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状态,涉及多学科、多系统,诊疗难度大,致死率、致残率高,被称为“心血管系统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肺动脉高压的早期症状通常不典型,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的气促、疲倦、呼吸困难,容易漏诊。当前数据表明,全球约1%的成年人患有肺动脉高压,65岁以上的人群中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可达10%。
然而,却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心脏彩超(心超)检查时被告知有“轻度肺动脉高压”。这引发了人们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误解,导致过分焦虑担心。近期,我们对我院心超检测的轻度肺动脉高压进行长期(5年)以上的随访观察,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结合我们研究结果,对心脏彩超提示轻度肺动脉高压这一现象进行客观剖析。
01
心超是疑诊肺动脉高压患者首选的筛查方法。
肺动脉高压是指由不同病因和多种发病机制导致肺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升高,最终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其病因复杂、预后差。肺动脉高压的本质是肺血管发生了进行性的病变(硬化),导致肺动脉压力持续性升高,而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会导致右心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产生相应症状并影响寿命。肺动脉高压其诊断标准为: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而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其上限不超过20 mmHg。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尽管技术已非常成熟,仍然是一种侵入性有创伤性手术,因此无法用于估计普通人群的肺动脉压或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心超由于具有无创性、简便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是疑诊肺动脉高压患者首选的筛查方法。
02
心超测量肺动脉收缩压(PASP)≥40mmHg界定为肺动脉高压。
通常在做心超时都会估测PASP。临床上,根据心超测量的PASP,将肺动脉高压分为3个等级:40~49 mmHg为轻度、50~69 mmHg为中度、70 mmHg以上为重度(不同医院标准不一)。通过心超,医生还可以明确否存在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结构、功能的异常用于提示肺动脉高压可能的病因。此外,心超直观地观察心脏各结构、功能及其周围血管情况,包括下腔静脉、肺动脉直径。这些参数对于全面评估肺动脉高压非常重要。然而,心超测量的肺动脉压力是收缩压(诊断标准中使用的是导管测量的平均压),通过公式估测,并非直接测量所得,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因此可能存在着误差。另外,心超显示肺动脉高压病不意味着患者真的就患了肺动脉高压,特别不一定就是患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需要结合临床以及患者自身身体状态综合判断。
03
心超发现肺动脉高压不等于真正患有肺动脉高压,尤其是轻度肺动脉压力升高。
不少患者在心超检查时被诊断为“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往往对此过分焦虑,频繁就诊。尽管多项研究已肺动脉高压经确定了右心导管和心超测量的肺动脉压之间的显著相关性,但确认肺动脉高压的标准是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 mmHg,该标准和心超测定的PASP(肺动脉收缩压)≥40 mmHg虽然有一定相关性,但仍有较大误差。临床上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是从心脏及周围血管结构改变、右心功能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个维度综合来判断,而不是仅仅PASP这一个指标。另外还要考虑患者有无肺动脉高压临床危险因素,如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史、先心病史、风湿病史、缺氧性肺部疾病及心衰等。实际上PASP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心率增快(激动、贫血、甲亢)、左心功能减退,都可以使得PASP轻度升高,达到40 mmHg以上。许多老年人,左心舒张功能下降,导致左心血液压力上升,传递到肺动脉,也可以引起轻度PASP升高。同样,左心衰、左心收缩功能下降患者,也可以引起PASP升高,称之为左心相关肺动脉高压。这类的肺动脉高压和传统所说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不是一个类型,肺血管并没有原发的病变,肺动脉压力不会进行性升高,预后良好。
04
绝大多数心超轻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预后良好,不合并肺动脉增宽,不需要焦虑。
为了探讨临床上心超诊断轻度肺动脉高压(40~49 mmHg)患者的预后,我们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探讨了轻度PASP升高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以及PASP的长期变化情况。总共910名患者2016年1月至6月我院门诊心超检查提示轻度肺动脉高压符合条件入选。根据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分为器质性心脏病(有基础心脏病)组及非器质性心脏病(无基础心脏病)组。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为93.2%。器质性心脏病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组生存率分别为89.8%和95.3%。经过5-6年随访,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的平均的PASP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显著下降(42.8±2.4 mmHg vs. 39.3±8.2 mmHg,P<0.001)。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年后只有10%的患者PASP进展为≥50mmHg,仅0.71%的患者进展为严重肺动脉高压PASP≥70mmHg。可见,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超显示合并了轻度肺动脉高压,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肺动脉压力并不会进行性上升。研究还显示,年龄、肺动脉增宽、下腔静脉增宽是无器质性心脏病轻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
因此,除非伴有肺动脉增宽或其他肺动脉高压的心超征象,否则对于心超显示轻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无需过度焦虑或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右心导管检查或频繁的心超随访,避免不必要的治疗。一般半年到一年随访一次心超即可,如果3~4次复查后肺动脉压力仍稳定,则可以3~4年复查一次即可。如PASP进行性增高或者有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其他心超因素及临床危险因素,则需要进一步评估检查。本研究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BMJ OPEN》上。翁梓珑和张蕾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潘文志教授和舒先红主任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总之,简单讲,心超提示轻度肺动脉高压临床上并不少见,若没有肺动脉增宽等其他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心超征象,没有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危险因素(心、肺、血栓、风湿病史)可以间歇性随访观察,不必过分焦虑。
人物介绍
本文转自中山医院上海心脏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