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当慢阻肺与心血管疾病并存时,两者原则上均应按照相应的指南进行稳定期的长期管理。
根据现行临床指南,整体而言,合并IHD、心力衰竭、高血压和房颤的慢阻肺患者,无需特别调整慢阻肺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但需注意的是,个别患者对吸入的支气管舒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和茶碱类药物特别敏感,存在诱发房颤等心律失常的风险,此类反应通常在开始应用早期出现,对于多数可以耐受的患者,长期应用不增加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有心血管合并症,尤其是房颤患者,开始应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茶碱类药物,需要询问用药史并监测用药后的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例如减量使用或避免使用。
慢阻肺稳定期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和健康状况,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慢阻肺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胆碱药、β2受体激动剂、长效抗胆碱药(LAMA)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复合药物、茶碱类等。
1.抗胆碱能药 LAMA是慢阻肺稳定期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主要通过与M1、M3受体结合发挥支气管舒张作用;因舒张支气管的同时,可减轻肺过度充气,改变胸腔内压力,对心血管系统可能会产生有益影响。多项长期治疗的研究结果显示,LAMA在慢阻肺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并未增加心血管风险和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然而在部分敏感的患者中,LAMA可能增加心率,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心悸,故应根据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差异调整LAMA使用剂量。
2.β2受体激动剂 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LABA。有研究发现接受SABA吸入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发生房颤和心肌梗死的风险更高。与抗胆碱能药物类似,LABA在缓解肺过度充气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血流动力学指标,且有研究提示其减轻呼吸困难的作用也与改善右心室顺应性相关。LABA还可引起血管扩张,与高血压发病率降低相关。虽有研究提示启动LABA治疗的30 d内慢阻肺患者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但长期LABA使用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LAB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导致心率增加、心悸、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反射性心动过速,这可能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故对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充分结合临床实际调整LABA剂量或停用LABA。
3.联合制剂 二联支气管舒张剂(LABA/LAMA)具有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使得其中每种单组分的药物剂量减少,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在一项采用吸入格隆溴铵/茚达特罗二联支气管舒张剂的研究结果中显示,与安慰剂比较,能够降低肺过度充气患者的残气量,同时显著改善左/右心室终末期舒张容积以及每搏输出量,提示其在改善心功能方面的额外获益。此外,二联支气管舒张剂长期使用,与ICS/LABA相比可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呼吸困难,两者在心功能获益上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在安全性方面,对于心血管风险增高的慢阻肺患者,二联支气管舒张剂的长期心血管安全性良好。
ICS不单独用于慢阻肺治疗,通常与支气管舒张剂联合使用;ICS/LABA联合治疗在改善症状和健康状况、降低急性加重风险等方面,优于单用ICS或LABA。目前ICS对于全身炎症和心血管系统的获益仍不明确。在安全性方面,有研究表明吸入三联疗法(ICS/LABA/LAMA)与二联支气管舒张剂相比,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含ICS的治疗方案与支气管舒张剂或安慰剂比较,均未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荟萃分析亦显示三联疗法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4.茶碱类药物 我国2021年慢阻肺诊治指南推荐,缓释型或控释型茶碱口服可能对慢阻肺稳定期具有一定治疗效果。茶碱不仅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PDE)使支气管舒张,还可抑制PDE和神经肽释放,发挥抗炎作用。然而茶碱的治疗窗窄,药物不良反应和剂量高度相关,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痛、胸痛、失眠、兴奋、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尽管茶碱可以降低肺血管阻力并改善心室功能,但有研究提示茶碱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相关,对于有严重心脏病或相应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茶碱。茶碱还可增加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故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尤为重要;当血液中茶碱浓度>5 mg/L即有治疗作用,而>15 mg/L时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增加。茶碱和临床常用药物存在的相互作用需要关注,包括红霉素、环丙沙星、别嘌呤醇、5-羟色胺摄取抑制剂氟伏沙明、西米替丁及5-脂氧合酶抑制剂等。
5.其他药物 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同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也有较好的疗效。某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可能会引起心肌细胞复极异常、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另有研究和病例报道显示,阿奇霉素可延长QT间期,并在极少数情况下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因此,大环内酯类药物禁用于先天性长QT综合征。
罗氟司特是一种新型慢阻肺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PDE-4发挥抗炎作用,并能有效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率。有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罗氟司特可减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
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慢阻肺对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耐受良好,β1受体阻滞剂在个别患者可恶化肺功能,但在慢阻肺不是禁忌,宜从小剂量起始,密切监测气道阻塞症状。针对慢阻肺的治疗药物ICS和β受体激动剂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优化慢阻肺管理可改善心功能。
1.β1受体阻滞剂 已被广泛证实可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房颤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获益。研究显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不影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慢阻肺患者的FEV1和呼吸道症状,而且不影响β2受体激动剂的治疗反应。对于合并IHD、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慢阻肺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更好的临床预后相关。近期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非选择性β阻滞剂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均可以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而且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还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提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优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此合并慢阻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按照指南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合并慢阻肺的心血管病患者,仍存在对于β1受体阻滞剂使用的顾虑,导致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不充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适应证的慢阻肺患者中,美托洛尔可能会增加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的风险,因此,慢阻肺患者在应用β1受体阻滞剂之前应把握适应证。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ACEI与ARB广泛用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并且可改善左心室重构,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一般情况下,在合并慢阻肺的患者中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CEI和ARB有助于延缓肺气肿进展,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能力,并且与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后90 d病死率降低呈正相关性。考虑到5%~20%使用ACEI的患者出现咳嗽的不良反应,有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因此建议将ACEI作为二线用药。
3.他汀类药物 不仅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还具有稳定斑块、减轻炎症、逆转内皮功能障碍和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等多种降脂机制以外的作用,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具有明确的生存获益。对于慢阻肺患者,早期的观察性研究提示他汀对于慢阻肺患者改善症状和预后可能有一定益处。虽然一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并未观察到他汀对于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获益,但最近两项荟萃分析显示他汀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的全因死亡和急性加重风险,改善活动耐量;而且最近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也显示辛伐他汀(40 mg/d)可延长首次出现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时间并减少急性加重频次。因此,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且具有他汀类药物适应证的慢阻肺患者,应遵循指南使用他汀类药物。
4.抗血小板药物 在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及血栓形成的药物中,抗血小板药物起着重要作用,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在慢阻肺患者中的相关研究数据有限。一项为期1年的队列研究显示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助于降低慢阻肺患者的死亡风险;另一项前瞻性研究同样提示,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改善需要长期氧疗的慢阻肺患者的生存率。此外,慢阻肺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与急性加重频次减少、呼吸困难减轻,院内病死率降低、机械通气使用减少和住院时间缩短相关。因此,对于合并IHD的慢阻肺患者,应遵循指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5.利尿剂 可降低心脏前负荷及充盈压,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此外,也有研究探索了利尿剂在治疗AECOPD中的潜在作用,提示联合利尿剂和血管舒张剂有助于降低AE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但亦有研究显示襻利尿剂可诱发代谢性碱中毒,降低化学感受器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肺泡低通气,而停用襻利尿剂则可降低外周性水肿的慢阻肺患者的PaCO2。近期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间断使用利尿剂特别是襻利尿剂可能增加慢阻肺患者的住院率和肺炎发生率,并增加病死率。因此,在合并心力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监测PaCO2的水平。
6.钙通道阻滞剂 可抑制多种钙通道依赖的心血管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促进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扩张,主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钙通道阻滞剂在慢阻肺患者中的相关研究数据有限。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有助于改善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慢阻肺患者的肺血管阻力和氧输送能力,但依拉地平并未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活动能力。一般情况下,钙通道阻滞剂不影响慢阻肺的病情及药物治疗。
节选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管理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