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简称糖网,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眼部并发症后需要到眼科进行治疗,而针对不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不一样的治疗方式,有需要眼内打针的,有需要手术的,由病情程度不同而定。
通常根据糖网的发展和严重程度,我们将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视网膜上还没有长出来新生血管的阶段,我们叫非增生期糖网,第二个阶段是视网膜上开始生长新生血管的时候我们称为增生期糖网。不同阶段的糖网,它们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是不同的。在非增生期糖网的时候,患者往往是没有什么自觉症状的,矫正视力也通常能够维持在1.0,因此对于非增生期糖网病的患者而言,早期眼底的筛查发现病变就显得格外重要。增殖期的糖网,视网膜长了新生血管,而这些新生血管不健康,很脆弱,很容易破裂出血,造成玻璃体腔内的积血从而影响视力。临床表现为眼前黑影的突然增加,视力严重下降。
首先,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重在预防,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发生糖网病发展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
其次,对于糖网的眼部治疗,目的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药物控制,激光,眼内打针和手术治疗。
激光可以有效降低视网膜的耗氧量,控制视网膜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起到抑制新生血管生长,达到控制糖网进展的治疗目的。常规的视网膜激光光凝在门诊上就能完成。
眼内打针称为玻璃体腔注药术,是把一些特殊的药物,比如说抑制新生血管生长的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直接注射到眼球里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口服或静脉给药,眼内打针能保证眼内的局部药物浓度更高、起效更快、同时全身的毒副作用较小。眼内打针是目前常用且成熟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糖网的新生血管,控制糖网的进展。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糖网有浓密的玻璃体积血,或者新生血管纤维增殖牵拉视网膜脱离等适应症进行,手术目的是将含有积血的玻璃体清理干净,并将视网膜表面的纤维血管增殖膜剥除,将视网膜重新复位到眼球壁上之后,并注入液气体或硅油,恢复正常的视网膜解剖结构关系。
对于糖网病的患者来说,并不是都要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我们只要早期在发生玻璃体积血或者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之前完成充分眼内打针和激光治疗,就可以延缓或避免手术治疗。
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到黄斑区的时候,就可以造成黄斑区水肿,严重影响我们的视力,这就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这个水肿如果早期的话,通过及时正规的强化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如果是长期水肿也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下降。
那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该怎么办呢?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样都要进行全身因素血糖血压血脂的严格控制,然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眼底病,药物控制,眼内打针,激光,手术等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早期疾病的单药眼内打针治疗,晚期的眼内打针联合激光或者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以积极抢救患者的视力。
术前,一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评估全身情况,包括心、肺、肾功能,了解有无糖尿病其他并发症。二 遵医嘱术前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点药3天。三 患者需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其中包括来院前的核酸检测,同时注意卧床休息,除必要的检查外,避免剧烈运动。四 术前常规测眼压,冲洗泪道,术前一天给予剪眼睫毛;五 为提升糖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术前一周行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类药物,术前应用抗VEGF药物是为了使眼底那些极其脆弱的、不好的新生血管退化,减少等待手术期间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出血,保证较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降低手术难度、缩短咱的手术时间。目前一般建议在手术前3至7天进行注射,从而保证药物作用充分发挥。
术后,应继续进行全身性疾病的严格治疗,眼部情况要定期做好复查随诊,出院后一般一周,一月,三月定期进行门诊检查,了解眼底情况,以后定期复查。但如再次出现视力下降,眼痛,头痛,眼前闪光等不适情况,应及时来院就诊。(详细的注意事项请观看玻切术后的注意事项)
对于糖网术后仍然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眼内注射抗新生血管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的跟踪随访治疗。
本文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海华
和台州恩泽医疗中心台州医院崔钢峰共同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