作用甚至可能优于RAS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临床试验显示,螺内酯还可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达29%( RALES试验等),其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则效果更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