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年1月12日,由卫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仑伐替尼(乐卫玛®)中国上市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仑伐替尼在中国成功上市,成为十年来中国第一个被批准作为肝癌一线系统治疗的新方案,也标志着中国肝癌系统治疗将开启新的篇章。
会议期间,本报特别采访了本报特别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邀请其就仑伐替尼上市对我国肝癌临床实践的影响及相关用药经验分享了看法及体会。
访谈实录
《论坛报》:此次仑伐替尼在中国正式上市,您认为这对于我国肝癌临床实践将产生何种影响?
樊嘉院士:目前晚期肝癌的治疗药物屈指可数,且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新上市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仑伐替尼,可对VEGFR及FGFR等靶点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仑伐替尼一线治疗HCC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其上市对于广大肝癌患者而言是一个福音。
此外,学术界也在对仑伐替尼与化疗药物、其他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药物的联合或序贯应用进行积极探索,期待这些用药方案能够带来“1+1>2”的治疗效果。随着仑伐替尼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未来还需要临床医生不断探索其合适的用药时机及用药方案,从而为更多肝癌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争取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论坛报》:目前,仑伐替尼已经开始在临床中进行使用,您是否能跟读者分享一下仑伐替尼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经验?
樊嘉院士:目前,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手段较为匮乏,介入治疗、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的疗效相对有限,而治疗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轻的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则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对手术、介入治疗等治疗手段与仑伐替尼的联合应用进行了探索。
临床上,我们遇到了1例晚期肝癌患者,其在就诊时肿瘤已出现腹膜及腹腔转移,并引起了大量腹水。在使用仑伐替尼后,患者短时间内腹水消失、腹腔肿瘤消失且肝脏肿瘤也出现了明显缩小。随后,临床采用了仑伐替尼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个月后,患者影像学检查未见肝内及腹腔病灶,这是1例仑伐替尼临床治疗有效的典型病例。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患者在使用仑伐替尼后短期内肿瘤发生明显缩小,这为患者后续接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放疗或其他药物治疗争取了机会及时间。我们相信,随着仑伐替尼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未来将有更多肝癌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益。
整理编辑 |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茜
审校 |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