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抗栓药物如何选?这些文章来解惑!丨神经领域年度干货

2022-12-29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非原创
点击进入专题

微信图片_20221129131621.jpg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个体差异性:5%~45%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无效,4%~30%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无效。出血事件是抗血小板药物重要的不良事件。因此,如何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对提高一级、二级预防、急性期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末附相关指南/共识PDF下载


如何判断抗血小板药物在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这两方面判断!


判断抗血小板药物在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药物基因组学,第二则是血小板聚集功能。

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检测主要包括CYP2C19基因检测、PRAR基因检测。

药物基因组学表明,基因的多态性是影响氯吡格雷疗效的最重要内源性因素。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概念

临床抵抗:临床表现为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了心脑血管病事件。

生化抵抗:体外试验发现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药物后不能引起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改变。


2010年5月,美国FDA宣布用氯吡格雷的时候应考虑个体化推荐检测CYP2C19基因型,协助临床医生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

CYP2C19基因检测

代谢速度

基因型

超快代谢型

*1/*17   *17/*17

快速代谢型

*1/*1

中速代谢型

*1/*2       *1/*2

慢代谢型

*2/*2        *3/*3       *2/*3


超快代谢型或快速代谢型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出血风险也较大。而中、慢代谢型疗效较差。

徐运教授团队曾对CYP2C19基因型影响氯吡格雷的疗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YP2C19 2* 或 3*基因型的患者,支架后卒中复发事件增多。 


image.png


不仅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型有关,而且国内的研究还发现,PEAR rs12041331与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image.png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方法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LTA)光比浊、血小板抑制率-血栓弹力窗(TEG)、血小板闭合试验(PFA)

血小板聚集试验(LTA)光比浊法

image.png

诱导剂的选择非常关键!必须根据不同药物的聚集率/抑制率选择不同的诱导剂。

诱导剂的选择

阿司匹林诱导剂-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

氯吡格雷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

血小板抑制率-血栓弹力圈(TEG)

image.png


注意:血小板抑制率和氯吡格雷的参考范围应在50%~90%,大于90%出血风险也会增加。


血小板闭合试验(PFA)

image.png

三种方法的比较

image.png


总之,三种方法总体上对阿司匹林更敏感,而对氯吡格雷的区分作用不佳。血栓弹力图无法准确判断氯吡格雷的疗效,另两种方法敏感度好于血栓弹力图法。

上述问题的出现可能由于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或是ADP途径在血小板激活过程中更易受其他路径的影响,以及检测方法自身也存在局限性。

来源:徐运: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及评估丨CSA&TISC2022


相关研究述评

CHANCE2试验中,在均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相比卒中复发绝对风险降低1.6%,这表明了卒中复发风险的降低绝大部分来自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根据个人基因特征进行相应的抗血小板治疗看来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它会使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更好。

37b8c68b-d8b5-4fc5-bffa-8f524dc02040.jpg

内容详见:

NEJM述评:CHANCE-2研究开创基因指导下的抗血小板精准治疗先河


缺血性卒中何时使用双抗治疗?


image.png(点击查看大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部分内容尚未获得指南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谨慎选择。在某些情况下,抗治疗虽然可能有更大获益(预防卒中复发),但可能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由于有很多相关临床试验在开展时已经排除了不适宜双抗治疗的人群,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权衡双抗的获益与风险之后进行决策。


来源:缺血性卒中何时使用双抗?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


研究速递

研究一:与卒中后8~14天开始启动DAPT(含西洛他唑)相比,发病后15~180天开始长期DAPT(含西洛他唑)策略在卒中二级预防方面更加有效(相比于单药),并且未增加出血的风险。


20d17d0d-9bd9-4a1f-893e-5f02c75998e2.jpg

内容详见:

Neurology: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周后应该更换为联合西洛他唑的双抗?


研究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缺血性获益大于大出血的风险,这个数据支持这些患者使用为期30天的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a7a560f6-a2a9-418c-8662-b4631cc2f855.jpg

内容详见:

Neurology: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最佳持续时间


缺血性卒中预防,阿司匹林怎么用?


指导规范这么说!

《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规范指导摘要如下:


  •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危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10%),推荐充分考虑获益与风险后,个体化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ASCVD低危人群(10年ASCVD发病风险<10%),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用药。 

  • 对于治疗获益可能超过出血风险的女性高危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100 mg/隔天)进行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 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ASCVD低风险的成年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一级预防。 


  • 对于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45 ml/(min·1.73 m2)患者,可考虑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首次脑卒中的发生。但该建议不适用于严重慢性肾脏病患者[4或5期,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1.73 m2)]


来源:脑卒中预防,阿司匹林您用对了吗?


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Q: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卒中(脑梗)一级预防中怎样使用?
北京医院龚涛教授

这一问题非常受关注。2019年,在我们撰写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之前,很多文献是支持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之后,随着一些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我们发现在一级预防中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不太大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一级预防呢?基本原则是采用弗雷明汉评分计算,10年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超过10%

怎样计算风险评分呢?基本上,如果患者有3个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或病因,其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超过10%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例如,患者为65岁的老年人,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这就是3个危险因素。

由于目前发现的阿司匹林获益没有那么明显,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一级预防

临床还有一种情况,即很多人做颈动脉超声发现有斑块,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事实上,颈动脉狭窄至少要达到轻度狭窄,即狭窄程度超过30%,才可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如果仅仅发现有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有斑块,但没有狭窄,不需要启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一级预防。

此外,即使患者10年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超过10%,但有出血风险,如有胃溃疡、易发生皮肤淤血等情况,也不建议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一级预防

总之,在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一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获益是不足的,使用阿司匹林要谨慎。但对于已经发生了缺血性卒中(脑梗死)的患者,在预防其复发时,阿司匹林的获益是肯定的,应该尽快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预防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复发。

专家锦囊

af05d226-9a6d-41b8-b32e-e41e32ee363a.jpg

阿司匹林在脑梗一级预防中怎样使用?
点击进入


更多专家锦囊点击获取

如何看待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病预防中的应用?

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他汀是否需要终身服用?

缺血性卒中患者何种情况需要给双抗负荷剂量?

急性脑梗患者抗板及溶栓治疗后,心率、血压下降,怎么办?


卒中患者出血转化,如何重启抗栓治疗?


静脉溶栓后重启抗栓治疗

2019年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 需要抗栓治疗时,对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脑叶出血患者建议避免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以防增加出血复发风险(Ⅱ级推荐,B级证据)。

  • 当具有抗栓药物的明显指征时,非脑叶出血患者可以应用抗凝药物,所有ICH患者都可应用抗血小板单药治疗(Ⅱ级推荐,B级证据)。

  • 当有明显的抗凝药物使用指征时,抗凝药物相关性ICH重启抗凝治疗的最佳时间尚不明确。在非机械性瓣膜房颤患者中,至少在4周内应避免口服抗凝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如果有使用指征,ICH后数天可开始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尽管其最佳使用时间尚不清楚(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

出血转化后可根据患者临床评估结果,个体化重新启用或继续使用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对于症状性出血转化的患者,应评估患者临床情况并权衡利弊,待病情稳定后10 d至数周后开始抗栓治疗。


来源:卒中诊疗“痛点”: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后“出血转化”及后续抗栓重启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如何抗栓?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sICAS)是全世界最常见的卒中原因之一,并且与卒中复发的高风险相关。


  • 作为sICAS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325 mg/d抗栓,而不是使用抗凝剂(比如:华法林)(B级推荐)。


  • 建议在阿司匹林基础上添加氯吡格雷75 mg/d,持续90天,以进一步降低严重颅内狭窄(70%~99%)患者的卒中风险。这些患者从缺血性脑卒中转化为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较低(B级推荐)。


  • 对使用上述方案临床医生有顾虑时,可能会推荐阿司匹林添加西洛他唑200 mg/d,持续90天联合抗栓,以减少出血性风险(C级推荐)。


指南指出,这种方案可作为氯吡格雷者和亚洲人群的替代抗栓方法。


来源:有症状颅内动脉狭窄该如何降压和抗栓?


荐读,精品文章!




↓神经领域年度干货↓
限时免费开放
11
神经内科医生应该学习的CT、MRI知识,太丰富了!

缺血性卒中分期、颅脑外伤等多疾病CT、MRI表现及诊断思路,一文收录!

开放时间:2022年12月18日

12
神经影像病例,读图实战!

从常见病到罕见病,实例阅片思路更清晰!

开放时间:2022年12月20日

13

卒中不会定位诊断和评估?看完这篇清清楚楚!


多图表总结卒中定位与评估!

开放时间:2022年12月26日


相关链接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有什么特点?


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


脑血管“再通”与“再灌注”,有什么区别?


血管源性孤立性眩晕


吐血总结:神经内科43条宝贵经验 !


头颅CT如何预判超早期脑梗死?


【“神”问妙答 】时间窗不确定的临床症状轻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否溶栓?


头晕怎样进行鉴别诊断?【“神”问妙答 】


颈动脉蹼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不同时期,MRI影像学有何特点?


徐运: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及评估丨CSA&TISC2022


轻型卒中或TIA,这种情况要重视降脂治疗!


Stroke:脑小血管病的降压药物首选ACEI ?


神经影像问答:脑干梗死后华勒氏变性(WD)有什么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


疑难探究丨向日葵综合征(SFS)


侧支循环,CTA如何评估?


缺血性卒中患者何种情况需要给双抗负荷剂量?【“神”问妙答 】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一例并指南复习


患者是真晕还是假晕?


Neurology:脑小血管病越严重,血肿体积越小,血肿扩大概率越低


【综述】进展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迟发性脑缺血:升压和正性肌力治疗方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