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链接回顾
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一)生活方式干预
宜清淡饮食,避免刺激、粗糙食物,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对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NSAID的患者,是否停药应权衡获益和风险,酌情选择。
(二)药物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病因、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增加黏膜防御能力,促进损伤黏膜愈合是治疗基础。
1.对因治疗:
(1)Hp阳性慢性胃炎:根除Hp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的发生和发展,甚至有可能部分逆转萎缩。目前推荐根除治疗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0 d或14 d,停药1个月后复查。需要注意的是,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高,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我国多数地区为抗菌药物高耐药地区,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4 d,除非当地的研究证实10 d治疗有效(根除率>90%)。
(2)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莫沙比利(5 mg/次、3次/d)等;铝碳酸镁(1 g/次、3~4次/d)可以结合胆汁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胃黏膜损伤。熊去氧胆酸可以降低胆汁内其他的胆汁酸,缓解胆汁酸对细胞的毒性,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
(3)药物相关性慢性胃炎:首先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治疗目的评估患者是否可停相关药物;对于必须长期服用的患者应进行Hp检测,阳性者应进行Hp根除治疗,并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加强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PPI是预防和治疗NSAID相关消化道损伤的首选药物,优于H2受体抑制剂(H2RA)和胃黏膜保护剂。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应避免长期服用,并注意PPI的不良反应。
2.对症治疗:
(1)以上腹部灼热感或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PPI或H2RA、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是慢性胃炎治疗的基础,如硫糖铝、铝碳酸镁、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片等。
(2)以上腹饱胀、嗳气、早饱、恶心等为主要表现时,可选择促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与进食相关的中上腹部饱胀、纳差等可应用消化酶,如米曲菌胰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复方消化酶等。消化酶联合促动力药效果更为明显。
(3)伴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常规治疗无效和疗效差的患者可给予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如焦虑抑郁症状比较明显,应建议患者就诊精神卫生专科。
3.中医药及其他治疗:
中医治疗胃炎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辨证施治,目前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针灸治疗对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作用,用温灸配合艾灸,可有效缓解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症状,适用于基层临床工作者。
疾病管理
(一)管理流程
慢性胃炎患者基层管理流程见图2。
图2 慢性胃炎患者基层管理流程
(二)筛查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阳性体征少,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肝胆胰腺疾病等鉴别。如果近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消化不良症状、吞咽困难、消瘦、黑便、贫血、腹部肿块、黄疸、水肿等症状体征时需要做胃肠镜检查,包括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排查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
初步筛查方法包括外周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ESR、CRP、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以及腹部超声、胃肠镜检查等。
(三)随访评估
1.全面病史评估,评估疾病诊治及症状复发情况,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应重视和警惕原发病不能解释的新发症状,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病例,必要时转诊。
2.评估Hp感染状态,对于已行根除治疗者要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根除成功与否。
3.血清PGⅠ、PGⅡ以及G-17的检测,结合抗Hp抗体有助于胃癌风险分层,辨识出高危个体进行胃镜检查。
4.对于活检病理中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1年左右随访1次胃镜。
5.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证明标本并非来自于癌旁者,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6个月左右随访1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一级预防
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食物;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倡公筷及分餐制减少感染Hp的机会。
(二)二级预防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及一级亲属中患有胃癌的危险人群纳入管理,定期随访。对于低叶酸水平患者,可适量补充叶酸,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状态。Hp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并遵医嘱复诊,情况允许时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对于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转诊上级医院。
(三)三级预防
针对慢性胃炎患者指导合理用药,控制症状。对于伴有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癌变者,需内镜下治疗,伴有中重度萎缩和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要定期内镜检查随诊。
预后
预后取决于病因。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会减轻,但复发很常见。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改善或逆转;肠上皮化生通常难以逆转;轻度异型增生可以逆转,但重度者易转变为胃癌。
文章节选自《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