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有人说,过敏居然还有专门的国际疾病日?过敏很常见吗?其实,过敏性疾病还真的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最常见的六大慢病之一,成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
过敏性疾病是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可贯穿人的一生,且有遗传易感性。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疾病;过敏性疾病经常伴随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鼾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过敏性疾病影响了40%的人群,全球范围内约有4亿人患有过敏性鼻炎,3亿人患有哮喘,2.5亿人有食物过敏。近年来,我国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逐渐接近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
过敏性疾病的防治遵循“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原则:
1. 环境控制:避免或减少过敏原;
2. 过敏原疫苗脱敏治疗;
3. 抗过敏药物控制症状;
4. 患者健康教育。
其中,抗过敏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对症治疗方法。那么抗过敏药物都有哪些呢?以下作一简要介绍。
1.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产生和激活、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以及诱导抗炎物质的产生等多种机制,显示出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是最常用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
代表:
1) 严重过敏反应:口服、肌肉和静脉注射,如泼尼松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
2) 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3) 过敏性鼻炎:鼻喷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4) 特应性皮炎:外用糖皮质激素,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复方氟米松软膏,地奈德乳膏等;
5) 过敏性结膜炎:糖皮质激素局部点眼,如氟米龙滴眼液
作用机制:抑制组胺H1受体活性,阻断组胺引发的过敏反应。
代表:
1) 第一代: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
2) 第二代: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氮卓斯汀等;
3) 第三代: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等。
作用机制:与白三烯受体高亲和性结合,拮抗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
代表: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
作用机制:能激动分布在气道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是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
代表:
1) 短效: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克伦特罗等;
2) 长效:沙美特罗,福莫特罗,茚达特罗,维兰特罗等。多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哮喘,如倍氯米松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作用机制: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低浓度茶碱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代表:氨茶碱,多索茶碱等。
作用机制: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缓解气管平滑肌痉挛和黏膜水肿,降低哮喘患者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敏感性。
代表:色苷酸钠。
作用机制:扩张支气管,吸入剂是治疗哮喘的首选给药方式。
代表:
1) 短效:异丙托溴铵,如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仅作为哮喘的急性发作用药;
2) 长效:噻托溴铵,如噻托溴铵喷雾剂,可用于治疗中-重度哮喘。
1) 皮肤外用药物
外用糖皮质激素:一线治疗用药;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1%吡美莫司乳膏,0.1%他克莫司软膏;
外用H1受体拮抗剂:如1%苯海拉明霜剂,5%多塞平乳膏;
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5%乙氧苯柳胺软膏;
外用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如2%克立硼罗软膏
2) 鼻腔局部用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鼻用抗胆碱药,鼻腔盐水冲洗。
奥马珠单抗:人源化单克隆抗IgE抗体,用于经吸入型局部糖皮质激素和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
度普利尤单抗:用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作者: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品信息科 郑绮姗 主管药师
来源:岭南药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