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李进医生团队
在恶性肿瘤患者身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早期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常因为患癌而消瘦,而在治疗期间或者疾病晚期的患者身上往往会“变胖”,出现水肿。这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水肿?
水肿是指多余的水在组织中存积引起的肿胀,常见于腿和脚部,也可以发生在手掌、手臂、面部或全身。严重的水肿,可以让皮肤变得轻薄透亮,肿胀部位像个充气的球。恶性肿瘤患者中常常发生水肿,可能是由肿瘤本身、肿瘤治疗或其他与肿瘤无关的原因引起的,不同的肿瘤患者发生水肿的原因并不相同。
肿瘤患者水肿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肿瘤的类型或部位
某些肿瘤类型更容易引起水肿,如跟代谢循环相关的肝癌、肾癌、甲状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淋巴液回流障碍等就可以引起肝源性水肿;乳腺癌及妇科肿瘤术后、放化疗后引起淋巴回流障碍也容易发生水肿(淋巴水肿)。
另外,当肿瘤肿块较大时或者转移,出现肿瘤压迫静脉或者淋巴管的情况时,也会导致血液或淋巴回流不畅,从而出现水肿。
2.治疗药物
一些常用的肿瘤化疗药、靶向药物等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导致水肿。如常见的化疗药顺铂、多西他赛等都可能导致水肿。此外,一些激素药、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例如布洛芬或萘普生,以及一些抗高血压药也会引起水肿。
3.营养不良
肿瘤患者由于肿瘤自身的消耗、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胃肠道肿瘤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都易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出现低蛋白血症,从而导致四肢肿胀或阴部水肿。
4.缺乏运动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较弱,患者运动量减少或者晚期长期卧床,容易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变差,加上化疗时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这就增加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而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引起静脉回流受阻,也会引起水肿。
5.其他
除了上述4种病因外,还有心脏、肾脏功能不全,或感染等也会引起水肿。治疗前一定要先探明原因哦!
如何识别是否发生水肿了呢?
早期水肿症状不是那么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但身体也会发出的一些“小信号”,提醒患者是否有水肿的倾向,如果出现以下情形时,就该注意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水肿:
信号1:当走路、站立或坐着的时候,出现脚或小腿的肿胀。
信号2:感觉戒指勒到了手指。
信号3:握拳时感到手发紧。
信号4:肚子变大、变硬。
信号5:出现呼吸问题,特别是当躺下的时候。
信号6:心动过速或心悸(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跳得太快和心跳的不规律)。
当患者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时一定要留心,观察自己是否出现水肿了,发生在什么部位。
如何确诊水肿?
医生一般会通过按压肿胀的区域的皮肤是否留下凹痕,询问最近的体重增加情况,以及是否有上述的一些症状来判断,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进行血液和尿液的检查,以及超声、X光检查来判断。
出现水肿该如何处理?
由于水肿的病因不同,针对不同病因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如果水肿是由药物、营养不良或缺乏运动引起的,那么调整药物,改善营养状况,增强身体活动可以治疗水肿。但如果水肿是由癌症或其他健康状况引起的,需要医生先治疗根本原因,同时可直接减轻肿胀和缓解症状。
调整用药:由治疗药物引起的水肿,医生判定后会进行换药或对症治疗处理。
改善营养情况:尽力吃!但不要勉强。饮食上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如蛋、奶、瘦肉等。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尽量不要在食物中添加盐、酱油或味精。学会看食物标签上的配料表,避免摄入过多的盐,控制饮用水的摄入量,避免加重水肿。且可以每 1 到 2 天就为称体重,记录体重数值和日期。
增强运动:增加一些运动量,步行或者其他可以锻炼的运动都可,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
管理不适:坐下或躺下时抬高水肿处可以减轻肿胀,在不难受的情况下尽量让肿的部位保持直立;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双腿交叉坐着;穿上弹力袜、特殊手套或弹性袖子,可以帮助循环,减轻水肿;穿宽松的衣服和鞋子,不要给水肿处更多勒紧的感觉。
此外,医生也会用药物治疗水肿,利尿剂就是最常见的治疗水肿的药物。常见的利尿剂包括氢氯噻嗪、螺内酯、呋塞米等。必要时有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如因为肿瘤或血栓引起的阻塞血液或淋巴循环导致的水肿,需要手术切除肿瘤或进行溶栓治疗。
加重信号早识别
水肿患者大多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当以下情况出现时,说明水肿严重了,尽早就诊:
• 出现不能进食,一天以上。
• 无尿,或仅有非常少的尿,持续一天,或一天以上。
• 仅有一侧的胳膊或腿发生肿胀。
• 当用指头按压时出现凹陷,并且不能在手指移开后恢复。
• 肿胀的情况向四肢蔓延。
• 肚子变更大,变更硬,变更膨胀。
• 肿胀的部位出现红肿或发热。
• 出现呼吸短促或心动过速。
• 在早晨出现面部和颈部的肿胀。
• 在一周或更短的时间内体重增加了 5 斤或更多。
生活中,注意多休息,抬高患肢,避免患侧肢承重和感染,饮食中避免过咸,控制饮水量等。只要积极干预,水肿都是会慢慢调节消失的!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