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器官捐献,在我国曾是一个令人讳莫如深的话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器官来源渠道不公开、透明,许多国人不愿意谈论器官捐献。而如今,器官全来源于公民自愿捐献,人们意识到,对于不幸离世的器官捐献者来说,他们的生命可以换一种形式在世界上延续;对于接受捐献成功移植器官的患者来说,他们将重获新生。
过去十几年里,从年均寥寥无几的自愿遗体捐献到现在每年数以千计的捐献事迹频频“感动中国”,从一度停滞的器官移植困境到现在每年数万例移植手术,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正从备受诟病到有序发展,走向法治化与公开透明,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服务。
黄洁夫教授
改革,离不开党和政府“壮士断腕”的决心!
2005年,中国器官移植法制化建设迈出了第一步!2005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的卫生高层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面对西方国家代表的攻击和质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决支持下,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黄洁夫教授在会上坦承中国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主要来源的事实,并表达了将推进改革,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移植体系的决心!这是中国首次就这一问题向国际社会正面回应,“壮士断腕”的勇气表明了中国推进器官移植事业改革的坚定决心!
破釜沉舟的勇气后是雷厉风行的行动!2007年,国务院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国器官移植事业开始走向法治化,条例对相关法律责任以及公民合法权益的维护做出了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买卖人体器官,出卖自己身体的器官也是违法行为,依条例将移植医院从600多家减少到169家,限制“移植旅游”,中国器官移植事业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发展的轨道。2011年,原卫生部下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简称“中国分类标准”:即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心死亡器官捐献(DCD)、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同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施行,器官买卖和非自愿摘取器官“入刑”。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确保器官捐献移植的透明、公正、可溯源性。2015年1月1日,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自此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进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十年磨一剑”,让世界了解“中国模式”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把人民群众需要高质量的器官移植服务作为我们的使命,”全国第十二届政协常委、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教授进一步介绍到,与此同时,我国公民器官捐献体系亦日臻完善。2010年,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启动,天津、上海、广东等19个省份陆续成为试点地区,并建立5个体系——器官捐献体系、器官获取与分配体系、器官移植临床服务体系、器官移植后科学登记体系和器官移植监管体系。遵循人道主义救助原则,使器官捐献公开、透明、无偿: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保证器官分配的公正,器官获取组织(OPO)确保移植器官质量,器官移植登记体系保障患者安全,监管机制监督条例贯彻执行。
坚持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自愿、无偿原则,杜绝“移植旅游”,保障器官捐献者和接受者权利;交通、航空、铁路等多部门联合出台绿色通道工作机制,保障人体捐献器官顺利转运;明确红十字会参与器官捐献的第三方职责,由红十字组织对困难家庭开展人道主义救助……以人为本、遵循伦理、符合国情的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伴随着我国器官捐献法制化、规范化的转变,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也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肯定。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的交流从原来的“三不”政策:不接受中国器官移植专家进入器官移植协会、不准中国学者在世界上发言、不准中国器官移植文章在世界上发表,到与国际同行紧密联系、协作,我们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器官移植学会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器官移植就如同一艘船,中国曾经不在船上,而如今中国已经与国际器官移植界一道,协力让这艘船越行越快,中国的努力也在引领船的方向,”世界卫生组织器官移植主管官员如是说到。
“圣人之过,如日月之蚀,错之,众人检视,改之,众人仰之!”2017年在梵蒂冈举行的世界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上,工作在器官捐赠与移植事业第一线的黄洁夫教授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并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生动讲述了中国故事,铿锵有力地说道,“我国的器官移植建立在法制化基础之上!”
中国正在积极融入世界器官移植大家庭,正在逐步实现从规则参与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转变,为器官移植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从国际器官移植大会到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到全球践行伦理峰会,再到世界卫生大会边会……中国专家的身影在世界器官移植舞台上频频闪耀,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原则的“中国模式”成为国际器官移植会议屡屡提及的关键词。“‘中国模式’为相同文化背景的国家提供了模板,” 世界卫生组织称赞这是“中国的创新”!
器官移植,“生命的接力”
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器官捐献、移植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2010年器官捐献试点以来,27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117个OPO,并在“中国模式”的框架内摸索出多种适合本地区、本单位发展的OPO模式,现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169家。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改革,同样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从2015年至2018年,我国器官捐献数量连续三年保持年均20%的增幅。2015年完成捐献2766例,捐献大器官7785个,我国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PMP)大幅度增长,年捐献数量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2015年实施器官移植手术突破1万例,位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我国共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080例,捐献大器官11296个,较2015年提高近50%,年捐献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完成器官捐献5146例,实施器官移植手术超过1.6万例,PMP达3.72。2018年,器官捐献达6302例,实施器官移植手术20201例。
器官捐献是神圣的事业,是生命从终结走向新的开始。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选择。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从不被了解、不被理解,到如今令世界瞩目的全新模式,中国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不仅走上了世界舞台,更在走向舞台的中央。中国将继续攀登,进一步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跨国人员交流与合作,推动器官移植改革向纵深迈进,与世界共享中国的经验与智慧,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共创人类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美好未来!
(中国医学论坛报 潘慧敏 整理,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 冯小健 审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