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 2025研究展播肾病学科

2025-03-24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一个多数据库模拟目标试验

发表期刊:《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IF(2023): 19.6)]

通讯作者:徐欣、聂晟

第一作者:周世煜、陈睿轩、刘娇

主要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推荐理由


本研究基于中国和英国超28万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比较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长期临床结局,揭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上的优势,同时提示其糖尿病风险差异,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重要证据。


研究解读


本研究旨在比较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但其长期临床结局(如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器官保护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差异尚未明确。为此,研究团队基于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CRDS)和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两大数据库,采用目标试验模拟的观察性队列设计,纳入约28万名新启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成年患者,通过多级倾向评分匹配(1:1)平衡混杂因素,评估两类药物的临床结局差异。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率,次要结局包括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主要肝脏不良结局(MALO)、新发慢性肾脏病(CKD)、新发2型糖尿病(T2DM)及其他他汀相关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组在6年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在CRDS数据库中,瑞舒伐他汀组的死亡率为2.57/100人年,阿托伐他汀组为2.83/100人年,风险差异(RD)为-1.03%(95% CI:-1.44%至-0.46%);在UKB数据库中,两组的死亡率分别为0.66/100人年和0.90/100人年,RD为-1.38%(95% CI:-2.50%至-0.21%)。次要结局方面,瑞舒伐他汀在降低MACE和MALO风险上同样优于阿托伐他汀,尤其在UKB数据库中,MACE的RD达-2.11%(95% CI:-3.73%至-0.48%)。然而,UKB数据显示瑞舒伐他汀组的新发T2DM风险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RD=1.50%,HR=1.25),而CRDS数据中未观察到这一差异。两种药物在CKD进展及其他他汀相关不良反应(如肌肉症状、肝功能异常)上的风险相似。分层分析表明,瑞舒伐他汀的生存获益在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人群中一致。敏感性分析(如倾向评分重叠加权)进一步验证了主要结果的稳健性。


研究结论指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及肝脏不良结局方面可能具有优势,但其潜在的新发糖尿病风险需引起关注。尽管部分风险差异的置信区间较宽且未达传统统计学显著性,但研究结果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作者强调,需结合患者个体特征(如糖尿病风险、心血管病史)权衡药物选择,并呼吁进一步研究验证这些发现的临床适用性。


专家点评


该研究通过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首次系统比较了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的长期临床结局差异,填补了指南推荐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证据空白。研究设计的核心优势在于采用目标试验模拟框架,结合多级倾向评分匹配,最大限度减少了观察性研究中的混杂偏倚。CRDS与UKB数据库的互补性(亚洲与欧洲人群、不同医疗体系)增强了结果的普适性,而长达6-10年的随访则为评估他汀类药物的远期效应提供了可靠依据。


从结果来看,瑞舒伐他汀在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上的优势可能与更强的降脂效能及抗炎、抗氧化等多效性作用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其肝脏的结果提示瑞舒伐他汀可能对肝细胞代谢负担更小,这一机制值得深入探索。然而,UKB数据中提示瑞舒伐他汀与较高的新发糖尿病的相关,这一发现与既往研究一致,可能与其对HMG-CoA还原酶的更高亲和力干扰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这一矛盾效应(心血管获益 vs. 代谢风险)凸显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临床需根据患者基线特征(如糖尿病家族史、胰岛素抵抗状态)调整药物选择。


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包括残留混杂的可能性、依赖ICD编码定义结局的潜在错误分类风险,以及剂量调整对长期结局的影响未被充分评估。此外,UKB队列中瑞舒伐他汀使用率较低可能限制统计效力。未来研究可结合生物标志物(如LDL-C动态变化、炎症指标)和基因组数据,进一步揭示他汀疗效异质性的生物学机制。


总体而言,本研究为优化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提供了高质量证据。尽管差异的临床意义需谨慎解读,但结果提示瑞舒伐他汀可能更适合高危心血管患者,而阿托伐他汀或更适用于糖尿病风险人群。


作者简介


聂晟 教授
通讯作者

临床医学博士,南方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2015-2016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Global Clinical Scholars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GCSRT) 进修。现担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大数据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流行病学和人群大数据研究,目前负责“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的建设及管理。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Review Nephrolog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JASN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总影响因子598.5。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基金2项,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1项。


徐欣 教授
通讯作者 点评专家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1996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分子药理博士学位。2002-2009任哈佛大学遗传流行病学助理教授(tenure tracked),2014年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授,2019年起兼任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慢病专委会常委。作为课题负责人和项目实施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风险预测体系”项目。主要研究领域:肾脏病流行病及疾病风险预测研究。2014 年以来先后组织完成多个基于临床大数据的肾脏流行病学研究。阐明了我国肾脏疾病谱的十年变化趋势,首次揭示空气污染是我国膜性肾病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阐明了我国成人及儿童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风险因素,首次提出基于血肌酐变化参考值的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新标准;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补充叶酸对高血压慢性肾损伤进展具有保护作用;2020 年抗疫期间开展了新冠肺炎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了我国不同地区基于血清抗体的新冠肺炎累积血清患病率,以及新冠肺炎患者血清中和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在 Nature Med、 Nature Genet、 JAMA Intern Med、 Nat Rev Nephrol、 Am J Hum Genet、 J Am Soc Nephrol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超过110 篇,论文被引用逾7900 次(H 指数 41, Google Scholar)。


周世煜
第一作者

南方医院肾内科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同年就职于国家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统计师。现担任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秘书组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骨干成员。主要研究领域方向为真实世界研究与医疗大数据挖掘。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CMAJ、Annals of intensive care、CJAS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


陈睿轩
第一作者

南方医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核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真实世界研究与医疗大数据分析。参与构建“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协作网”并主导数据清洗、标准化及质控工作,擅长生存分析、纵向数据建模及机器学习算法。以共同第一作者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


刘娇
第一作者

南方医院肾内科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流行病学和人群大数据研究。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CMAJ等期刊发表 SCI论文 4篇。


团队介绍



徐欣团队.png

南方医院肾内科徐欣团队在慢性病流行病学和风险预测研究领域享有国际声誉。近年来,徐欣团队先后组织完成了多个基于大数据的肾脏流行病学研究,阐明了我国肾脏疾病谱的十年变化趋势,首次揭示空气污染对膜性肾病的影响;阐明了我国成人及儿童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风险因素,首次提出基于血肌酐变化参考值的儿童 AKI 诊断新标准;首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补充叶酸对高血压慢性肾损伤进展具有保护作用;发现预测 AKI 发病及进展的新生物标志物,建立了急性心肾综合征、心脏大手术等患者人群的 AKI 风险预测模型。团队的研究结果发表在 New Eng J Med、 Lancet、 Nat Med、 JAMA、 J Am Soc Nephrol 等医学和领域顶级期刊。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项。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