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病例分享:
张建龙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外科
病例点评:
陈旭东 深圳市人民医院 介入科
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61岁。167 cm,61 kg。
主诉:发现肝占位9天。
现病史:外院MR提示“肝右前叶占位,拟肝癌,并门脉右支主干右前叶内分支癌栓,不除外侵犯肝中静脉,肝硬化,脾大”,AFP 223.58 ng/mL。术前评估:营养状况良好,心肺功能良好,ECOG 0分,肝功能Child-pugh A级,ICG15R:13%。
既往史:乙肝病史6年,服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糖尿病3年,血糖控制好。
实验室检查:AFP 1445 ng/mL,HBsAg(+),HBeAb(+),HBcAb(+),HBV DNA<500 IU/mL;血常规、凝血常规、生化常规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2017-03-09,CT提示,肝S8段病灶,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混合型肝癌或胆管细胞癌可能,肿块侵犯门静脉右支。
2017-03-09 CT、2017-03-10 MR
2017-03-09,CT三维重建:FLR 535 mL,FLR/SLV 44.9%。
诊 断
1.原发性肝癌(IIIa期)(BCLC C期)
2.肝硬化
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4.型糖尿病
治疗过程
治疗前分析
肝右前叶(S5/S8)巨大肿瘤,门静脉右支癌栓(PVTT II型),肝硬化,ICG15R:13%,残余左肝44.9%。
对于Child A级肝切除的安全界限,我们的经验是:
•无肝硬化者,FLR/SLV≥30%;肝硬化者,FLR/SLV≥50%;ICG15R<10%。
•因此最终选择两阶段肝切除术:PVE+右半肝切除术或者ALPPS?
初步策略:手术+介入+索拉非尼。
第一阶段方案
治疗方案:2017-03-21,行ALPPS I期手术(腹腔镜下左右肝组织离断+胆囊切除+门静脉右支结扎+左肝肿物切除),术中见肝S3外缘小肿物,予局部切除。
第二阶段方案
为控制右肝病灶活性,术后2周内行介入+靶向治疗。
治疗方案:2017-03-31,第一次TACE。
药物治疗:2017-03,术后口服索拉非尼 400 mg,bid。
复查:2017-04-25,术后一月CT提示,残肝体积540.1 mL,45.3%。2017-04-25,AFP:272.3 ng/mL。
思考分析:出现问题——右肝肿瘤控制有效,但左肝增生不足。
原因分析——肝硬化?右肝血流控制不够?门静脉右支癌栓影响?
应对策略——加强右肝血流控制,门静脉右支癌栓的处理。
第三阶段方案
治疗方案:2017-05-31,经皮穿刺门静脉右支癌栓纳米刀消融术。
复查:术后CT。
2017-05-31(术后2月)、2017-06-23(术后3月)
2017-06-23,AFP 1841.00 ng/mL。
思考分析:左肝较前开始增生,但右肝考虑肿瘤进展。
第四阶段方案
治疗方案:2017-06-26,第二次TACE。
复查:2017-06-28,血小板计数45×109/L。
思考分析:血象三系减少,以血小板减少为主,CT检查提示脾肿大,考虑脾功能亢进,介入科建议行PSE术。
第五阶段方案
治疗方案:2017-07-06,脾部分栓塞术,PSE术中CT见门静脉右后支仍通畅。
思考分析:出现问题——纳米刀消融后门静脉右后支复通?应对策略——拟针对门静脉右后分支行栓塞术,以期肝左叶代偿增生并进一步控制右肝入肝血流。
第六阶段
治疗方案:2017-07-17,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
复查:CT和MR。
2017-08-22 CT、2017-09-08 MR
2017-09-21,AFP 6938.00 ng/mL。
思考分析:出现问题——左肝明显增生,但右肝肿瘤明显进展,复测ICGR15为9.5%。
应对策略——决定可行ALPPS II期手术。
第七阶段
治疗方案:2017-09-26,ALPPS II期术(剖腹探查+肝癌根治+扩大右半肝切除+肠粘连松解术)。
随访:随访至2019-9-10,术后2年无瘤生存;2019-09-10,AFP 4.67 ng/mL,目前仍以索拉非尼、恩替卡韦口服治疗。
小结及思考
1.以手术为核心的肝癌综合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
2.肝癌治疗的选择既要参考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又要做好个体化。
由此引发思考,ALPPS术式如何改进?如何更好处理门静脉癌栓?靶向+免疫治疗的新方向为何?
患者诊断考虑为原发性HCC并门脉右支癌栓,根据2017版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分期为IIIa期(现在已经更新为2019版,分期未变),根据指南建议可考虑手术、介入、放疗和全身性治疗。该患者在首次TACE即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作为当时唯一的肝癌一线标准治疗靶向药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于AFP以及肿瘤的控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侧面体现了治疗策略的可取性。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指南,如有手术机会,手术可为首选。此患者肝功能Child-pugh A,ICG15 min滞留率13%,如行右半肝切除后剩余肝体积与标准杆体积的比值为44.9%;根据相关文献,ICG15 min滞留率在10%~20%时,剩余肝体积应在60%以上为安全,所以建议选择ALPPS、PVE或PVL以增加剩余肝体积。同时,根据近年肝癌相关诊治文献,转化治疗也可作为考虑选项。
患者第一次术后10天行TACE,此处略微存疑。需要看介入术中栓塞的具体分支,介入治疗方式多样,带来的疗效也有差别。病例未给出TACE的具体治疗方式(C-TACE/D-TACE? 用药?术中DSA影像),一般情况下,若右肝入肝血流中门静脉已经结扎,可行HAIC以减轻对肝功能的损伤。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门静脉癌栓的纳米刀消融的运用,堪称一大亮点。若ALPPS术后病理可以对消融后癌栓变化做细致分析就更加完善了。
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逐步鼓励其与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目前多项研究亦显示出更佳的疗效,故术后大体标本的基因学检测也值得考虑,以为后续系统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
(本篇内容由陈旭东教授点评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