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革兰阳性,兼性厌氧,细胞内寄生的无芽孢的杆状细菌,在血琼脂上生长时呈过氧化氢酶阳性和β-溶血性。在目前发现的李斯特菌属中,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人具有致病性。
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动物、各种生食和即食食品中,该菌生命力顽强,能适应各种环境 (例如低温、高酸度、胆汁盐环境等),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可生长。老年人、孕妇、新生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易感染,可导致脑膜炎、血流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流产等疾病。有别于其他食源性感染,李斯特菌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20%~30%。
李斯特菌是短小的革兰阳性无芽孢杆菌,兼性厌氧,最适在含有CO2的微需氧环境中生长;直径约0.2~0.4 mm、半透明、边缘整齐、微带珠光的露水样菌落,在斜射光下菌落呈典型的蓝绿色光泽;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但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可形成荚膜;在20 ℃~25 ℃培养时能形成4根鞭毛,但在37℃培养时无鞭毛。生长温度范围为5 ℃~45 ℃,最适温度为30 ℃~37 ℃,能在普通冰箱冷藏室生长,是一种典型的耐冷性细菌,同时还具有耐盐性。热耐受性较强,50 ℃经40 min不能杀死,63 ℃加热15~20 min死亡,酸性、碱性条件下都能适应。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宿主体内的感染过程:① 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消化道中定植,② 穿过肠道屏障,到达肠系膜淋巴结(MLN),③ 进入体循环。④ 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和脾脏,当免疫功能低下时,细菌可能会大量储存在其中,入血则会导致败血症。⑤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导致脑膜炎或脑干脑炎。⑥ 孕妇感染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穿过胎盘屏障可导致流产或全身性新生儿感染。(图1)
图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宿主体内的感染过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细胞间感染:
①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在内化素A(InlA)、内化素B(InlB)等黏附分子的作用下与黏附蛋白受体结合,黏附于细胞上。一旦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黏附到细胞表面之后,就可以通过拉链机制进入宿主细胞;
② 在溶血素(LLO)和磷脂酰肌肽磷脂酶C(PI-PLC)作用下破裂发生变化;
③ 细菌在细胞质中复制;
④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肌动蛋白聚合蛋白(ActA)的辅助下在细胞内运动;
⑤ 伸出伪足向邻近的细胞扩散,使细菌在宿主细胞间传播。具有运动能力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移动至细胞膜,可以在膜上形成突起,伸向另一个细胞,再被临近的细胞吞噬,这一过程不会造成细胞裂解,这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就可以不用暴露在胞外环境中;
⑥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另一个细胞内形成有两层膜包裹的次级吞噬小体,最终再次通过LLO、PC-PLC等的膜裂解作用逸入宿主细胞质中,并开始新的细胞内感染周期。(图2)
图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细胞间的感染过程
李斯特菌病多发生于夏秋两季,6~9月为发病高峰,11月至次年2月极少发病。多发生于发达国家,主要以散发性为主。易感人群为新生儿、孕妇、老年人和免疫缺陷人群。
数据显示,近年人类李斯特菌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目前认为导致增加的原因有:消费行为的改变(即食类食物的广泛食用)、食品贸易的全球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用于检测和分型李斯特菌病暴发的测序方法的引入等。
人类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健康成人通常出现轻微的流感症状,但是孕妇、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症状较重,以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为主。
李斯特菌脑膜炎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一般起病急,90%病例的首发症状为发热,有严重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如木僵、谵妄等亦可发生抽搐。重症者可在24~48 h内昏迷,少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而有反复,如病变累及脑实质则可有脑炎和脑脓肿的表现。个别发生脑干炎而呈复视、发音和吞咽困难、面神经瘫痪和偏瘫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引起孕产妇宫内感染导致流产、早产及死胎,其主要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或吸入污染的羊水引起新生儿严重感染。早发型常为早产儿,生后2天内发病多见,脑膜炎相对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及肺炎。本型多由胎母垂直传播、宫内感染所致,气促、呻吟、青紫等呼吸道症状常是首发症状。晚发型多发生于出生7天后至数周,多为足月儿,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可直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实质及脑干引起脑膜脑炎及脑干脑炎,存活婴儿约30%~50%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脑积水、智力障碍、癫痫、耳聋、皮质盲等。患儿的母亲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全身酸痛、乏力、急性发热等类似流感样轻度症状,同时伴有胎膜早破、先兆早产、胎儿窘迫等宫内感染症状。目前,国内关于孕产妇感染导致新生儿感染的病例不断被报道,提示孕产妇及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正在增加,且致死率升高。
李斯特菌属具有对磷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的天然耐药性,对临床上常用于革兰阳性菌的各种抗生素均敏感。其中一项研究中,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72株血培养分离培养并经Vitek 2-Compact 检测后确认的单核李斯特菌进行了11 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β内酰胺类(氨苄西林、青霉素)、多肽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敏感,而对林可霉素类、磺胺类抗生素存在一定耐药,部分对喹诺酮类抗生素不敏感。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和耐药种类在地区上存在差异。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可作为单核李斯特菌引起血流感染的首选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的选择药物。而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利福霉素类,在临床使用中需谨慎。
李斯特菌感染不同部位、不同人群治疗方案如下:
李斯特菌病的常用抗菌药物治疗剂量如下:
说明:本表中用药剂量只针对肾功能正常人群;婴儿使用剂量适用于体重≥1kg的婴儿。
李斯特菌最直接的感染方式就是食用,所以可通过注意食品安全而降低感染李斯特菌的风险。李斯特菌高温即可灭掉,具体预防措施包括:
① 尽量避免生吃鱼肉、牛肉、蔬菜,禁食腐烂变质的食品,生食瓜果应洗净,冰箱食品的储存应生熟食分开。
② 冰箱存放的食品,食用前应高温充分加热,温度必须达到70 ℃持续两分钟以上,放进冰箱的食品一定要新鲜。
作者| 朱虹(浙大一院院感部)
审校| 陈鸿超 (浙大一院检验科)
来源:FBI医刊
推荐
关注话题
预防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如何预防并识别重症流感人群?
流感发生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查看更多