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治疗

2021-05-01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慢性胃炎

点击链接回顾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病因及分类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诊断


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一)生活方式干预

宜清淡饮食,避免刺激、粗糙食物,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对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NSAID的患者,是否停药应权衡获益和风险,酌情选择。


(二)药物治疗:

应根据患者的病因、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增加黏膜防御能力,促进损伤黏膜愈合是治疗基础。


1.对因治疗:

(1)Hp阳性慢性胃炎:根除Hp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的发生和发展,甚至有可能部分逆转萎缩。目前推荐根除治疗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疗程为10 d或14 d,停药1个月后复查。需要注意的是,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高,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我国多数地区为抗菌药物高耐药地区,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4 d,除非当地的研究证实10 d治疗有效(根除率>90%)。

(2)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莫沙比利(5 mg/次、3次/d)等;铝碳酸镁(1 g/次、3~4次/d)可以结合胆汁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胃黏膜损伤。熊去氧胆酸可以降低胆汁内其他的胆汁酸,缓解胆汁酸对细胞的毒性,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

(3)药物相关性慢性胃炎:首先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治疗目的评估患者是否可停相关药物;对于必须长期服用的患者应进行Hp检测,阳性者应进行Hp根除治疗,并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加强抑酸和胃黏膜保护治疗。PPI是预防和治疗NSAID相关消化道损伤的首选药物,优于H2受体抑制剂(H2RA)和胃黏膜保护剂。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应避免长期服用,并注意PPI的不良反应。


2.对症治疗:

(1)以上腹部灼热感或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PPI或H2RA、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是慢性胃炎治疗的基础,如硫糖铝、铝碳酸镁、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片等。

(2)以上腹饱胀、嗳气、早饱、恶心等为主要表现时,可选择促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与进食相关的中上腹部饱胀、纳差等可应用消化酶,如米曲菌胰酶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复方消化酶等。消化酶联合促动力药效果更为明显。

(3)伴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常规治疗无效和疗效差的患者可给予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如焦虑抑郁症状比较明显,应建议患者就诊精神卫生专科。


3.中医药及其他治疗:

中医治疗胃炎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辨证施治,目前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针灸治疗对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作用,用温灸配合艾灸,可有效缓解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症状,适用于基层临床工作者。


疾病管理


(一)管理流程

慢性胃炎患者基层管理流程见图2。

图片

图2  慢性胃炎患者基层管理流程



(二)筛查

慢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阳性体征少,仅根据临床表现难以与消化性溃疡、胃癌、肝胆胰腺疾病等鉴别。如果近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消化不良症状、吞咽困难、消瘦、黑便、贫血、腹部肿块、黄疸、水肿等症状体征时需要做胃肠镜检查,包括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排查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

初步筛查方法包括外周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ESR、CRP、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以及腹部超声、胃肠镜检查等。


(三)随访评估

1.全面病史评估,评估疾病诊治及症状复发情况,生活方式改善情况,应重视和警惕原发病不能解释的新发症状,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病例,必要时转诊。

2.评估Hp感染状态,对于已行根除治疗者要行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根除成功与否。

3.血清PGⅠ、PGⅡ以及G-17的检测,结合抗Hp抗体有助于胃癌风险分层,辨识出高危个体进行胃镜检查。

4.对于活检病理中有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应1年左右随访1次胃镜。

5.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证明标本并非来自于癌旁者,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6个月左右随访1次;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预防与健康教育

(一)一级预防

在一般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食物;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倡公筷及分餐制减少感染Hp的机会。


(二)二级预防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及一级亲属中患有胃癌的危险人群纳入管理,定期随访。对于低叶酸水平患者,可适量补充叶酸,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状态。Hp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并遵医嘱复诊,情况允许时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对于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应及时转诊上级医院。


(三)三级预防

针对慢性胃炎患者指导合理用药,控制症状。对于伴有上皮内瘤变或早期癌变者,需内镜下治疗,伴有中重度萎缩和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者要定期内镜检查随诊。


预后

预后取决于病因。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会减轻,但复发很常见。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改善或逆转;肠上皮化生通常难以逆转;轻度异型增生可以逆转,但重度者易转变为胃癌。

文章节选自《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